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玉潔 殷經緯 史文慧 曹海濤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過程中凝聚的、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紅色遺存和紅色精神”[1]。“曲阜紅二師精神”是在長期革命與建設的實踐中形成的特定紅色文化精神,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由人民群眾共同創造出來的,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體現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文化意蘊。
“曲阜紅二師”即山東省立第二師范學校,是現濟寧學院初等教育學院的前身。“曲阜紅二師精神”在傳承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形成了愛國奉獻、求知好學、緊跟時代、團結對外、堅定信仰為主要內涵的曲阜地方性紅色文化精神,具有愛國性、革命性和時代性。
“曲阜紅二師”師生英勇斗爭,在革命時期中涌現出大量的英雄人物。為了挽救處于水深火熱的國家,“曲阜紅二師”學生通過罷課運動、南下請愿等斗爭舉措,參加轟轟烈烈的愛國主義革命運動;在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服從國家號召,甘于奉獻。這種家國情懷和斗爭精神,不斷通過積極實踐和總結,豐富和升華為“曲阜紅二師精神”的內核。
“曲阜紅二師精神”的革命性主要表現不同歷史時期展現的偉大革命精神和偉大斗爭精神。無論在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廣大師生都不懈努力、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為國家和廣大人民的利益不怕流血犧牲。“曲阜紅二師”師生在建設時期和改革中的刻苦求知、積極進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創新性地表現為勇于擔當、敢于創新的精神風貌。
“曲阜紅二師”早在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已經產生,并且其精神隨著時代的變化在傳承的過程中不斷淬煉,逐漸演變成了具有特色的“曲阜紅二師精神”。1919年“五四運動”中,校內學生積極響應“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投身于新文化運動;1926年“中共曲阜紅二師部”成立,開展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組成南下抗日請愿團、臥軌成功;1935年“一二九”學生抗日救亡愛國運動;解放時期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支軍支前;新中國成立后投身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建設……2018年濟寧學院初等教育學院成立“新時代二師講習所”,為新時代弘揚與傳承“曲阜紅二師精神”提供了新平臺、新環境。“曲阜紅二師精神”不斷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
“曲阜紅二師精神”是紅色文化的體現,它不是紅色和文化簡單的相加,而是與自身實踐有機整合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精神,體現了為了民族生存和崇高理想而苦苦尋求解放道路的斗爭精神,揭示了中華兒女對幸福的向往和為理想獻身的氣概。其所蘊含的鮮明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舍生忘死的英雄主義,既是紅色文化的體現,也豐富了紅色文化的內涵與意蘊。
“曲阜紅二師精神”萌發并形成于“五四”以后,成熟和發展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豐富與積淀于新中國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凝練與創新于新時代。“曲阜紅二師精神”既是紅色文化,同時也是濟寧學院重要的校本文化,是進行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資源。在新時代,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達到“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目標,“曲阜紅二師精神”是不可多得的文化傳承和精神弘揚的“亮點”素材。
“曲阜紅二師文化”作為一種紅色文化,是一個形成、發展、積淀、豐富、創新的演進過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為理想信念拼搏奮斗。“曲阜紅二師精神”所蘊含的文化在新形勢下再生、再造、凝聚升華,符合人們內心的渴望和心靈的呼喚,深化了人們尤其是大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認知,強化了對于歷史和文化的自豪感。對“曲阜紅二師精神”的繼承和發展,有助于增強對紅色文化、中華優秀文化的認可,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近年來,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提倡和政策引導下,各地開始重視并積極推動紅色文化的傳承發展,“曲阜紅二師精神”也因此走入人們的視野,引起人們的精神共鳴。但在傳播“曲阜紅二師精神”的過程中,問題和挑戰也隨之而來。
文化生產是推動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中國文化邁向世界的關鍵環節。現代化文化生產包括原創性文化生產和物態性文化生產,即文化產品。[2]宣揚“曲阜紅二師精神”,要讓人們能夠找到認知“曲阜紅二師精神”渠道,必須有客觀的文化創作讓人們有跡可循,以便于普及這種精神以及其背后深刻的價值內涵,增強認同感。這需要開發特色資源,貼近生活,實現宏大敘事和生活敘事的有機結合,積極打造特色的文化產品。當前,“曲阜紅二師精神”的傳播缺乏依據獨特資源開發創造的特色文化產品,缺乏有效的原創性文化載體,文化生產能力的不足制約著“曲阜紅二師精神”的傳播和發展。
文化表達得豐富多彩才能對用戶產生強大的黏性。要有效地反映“曲阜紅二師精神”文化內涵,就亟須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表達形式,強化關注度、提高點擊率;要層層疊加,以傳統方式和新傳媒的有機整合、虛與實的融合表達,獲得“時、效、度”的高度統一。當前“曲阜紅二師”的文化表達形式以文字資料和圖片形式為主體,形式較為單調,而且習慣于以傳統方式表達,難以適應大學生年輕化、現代化的文化接受心理。
“思想和文化傳播的過程是富于人文性、科學性、技巧性與藝術性的綜合過程。”[3]每一個紅色文化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力,“曲阜紅二師精神”也是如此,但是目前卻出現“泛化”現象。一方面,在如今的紅色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同質化現象比較明顯,缺乏差異性,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得不到有效彰顯。另一方面,對于大學生受眾群體的年齡結構、認知能力、文化水平、知識背景缺乏深入調查研究,對大學生的關注點、興趣點、信息和情感等要素需要分析不足,傳播中“共情”的效果不足。
文化本就是一種互動性的存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成就和豐富了文化。[4]對“曲阜紅二師精神”的傳播不能夠是單向性的,不是簡單的對傳播對象一味灌輸。對于大學生群體和高校“學習共同體”的任何成員,即時的互動交流、科學及時的調查與反饋會使受眾之間分享不同的文化觀點,變得更加有活力,不斷豐富精神內涵創造精神特質,這就是文化互動的必要性。但是,“曲阜紅二師精神”的傳播中,缺乏有效及時的互動、反饋,也造成了傳播的被動性,降低了教育的有效性。
新媒體語境紅色文化教育的傳播,文化路徑的創新十分重要。結合當前“曲阜紅二師精神”教育文化路徑現實性存在的問題,必須積極破解困境、善于創新。
1.團隊合作研發。組建一支高素質、多專業的“曲阜紅二師精神”文化產品研發團隊,在綜合多種渠道后深入研讀歷史、總結提煉,進行科學化整理,萃取其中的精神實質和核心價值。團隊合作研發可以更好發揮集體智慧,以豐富而科學的研究和學習成果,對“曲阜紅二師精神”進行理論總結和總體把握,為后續開發相關文化產品做好理論鋪墊。
2.協同生產創新。研發團隊應在深刻把握“曲阜紅二師精神”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性內容的開發,并且積極進行整合性協同生產。例如與濟寧學院美術學院的教師和學生進行合作,繪制相關事跡的圖片,并聯合各院系宣傳部利用新媒體宣傳這些內容;與濟寧學院校史館合作,組織全體濟寧學院大學生參觀“曲阜紅二師”的發展歷史,由專門講解員講解內容和精神實質;協同動漫開發人員開發動漫、移動短視頻等內容。通過協同生產,深度挖掘,實現數據的可視化、歷史事件的虛擬再現等,增強產品的豐富性、生動性。
1.開發挖掘內容。“紅色文化傳播力的強弱歸根結底取決于其內容生產能力”[5]。“曲阜紅二師精神”要想廣泛傳播,挖掘其內容極為重要,不但要深度剖析已知內容,對原有資料進行充分提取,還要深入實地調查,挖掘未知的史料和史實,建設和集成為“曲阜紅二師精神”的數據庫。
2.虛實融合表達。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虛擬”學習環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虛實深度融合、互相嵌入,把實地參觀的現實環境學習和利用多媒體網絡的“虛擬”環境學習相結合,打破了空間的限制,表達更加靈活生動。同時,諸如VR/AR等虛擬現實也被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和體驗,通過三維空間的虛擬情境,重現“曲阜紅二師”師生當年英勇的斗爭場景,能夠使受眾在“深度沉浸”中增強感知、強化體驗,起到更好的效果。
1.實施精準傳播。“精準傳播以差異化為邏輯起點”[6]。第一,“曲阜紅二師精神”傳播需要精準定位受眾。依據年齡、專業特點、興趣愛好、媒介偏好、認知水平等差異精準施策,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手段,對傳播受眾的“用戶畫像”。第二,將“曲阜紅二師精神”內容進行深加工,基于不同“用戶畫像”,創新不同側重點的文化內容,用文章、短視頻、圖片等多種形式進行精準推送,使“曲阜紅二師精神”適合大學生的文化精神需求。
2.促進融合傳播。第一,融合傳播是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的融合。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個人發表的作品有可能在網絡平臺得到很高的閱讀播放量;同時,大學生群體中的意見領袖在大學生受眾中傳播接受程度更高,效果更佳。而在大眾傳播中,又有效體現了“曲阜紅二師精神”傳播的廣泛性和時效性。第二,融合傳播也是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的傳播。既可以通過諸如電視臺、報刊雜志,以及陳列館等傳統方式,也可以充分利用“兩微一端”,融合多種媒介形式,增強傳播效果。
1.智識分享互動。其一,在現實學習團隊中,團隊和學習小組成員可開展學習心得交流活動,進行智識分享與互動,對于“曲阜紅二師精神”的內涵進一步深度挖掘,對于傳播路徑進一步優化。其二,大學生將學習的有關知識和學習參觀的感悟分享至各大媒體平臺尤其是網絡社交平臺,發布后經其他受眾轉發或評論,在分享過程中擴大了傳播范圍,也提高了互動的質量,由紅色文化學習的“知識”獲得轉化為學習的“智識”分享。
2.效果反饋互動。不斷提高“曲阜紅二師精神”的傳播效果,需要構建科學有效的反饋機制,準確采集大數據信息,及時分析數據成果與最新問題。如通過“微信公眾號”后臺數據監測受眾閱讀數據,能夠找到最適合大學生受眾的風格和最佳發表時間段,從而調整推送內容使傳播范圍最大化;對受眾進行定期調查,以電子問卷、電話等形式了解學生對精神的認知、掌握情況;聯合新媒體相關社團開展有關采訪活動,剖析受眾對“曲阜紅二師精神”的領悟深刻程度,發現問題,以便確定下一步的文化建設方向,形成調查、反饋、優化、傳播的良性運轉方式。
“曲阜紅二師精神”是歷史悠久、地域特色鮮明的紅色文化,在新時代的新媒介語境中傳播、傳承,會豐富紅色文化內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