◎韓 冬
(長春廣播電視臺,吉林 長春 130000)
通過幾十年的不斷發展和創新,我國已有了不同于往日的國際地位和綜合實力,但是在國際傳播方面的影響力還不夠,這就需要我國加強對國際信息傳播等方面的建設,從而通過外語話語體系的構建,來更好地傳播中國故事,發揚中國文化,展現中國特色[1-2]。我國始終注重播音員主持人才的全面培養,通過他們專業素養的體現,更好地推進中國的國際信息傳播建設,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使中國更好地順應世界的發展潮流,做到與世界接軌[3]。
在進行國際信息傳播的時候,一定要摒棄文化輸出的觀念,從而避免在國際對話中一味地強調自己的文化與觀念,形成以我為主的談話模式,這樣的方式往往在國際對話中會很難獲得其他國家的認同。因此,在人才培養中,播音主持人要始終明確差異化的傳播理念,通過尋找中國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以及國際文化的契合點進行相關的輿論引導和傳播,進而在立足于中國特色文化的基礎上,實現與國際的接軌[4-5]。除此之外,不管是文化上的傳播還是語言上的對話,我們都要堅持以人為本,進而通過情感上的共鳴找到大家認可的元素,在進行國際信息傳播時,要充分給予對方尊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彰顯我國與世界文化和平共處的理念。
如果我們把國際信息傳播看作是一個分數,那么中國的特色文化就是分子,所以在對播音主持人進行培養時,一定要牢牢守住自己的分子,并抓住主要機遇來凸顯中國特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還要注意引發國際受眾情感上的共鳴,使他們能更好地理解中華文化的核心內涵和民族精神,進而在共享傳播的理念下,把本國以及本民族的文化滲透給世界其他國家,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始終牢記最大公約數的基本原則,進而通過不斷篩選,傳播更符合國際形勢以及中國特色的優質內容,以獲得更高的國際認可。除此之外,在進行國際信息傳播建設時,要注重軟實力和硬實力的雙重提升,并在此過程中積極發揮軟文化的價值和作用,從而通過不斷創新,更好觸動國際民眾,因此在培養播音主持人時,要注重素質上的升華、形式上的創新、風格上的獨特,在此基礎上實現國際文化傳播的共通性。
新時代,對國際信息傳播播音主持人才進行培養時,除了要立足本國的特色文化,還要積極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文化和信息傳播思想,在人才培養中,要注重對其他國家政治、文化以及風俗習慣等方面的了解和學習,通過相關書籍的閱讀、網絡平臺的查詢以及直接的國際交流訪問,增強國際信息播音主持人專業知識的積累。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借鑒其他國家制作優良的節目的經驗進行相關的學習與探討,比如國外一些優秀的國際播音主持人在進行訪談節目時,首先會進行大量的資料核實和查詢,這樣的訪談節目不管是對國家政府還是對社會大眾來說,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在傳統的國際信息播音主持人的培養模式下,不管是語言的形式還是語言傳播的方式,都有著一定的準則和要求,在此過程中還要注重語言的規范性和莊重性。而在新時期,在對國際信息傳播播音主持人才培養時,我們要依據具體的國際形勢和文化內容,對語言的使用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可以通過增加語言的親切感來打開國際信息傳播市場的大門,進而在不改變諺語、俗語等原意的基礎上,積極找尋國際受眾能聽懂的語言形式,使語言的傳播范圍更加廣泛,使語言更加具有親和力。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融入適當的情感、情緒,激發國際上民眾的共鳴,進而通過語言傳遞方式的轉變擴大新聞傳播的接受范圍。
播音主持中,除了直接的語言表達,還有一些肢體動作的體現,副語言在國際播音傳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可以通過對肢體動作、表情、服飾以及環境的調整和修飾,提升整體的信息傳播效果,這要求在人才培養時,對副語言的傳播方式和表達形式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和研究,使主持人能夠找到自己最為舒適的副語言使用習慣,進而通過對眼神、表情、妝發等方面的調整,散發自己獨特的主持魅力。
從對當前國際信息傳播主持風格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獨特的主持風格和個人辨識度,是播音主持人成功的關鍵因素,所以不管是在語言風格上還是在播音主持技巧上以及相關的信息傳播思想和內容深度上,都需要播音主持人突出自身的特色,以加深受眾的印象。我們在進行國際播音主持人才培養時,一定要立足于個人風格的塑造,并通過相關語言技巧的應用,形成播音主持人的品牌效應。為了更好地實現與國際接軌,我們還需要在人才培養中充分應用當今世界通用的話語體系,通過融入相關的傳播理念,形成本國與世界文化的有機結合,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相關教育的強化指導,實現與國際標準的有效接軌。
在對播音主持人培養時,我們除了要注重培養思維,還要重視借鑒國際知名播音主持人的思維,這是因為,這種思想更接近國際受眾的思維方式,因此在新聞報道以及相關的播音主持中,我們要選用低壁壘的傳播內容,通過口語化的語言表達形式獲得更多受眾的接受和認可。在國際信息傳播中,語言的壁壘是導致傳播受限的重要影響因素,我們一定要注重詞語的選擇和語言的應用。除此之外,要想更好地培養國際化的播音主持人才,除了需要提高主持人的專業素養以外,還要注重對播音主持人國際素養的培養,使他們擁有更強的國際信息傳播主持和交流能力,我們可以通過走訪國外、留學交流等方式,使播音主持人深入到其他國家進行相關的學習和生活,進而通過不同文化的熏陶、不同知識背景的展現,強化主持人的國際化認知水平和播音能力,進而對其他國家文化進行深入了解和學習。
在我國的新聞欄目中,《新聞聯播》可謂是受眾范圍最廣、知名度最高的電視新聞節目,通過實際調查可以發現,《新聞聯播》的受眾大多數是中青年以上的群體,為了更好地擴大受眾范圍,近年來,我國的《新聞聯播》注重于短視頻欄目的互動交流,通過相關網絡欄目的打造擴大在青少年群體的影響力。以往,《新聞聯播》的主持人一直是以嚴肅、端莊形象示人,而通過與時下熱門的短視頻平臺建立合作,我們的主持人更加具有親和力和煙火氣,通過互聯網絡信息傳播收獲了巨大的流量,增強了《新聞聯播》這種傳統電視節目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在國際信息傳播中,傳統主流媒體的地位已發生動搖,那么在培養相關的國際信息播音員主持人才時,我們就要在立足于新媒體信息傳播規律的基礎上,結合時下熱門的社交媒體形式,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在擴大中國影響力的同時,更好地打造我國主持人品牌。
在進行國際信息播音主持人的人才培養時,我們可以借助建立平民化意識來突出強調人情味的表達。這是因為,表達形式的轉變,可以使主持人變成受眾最知心的朋友,進而在此基礎上獲得受眾更多的信任和尊重,我國的這種平民化的主持方式更容易被世界受眾所接受。在人才培養中,我們可以融入人格化的敘事方式,聚焦事態本身,與世界受眾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通過距離的拉近、親切感的加強,使中國聲音更好地傳播出去。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快速、充分地搶占先機對新媒體技術加以利用,意味著優先搶占了信息傳播的最佳時機。無論針對何種新媒體,“聲畫”都是最基本的傳播元素,鑒于此,新聞播音主持人要重新審視當前的局勢,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工作理念,在發揚傳統媒體優勢的基礎上,注重與新媒體進行有機結合,積極構建全媒體創新平臺,為優先搶占各類信息傳播技術提供重要的保障,通過新媒體平臺的建設,及時掌握先進的信息傳播理念。眾所周知,微時代的快速發展,促使微信、微博等公眾號平臺得以建立,雖然在新聞傳播過程中,仍然以圖文為主,但是4G網絡技術的發展,為新聞傳播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因此新聞播音支持人要善于運用微時代及4G網絡技術的優勢,將信息定制、無線接收終端、掌上電腦等新媒體作為當前重要的傳播平臺。為了實現該目標,新聞播音主持人要審時度勢,針對自身的業務要做出綜合的評價,力求打造富有時代感的節目,以此來增加新聞節目的收視率,滿足受眾的需求。
廣播電視媒體作為生活中重要的組成模塊,對于人民大眾生活發揮著重要的輿論導向作用,人們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重視,同時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保證傳播內容具有時效性的基礎上,還須要保證內容正能量、傳播正能量,為人們提供豐富的文化大餐。鑒于此,在國際信息傳播播音主持人培養過程中,必須根據當前的發展形勢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主動迎合時代的發展要求,不斷增加播音支持人的專業實力,增強其核心競爭力,促進廣播電視實現可持續發展。具體主要體現在:1.積極轉變理念。隨著全新理念的不斷提出,國際信息傳播播音主持人培養理念需要推陳出新,在新理念的帶動下,汲取新媒體信息傳播精華理念,兼容并蓄。與此同時,還需要注重創新人才培養觀念,充分認識到新時代賦予國際傳播播音主持人的使命,不斷賦予人才培養新理念。作為新時代的播音主持人,要堅持創新發展,堅持改變,堅持突破,堅定不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2.理論與實踐結合。國際信息傳播播音主持專業有著較強的專業性,對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有著較高的要求。尤其在新時代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為了培養出專業性的人才,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是新時代提出的根本要求。
在當今的世界格局下,我國有了不同于往日的話語權和文化、經濟、政治力量,在面對復雜的國際競爭時,我國的國際信息傳播能力要做到不斷創新和發展,使我國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的信息傳播主力軍,以在世界舞臺上更好地發出中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