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研
(韶關市廣播電視臺,廣東 韶關 512000)
關于融媒體一詞的概念尚未形成統一的定義,其產生于互聯網信息時代,據相關調查數據得知,關于融媒體一詞的概念較為統一的觀點為:融媒體作為一種新型媒體技術,更加偏向于媒體運營模式,以傳統媒介為基礎,如廣播、電視、報紙等,結合傳統媒介優勢,全面整合其中信息內容、信息宣傳和傳遞以及人力資源等內容,進而實現新型媒體技術與傳統媒介之間的優勢互補。融媒體技術中最為理想的特點是能夠有效融合其他媒介的關鍵要素及形態,如制作方式、傳播路徑以及信息內容等。融媒體技術以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為基礎,將其中的某一媒體技術為主體,其他技術為輔,進而實現各媒體之間的綜合互補,淡化其傳統界限,促進其發展[1]。
電視新聞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的媒體形式之一,能夠使人們的業余生活更加豐富。電視新聞以現代化電子技術為基礎,相關工作人員將其所采集的新聞信息內容,經過一些技術手段加以處理和傳遞,形成相應的新聞信息,然后以電視為載體,將其生動形象地呈現給觀眾。電視新聞對新聞事件進行傳播,其制作過程中包括記者采訪、攝像拍攝、視頻剪輯以及后期編排配音等工作內容。
移動終端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作為融媒體時代的基礎,幫助受眾群體從傳統的電視新聞中解脫出來。融媒體時代的電視新聞模式能夠使受眾群體隨時隨地接收或者查閱新聞信息。多元化的融媒體新聞信息來源渠道,能夠有效改善傳統模式下電視新聞獲取渠道的單一性,例如,新浪微博、騰訊新聞、搜狐新聞等相關平臺的發展日益成熟,逐漸代替傳統模式下記者采訪以及新聞熱線等渠道,進而拓展了融媒體時代新聞獲取渠道。除此之外,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具有較強的交互性,例如,受眾群體可以就某一新聞表達自己的觀點,然而傳統電視新聞的受眾群體通常只能接收新聞信息,無法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對比可見,融媒體時代人們能夠更好地參與到新聞事件中,進而促進新聞創新。
首先,具有包容性。融媒體時代相對于傳統的電視新聞媒體來說,為其發展帶來相應的機遇和挑戰。通常情況下,傳統模式的電視新聞傳播內容過于單一化,相關工作人員的選擇空間相對較小,然而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信息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傳統模式的電視新聞方式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基于此,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的電視新聞行業的傳播方式具有較強的包容性,為了確保電視新聞傳播能夠多元化、豐富化,具有深刻的新聞內容的同時,還應該具有新穎的新聞形式,進而促進電視新聞的可持續發展[2]。
其次,擴大了電視新聞的信息來源。與融媒體時代相比,傳統媒體時代下的新聞信息在傳播過程中通常占據著主導地位,但是受有限的信息資源的影響,新聞信息往往需要經過收集—審核—傳播的過程,致使其時效性相對較低。然而,隨著融媒體的到來,每個受眾群體都能通過移動終端發布自身觀點及看法,進而在開展電視新聞媒體相關工作的過程中,能夠從大量的新聞信息中選取最佳新聞素材,全面提高新聞傳播的時效性。
再次,拓寬了電視新聞的傳播渠道。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促使電視新聞媒體的傳播渠道更加多元化,同時,也使其傳播范圍更寬更廣,電視新聞媒體以深耕電視傳播渠道為基礎,添加了視頻軟件、社交軟件以及收集新聞客戶端等多種新聞傳播渠道,同時,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受眾群體能夠反復回放、重播新聞信息,進而為其接收新聞信息提供了便利[3]。除此之外,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新聞采編工作時,通過融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加強與受眾群體之間的互動交流,進而更好地收集電視新聞的反饋信息。
最后,電視新聞媒體的公信力明顯提高。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每個受眾群體均能夠通過移動終端設備成為新聞信息的傳播者,因此,大大降低了傳播新聞的真實性及可靠性,致使大部分受眾群體對融媒體技術的信賴感大打折扣。相比之下,電視新聞媒體在傳播新聞方面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優勢,進而大大提高其公信力及權威性[4]。
目前,隨著互聯網技術水平迅速發展,促使融媒體行業領域取得突飛猛進的進步,特別是互聯網、手機各類社交軟件的發展,因此,大大降低了電視新聞媒體的綜合水平。眾所周知,傳統媒體在電視新聞制作成本、傳播速度以及覆蓋范圍等方面的局限性,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而被打破,換句話說,融媒體時代的新型技術的廣泛應用對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主要包括下面幾點問題:
首先,受眾群體分散流失的問題。目前,由于互聯網技術以及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受眾群體對于融媒體技術的關注程度明顯提高,特別是對于電視新聞行業來說,融媒體技術逐漸成為廣大受眾群體獲取新聞資訊的關鍵來源,進而大大壓縮了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受關注度,致使受眾群體明顯出現受眾群體分散流失的問題[5]。
其次,削弱了電視新聞行業的輿論引導能力。融媒體時代各項自媒體軟件發展迅速,進而使新聞事件的傳播方式隨之發生改變,由于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具有較強的互動性以及時效性,以及受眾群體對于電視新聞的認知和理解主要以融媒體技術為基礎,進而大大削弱了傳統模式下電視新聞行業的輿論引導力。
最后,運營模式老舊落后的問題日益明顯。電視新聞作為各個電視臺的主打節目內容,是贏得受眾群喜愛的關鍵所在。然而,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各類融媒體技術對其造成不小的沖擊,致使各電視臺行業領域競爭問題日益激烈,隨之電視新聞的運營管理問題日益明顯,大大降低了其廣告收益[6]。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外部環境對電視環境產生了一定沖擊,人們不僅通過電視新聞了解外界環境,在數字信息網絡化進展影響下,任何人均可傳播信息。人們可在任何時間經不同渠道了解全球事件。常規電視新聞存在一定限制性,若仍定時定點播放新聞,觀眾可能產生視覺思維疲勞,且傳統新聞播放模式中,人們不能憑借自身意愿選取播放內容,但融媒體時代下,為人們選擇播放途徑提供了更多選擇,人們可在任意時間查看新聞內容,導致電視新聞觀眾群體降低。因此,電視新聞需基于新聞專業化、權威化,不斷進行創新,以提升人們對新聞認知。
電視新聞內容作為形成電視新聞的重要因素,能夠直接決定其質量與收視率。然而,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受眾群體之間的信息共享中并不是全部具有現實意義,相關電視新聞從業者缺乏對受眾群體之間的傳播的重視程度,致使一些具有實際價值的新聞信息明顯流失,進而造成電視新聞內容脫離人們的日常生活,大大降低其收視率。因此,在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應該結合其發展現狀,確保其內容價值不會受到影響。首先,電視新聞所報道的內容應該貼近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縮小與受眾群體的距離感,不斷深入探索電視新聞的內涵所在,為其播報的時效性提供保障;其次,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密切關注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中所產生的有價值的新聞事件,然后總結并整理這些有價值的新聞信息,結合受眾群體的自身觀點及看法,促使電視新聞所播報的內容能夠與其產生情感共鳴,進而全面提高電視新聞的報道價值,同時,實現電視新聞內容的創新工作;最后,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及時了解并掌握社會中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選取最具有參考價值及借鑒價值的事件加以播報,進而幫助受眾群體感悟人生的真諦,為我國構建和諧家園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7]。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的電視新聞行業應該創新其制作過程,由于電視新聞節目質量與其制作過程關系密切,同時,新聞制作過程方面的創新工作能夠推動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創新發展,也是不斷完善電視新聞領域結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制作思想通常與相關制作人員的指導行為息息相關,但是傳統的電視新聞思想難以滿足融媒體時代對于電視新聞行業的基本要求,因此,對電視新聞制作過程的創新工作勢在必行。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具有與時俱進的制作思想,進而使其所制作的電視新聞內容能夠適應時代發展。此外,在制作過程中,應該時刻秉持著傳播積極向上的精神,進而制作出具有社會意義的電視新聞內容。
在融媒體時代,為了加快電視新聞行業的發展速度,必須對其傳播途徑進行創新。首先,創新其表現形式,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創新其思維意識,以多元化的思維意識進行電視新聞內容的編排工作,結合電視新聞內容的播放效果,不斷豐富其播放內容[8]。其次,創新新聞傳播方面的相關內容,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進行電視新聞的傳播,此外,結合融媒體技術優勢,不斷提高電視新聞的時效性,使其得以廣泛傳播,進而不斷豐富電視新聞的傳播途徑。
短視頻已發展為年輕人、中年人最快獲取信息的途徑,短視頻具有內容簡介、時間段、內容新穎、主題明確等特征,短視頻可在移動端推送話題,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喜愛內容,進行推送,可增加觀看短視頻人數[9]。因此,電視新聞報道中,可將相關影像做成短視頻,并在短視頻軟件推送,同時結合大數據調查引用相關話題。通過短視頻內容可提升觀眾碎片化閱讀需求。但短視頻形式傳播,既是優點,又是缺點,用戶觀看短視頻時,僅看一下笑一下,傳播質量較低。此外,以短視頻方式傳播電視新聞時,要求相關技術人員具備創新思維,使觀眾觀看短視頻時感受到美感,如在抖音、快手上傳播時需豎版,在愛奇藝上傳播時需橫版。
在融媒體時代,網絡平臺縮短了人與人之間距離,人們可實時發表自身言論、觀點,縮減了創作者與觀看者距離。通過主播與人們互動,可使觀看者產生自身與視頻發生事件與主播間距離并不遠的感受,進而提升觀眾黏性。此外,新聞還可創建自身品牌,在融媒體時代通過直播、留言等方式與觀眾互動,進而挖掘潛在粉絲群[10]。近年來,新聞傳播不僅局限于電視傳播,媒介不僅為單一形式,可通過團隊打造個人魅力,產生微傳播效應。如播報電視新聞后,可通過微博創建相關討論話題,或相關記者、主播在網絡上與觀眾互動,隨機抽取參與人員,并設置一定獎勵[11]。此外,某地遭遇災害后,致相關農業產品售賣不佳,相關人員可利用新聞影響力,通過網絡助農。
新聞不僅播報網絡上熱點事件,也可結合實事、熱點,吸引受眾群體,且相關技術人員也可推送大數據,依據社會事實創建新聞內容。此外,社會新聞記者還需及時捕捉新聞線索,并堅守職業道德,堅決抵制假新聞,且媒體人是代替人民群眾前往事情發生地現場調查或直接接觸當事人調查,具有一定討論、教育的意義。因此,獲取新聞線索后,編輯處理內容期間,需保持事件精準性,不可斷章取義。新聞還具有監督意義,新聞媒體人經關注社會人與企業,使違法企業、違法人員暴露在大眾視野內,可對受害人民提供一定線索[12]。如記者可實時跟蹤相關企業發展,第一時間播報涉事企業發生問題,并跟進后續相關內容;再如,記者要實時關注民生問題,積極報道已發生或潛在的危害。
綜上所述,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為電視新聞行業的創新發展帶來一定的機遇和挑戰,同時,在其創新過程中存在如受眾群體分散流失、運營模式老舊落后等問題,因此,結合融媒體技術優勢,不斷創新電視新聞內容、制作過程以及傳播途徑,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進而推動電視新聞行業朝著現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