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翔 張 貞
《導演請指教》是由騰訊視頻出品的國內首檔影視導演競技真人秀節目,于2021年11月5日首播。作為新題材、新形式的真人秀節目,《導演請指教》一經播出就吸引了普通觀眾與影視行業內人士的關注。褒貶不一的評價與節目相關話題的討論熱度也說明了該節目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本文在剖析《導演請指教》創新之處的同時,也對同類型聚焦于幕后人員競技的真人秀節目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
《導演請指教》作為國內首檔導演競技真人秀,自開播伊始就受到了大眾廣泛的關注。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中,綜藝節目的傳播方式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不僅使觀眾接觸到更多元化的綜藝形式,也間接地推動了綜藝節目的創新和發展。
新媒體時代,不論是節目的開發和推廣,還是節目的收視率和話題率,網絡視頻平臺較傳統媒體都更具有優勢。網絡視頻平臺受時空的限制程度較低,并且其獨有的彈幕形式和評論形式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和傳播的高效性,所以,綜藝節目的“主戰場”主要集中于各大網絡視頻平臺中?!厄v訊視頻2021年Q1財報》顯示,騰訊視頻的付費會員較2020年增長至1.25億人次。加之騰訊視頻和騰訊微視平臺進行合并,騰訊視頻的用戶規模進一步擴大?!秾а菡堉附獭纷鳛轵v訊視頻在2021年下半年重磅推出的新型綜藝節目,平臺在宣發和造勢上為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進而實現了節目收視率的提高。搜索2021年11月至12月的熱搜綜藝排行榜可以看到,《導演請指教》在綜藝節目類的熱搜排行榜中排名第五,超越了同期大火的《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以及《追光吧》等綜藝。根據《導演請指教》在微博的歷史熱搜次數可知,從2021年10月14日節目宣發開始,到2022年1月8日節目最后一期播出完畢,“《導演請指教》”關鍵詞上熱搜的次數高達19次,并且#沈月導演請指教#話題曾在2021年12月25日沖上微博熱搜的第四位。而在2021年下半年,曾經火遍中國的傳統電視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2021》從未在微博熱搜榜上榜??梢姡谛旅襟w平臺的沖擊下,部分以傳統媒體為播出平臺的綜藝節目在勢頭上越來越比不上在新媒體平臺播出的綜藝節目。唯有靈活運用新媒體平臺,才能使節目產生新的話題點,讓人們形成持續討論,進而維持節目的熱度。
作為一檔以導演競技為主題的綜藝節目,《導演請指教》將鏡頭對準了大眾所陌生的工種——導演,滿足了受眾的好奇心。節目不光展現了導演們的作品以及嘉賓和大眾評審的建議,還利用衍生節目展現了導演們創作和拍攝的過程,在向受眾普及電影知識的同時,也讓受眾了解電影的創作過程和真實的片場狀態。作為一檔競技型的綜藝節目,觀眾更喜歡看到競技帶來的懸念和刺激。而在每一期節目中,導演們對于不同主題的創作理念和大眾評審以及制片人從不同角度出發所產生的觀念碰撞,使得節目本身非常具有話題性和可看性。觀眾也可以從自己的角度發送彈幕,與其他觀眾進行實時交流,豐富節目的互動性,從而引發討論。這不僅是對拍電影的過程進行祛魅,還在創作理念之間進行碰撞。實際上,啟發人們的思考是這一題材節目在分眾化、專業性上的探索。
《導演請指教》由節目組選擇4位頂尖的行業內制片人,通過16位導演與數十位演員的雙向選擇后,共同創作影視作品。在影片播映過程中,現場不論是大眾影評人還是制片人,都有權利按下手中的離席鍵使影片暫停播放。這種賽制不僅模擬了當今導演所處的職業環境,以及他們在現場展示導演這一職業在工作流程中的基本形態,而且模擬了電影在市場中所受到的多方評價,進一步證明了電影作為一門綜合性藝術,具有很大的觀賞性和討論價值。《導演請指教》將電影銀幕后的導演角色直接展示給大眾、專業影評人、制片人,如此一來,以影視制作的角度切入的真人秀節目就與以演員為中心的真人秀有著相當大的差異。節目通過導演工作的展開,滿足了觀眾對電影制作的好奇心,讓觀眾有了參與和討論的空間,同時也打通了觀眾和導演工作以及整個電影藝術之間的壁壘,使三者之間有了更加直接有效的聯系。
根據巴赫金的“對話性”理論,某個個體性的闡釋意見與其他闡釋意見之間的對話越充分、越廣闊、越深入,自身的公度性和真理性才越發清晰,自身轉化為公共性闡釋意見的可能性也越大①。在《導演請指教》中,節目組設置大眾評審團、專業評審團及制片人等不同的闡釋角色,對導演們的短片進行不同立場下的解讀和批評。巴赫金的三層對話性指出,闡釋對象的話語的內在對話性表現為三層對話。第一層為說話者與同一話題已有的他人話語和他人意見展開對話。在節目中,首先由制片人對導演的影片進行點評,之后再引出專業觀影團以及大眾觀影團在制片人的話語上展開新的對話。第二層為說話者與預期的聽者以及結合聽話者的統覺背景所產生的新的對話性。節目中往往會出現針鋒相對的場面,比如在相國強導演的《哪吒鬧?!凡シ磐戤吅?,制片人方勵首先站出來表達了對這部影片的不滿,而專業影評人王旭東則立馬回擊,以制片人的資本投資來嘲諷方勵。如此跳出影片而對制片人進行直接回擊的例子在節目中數不勝數,反映出在電影行業中,每個角色之間可能是有分歧的。制片人往往會從資本的角度進行思考,而影評人所代表的專業性觀眾卻因為自身統覺背景而不會站在其他角色的立場進行思考,這也就導致了節目呈現出多處針鋒相對的局面。對話性闡釋的第三層是說話者與“超受話人”展開的對話?!秾а菡堉附獭愤@樣一檔在新媒體平臺投放的綜藝節目,可以理解為節目中的眾多說話者和聽話者展現出來的一種對話場。觀眾可以實時在彈幕區或者評論區闡釋自己的想法,這也就導致了雖然節目中眾多角色吵得不可開交,而彈幕往往顯示出不一樣的立場。比如,在導演畢志飛的《新小城之春》放映完畢后,雖然制片人和專業觀影人從自身立場出發指出影片的不足,但是大部分彈幕都是對影片的正面評價。
《導演請指教》節目通過設置這樣的對話場,不僅體現了電影作為一門綜合藝術所受到的評價的視覺化呈現,還真實復刻了現實環境中圍繞電影展開的種種討論,體現了電影的真實生態。節目本身所具有的一些觀賞門檻也隨著對話的不斷深入而越發地降低,使得觀眾可以結合自身的理解去支持任何一方的話語。這既吸引了不同統覺背景的觀眾前來觀看節目,也為節目制造了不少話題點,增加了節目的綜藝感。
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公眾積壓許久的觀影熱情隨著電影院的逐步恢復營業而越發高漲,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龐大的市場背后存在著市場與藝術的平衡、新人導演創作艱難、大眾觀影門檻逐步提高等問題。《導演請指教》以賽制的推進,逐步向公眾展示當代中國電影市場的橫切面,讓更多人了解這個行業背后的故事。
1.第一階段:導演究竟是做什么的
民國時期的導演蔡楚生曾說:“一個編劇導演人不僅僅是隨便把一個故事搬上膠片就算完事,而他至少應該是一個作家,一個有獨特的風格、正確的認識而為大眾所有的作家?!焙芏嗳艘詾閷а菔且粋€高高在上的職業,但從節目中可以看到,作為一個沒有背景和資本加持的新人導演,他們實際上可能只是一個解決問題的人。從宏觀層面來看,他們要協調好投資人、市場以及電影的藝術性之間的關系,盡量使之得到平衡;從微觀層面來看,導演要對電影的細節進行細致入微的處理,對每個鏡頭負責?!秾а菡堉附獭吩谫愔七M行的第一階段展示導演的工作流程,不僅使得公眾更加了解導演對于一部影片的作用,以及導演在創作時的創作思路和想法,還讓導演直接向觀眾說明自己的創作追求和思路。從這個意義出發,《導演請指教》讓公眾見識到了電影的復雜,讓公眾跨過銀幕走入光影魔術的背后,看到導演們的“臺下十年功”。這種打破銀幕桎梏的做法,以一種堅實的論據,證明了電影的魅力。
2.第二階段:制片人的作用
第一賽段的淘汰賽過后,導演們被劃分在4個制片人的團隊中,通過制片人與導演共同制作影片進行團隊競賽。在這一階段,公眾見識到了影視行業更深一層——導演與制片人的微妙關系。不同于第一賽段中制片人僅僅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評判電影和選擇有合作意向的導演,在第二賽段,制片人親自下場,率領各自的導演團隊進行團隊比拼。在現代電影工業中,制片人作為市場和資本的代表,通常是站在整個電影工業金字塔頂端的人物。他們既代表資本投資符合市場規律的項目,又和導演團隊站在一起,為整個團隊提供資金、人員和技術上的支持?!秾а菡堉附獭肥钱斚挛ㄒ灰粰n將制片人進行臺前曝光的真人秀節目。雖然受節目體量和綜藝節目的娛樂性帶來的影響,《導演請指教》無法面面俱到地還原制片人的工作,但是節目通過對制片人作用的提煉,將他們之于電影最核心的作用體現出來——人和錢。
在第二賽段,節目組規定導演們在“真實改編、喜劇之王、腦洞大開”三大類題材里進行選擇,同時每位制片人手里僅僅有200余萬元的拍攝資金。那么,此時制片人最大的工作就是將資金和電影題材合理地分配給最合適的導演們,使“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兒上”。通過引入制片人戰隊的競賽元素,公眾得以看到電影在前期準備工作時的現實與殘酷。比如,在題材選擇上,制片人方勵戰隊的三位導演準備的都是相同題材的劇本,但節目組規定這一賽段的每個戰隊不能有重復的題材,所以制片人就要根據每位導演的特點來對整體的劇本分配做出調整,而導演就成為相對弱勢的一方。在資金分配中,制片人更需要根據導演所拍攝的題材,對有限的資金進行合理的分配,以求每部電影都具有“性價比”。
3.第三階段:觀眾的作用
在《導演請指教》賽制的第三階段,節目組為幾位晉級到這一賽段的導演們設置了線下展映活動,在5個城市分不同時間段展映導演們的作品。同時,導演們也會在線下展映的過程中與觀眾進行實時的線下互動,向觀眾闡釋自己的想法和拍攝過程。這并不是在進行簡單的導演作品放映,而是導演們在制片人工作室的幫助下,真正地宣發自己的影片。導演們的作品首先要通過有關部門的審查,然后制作主題海報、預告片,甚至在各大主流媒體平臺宣發自己的作品。《導演請指教》的作品宣發階段正值賀歲檔、春節檔,在導演們真正經歷“宣發大戰”的同時,觀眾也真切地看到了這些影片競爭黃金檔期的殘酷性。這一階段的考量就將電影產業的最終環節——市場的影響淋漓盡致地反饋出來。觀眾的口碑、上座率以及觀影人數等,決定了導演們在這一階段是否能夠晉級。例如,王一淳導演的作品《日出之前》在線下觀眾的評價中獲得了非常高的贊揚。雖然這部作品在正賽階段的口碑不是特別出彩,受到了制片人與專業評審的批評指正,但是憑借線下觀眾的高投票率,王一淳導演也順利晉級到最終舞臺。同時,節目組也盡量還原市場機制,根據市場上頻頻出現的“口碑黑馬”影片(如《揚名立萬》、春節檔的《熊出沒之重返地球》等)設置了對應賽制,例如拿下線下展映口碑第一名的德格娜導演的作品《兩匹駿馬》就獲得加映機會。在這一賽段中,節目組將電影這種大眾藝術交還給大眾進行評價,不僅讓新人導演們直面真實市場,還將電影工業化的流程科普給觀眾,從而揭開了電影行業的真實面紗。
由此可以看出,《導演請指教》通過賽制的推進,對電影市場進行了相對全面的剖析,展示了電影市場的橫切面,打造了包括導演、制片人、演員、影評人、觀眾在內的全面的產業鏈,向大眾市場打開了電影工業化流程的窗口。在Web3.0時代,通過節目看到匿名網絡下的電影生態是非常難得的?!秾а菡堉附獭窞橐院罂赡艹霈F的將鏡頭對準影視行業背后工作者的真人秀節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綜藝節目作為當下最為普遍的大眾傳媒傳播方式之一,其節目類型也跟隨時代的腳步不斷地進行創新。在視覺文化的影響和沖擊下,綜藝節目的視覺化呈現方式也在不斷地進行更迭。隨著科技水平、制作水平的提高,現在的綜藝節目帶給觀眾越來越強的視覺感受?!秾а菡堉附獭放c同類型的競技競演類節目一樣,普遍存在節目視覺化呈現形式單一的劣勢,其視覺化呈現方式有且只有真人秀,不具備音樂、舞蹈、舞臺、燈光等審美觀賞特征。此類節目必須有一個完整的影片或表演呈現給大眾,而其中的真人秀元素大部分是為影片或表演的完整呈現服務的。這就導致此類節目過于依賴制造與消費“偽事件”話題。比如,在之前《演員請就位》中不斷與其他嘉賓貢獻話題沖突的李成儒,在《導演請指教》中扮演著相同的角色。不同的是,《導演請指教》多方話語空間的構造,使得沖突更加強烈。雖然這是此類節目的看點和亮點,但是過于依賴人為制造的“偽事件”,不僅會令觀眾對話題產生疲勞感,還會使節目重點由導演轉變為文化、理念上的沖突。這不免有些本末倒置。遺憾的是,《導演請指教》依舊認為依靠戲劇沖突可以吸引觀眾眼球。誠然,音樂、舞蹈、戲劇類的綜藝之所以長盛不衰,是因為其適應綜藝這種傳播形式,而像《導演請指教》這樣的幕后綜藝天生面臨著困境。但是,如果此類節目可以適當地運用舞臺或者蒙太奇豐富視覺呈現的方式,將重點放在其綜藝主體上,并淡化話題制造,或許能突破困境,探索到更多生存空間。
作為一檔將鏡頭直接對準電影幕后工作者的真人秀節目,《導演請指教》中的部分嘉賓本身有著知名度不高的劣勢,尤其是節目組打出的“挖掘、扶持優秀導演”這一主題,使得嘉賓本身有著巨大的爭議。像新人導演王文也在參加節目之前并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相反,她背后的“華誼千金”等標簽嚴重影響了公眾對節目初衷的信任。韓雪、包貝爾等本身已經有著強大資源加持的導演出現在節目中,也讓公眾對競技類節目的公平性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同時,節目中也有像梁龍、蔡康永這樣的跨界導演。然而,專業上的限制導致他們并沒有對電影產生深刻的理解,勢必會引起公眾的反感。雖然梁龍導演的片子得到了專業影評人的認可,但是也不能忽略片子本身的技術手法的問題。在電影歷史上,有著鮮明實驗作用的電影無一不是導演在大量的傳統美學經驗以及技術基礎之上創作出來的,絕不是“沒有學會走,就想跑”。從表面上看,梁龍導演的片子是有著先鋒性和邊緣性的,但是其缺乏對傳統電影技法的了解,導致片子虛有其表,內核空洞。這樣的嘉賓減弱了導演這一職業的專業性和權威性,讓觀眾產生一種“任何人都能來當導演”的誤解。由此可見,節目組應當對參與嘉賓做一定的篩選,不能一味地追求嘉賓本身帶有的流量和話題性,從而降低節目的專業性和開創性。
電影作為一種載體、一種媒介、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形式,有著獨特的影視語法結構和創作節奏。所以,電影其實很難作為競技項目存在于綜藝節目中。為了保證節目本身的時長以及降低電影的觀賞門檻,《導演請指教》選取短片這一電影形式來進行比拼。但是對于評委或者觀眾來說,如果沒有系統的電影理論知識,便不能了解長片與短片的差別。這樣忽略長片、短片在鏡頭語言和敘事節奏上的本質差別,盲目地套用長片的審美和商業價值去點評和欣賞,很容易產生認知錯位和謬誤,并可能向本身沒有專業知識的受眾傳達錯誤的知識。所以,節目在播出之時,就應該向公眾適當地科普電影的基礎理論知識,而不是簡單地在宣傳片中加入“景別、長焦短焦、推拉搖移”等攝影知識。這對提升節目質量和專業性以及公眾的審美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從而給電影行業帶來正向影響。
綜藝節目要有精確的定位,有明確的受眾群體。《導演請指教》的節目類型是導演競技類真人秀,因此,導演呈現出來的影片質量、針對影片進行的專業化指導,以及真實的行業制作流程,才應該是節目呈現出來的核心內容。但是,節目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制造話題和人工奇觀來獲取流量上,這使得專業人士和對電影有一定認知的電影愛好者對節目的專業性持懷疑態度。從另一個角度看,節目偏離了預設的軌道,走上了博眼球和耍噱頭的道路。這說明節目本身的內容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說明節目組在平衡綜藝感和專業性上還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在目前具備話題性且被大眾接受的綜藝節目中,絕大部分節目都在節目正片播出的同時制作優質的衍生節目。比如,騰訊視頻推出的《吐槽大會》利用脫口秀這一節目形式,制作出《脫口秀大會》《笑場》等優質同類型衍生節目,增強了用戶黏性。導演競技類節目的延伸不能只是簡單地展現導演們的創作過程,以及向觀眾科普電影知識,而應該明確自身的目標受眾?!秾а菡堉附獭纷鳛橐粰n具有專業性的綜藝節目,首先要明確節目目的究竟是“娛樂”還是“科普”,其次在內容的延伸上進行精準投放,增加用戶黏性,擴大傳播效果,進而形成節目品牌效應。這需要導演競技類綜藝進一步摸索。
《導演請指教》雖然存在內容不充實、內容延伸性不強、嘉賓選取引發爭議、受眾定位模糊等問題,或許不能在專業、內容和知識輸出上滿足大部分電影愛好者的期待,但從節目出發點來說,無疑讓公眾對神秘的影視行業幕后制作有了更加直觀化的了解。不能否定的是,《導演請指教》給所有計劃將鏡頭指向幕后工作者的綜藝節目樹立了標桿。要做出專業性強且有藝術審美價值的原創綜藝節目,除了節目組更加努力創新之外,還需要大眾提高審美能力。
注釋:
①文浩.巴赫金的對話理論和闡釋的公共性[J].中國文學研究,2019(01):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