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孟楚
英語是一門重要的語言,其應用范圍廣,語言表達方式多變,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針對小學生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可以有效發展學生的語言素養,創新小學英語教學模式,有助于小學英語教學活動的全面優化。
在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自學板塊的設計,讓學生參與自主學習活動,再進行高效教學。但從既有的小學英語教學經驗來看,大部分教學都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的,并沒有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熱情。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習者更愿意從教師那里直接獲得英語知識,而不是進行有效的英語學習。針對這一問題,學生對于以灌輸為主的英語教學模式更為抵觸。在課堂上,學生更愿意憑借記憶、朗讀來積累英語知識。學習效率低,英語學習能力得不到提升,學生自然無法形成良好的自學能力。
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教學工作,選擇學生關注的英語知識點實施教學活動,鍛煉學生整合知識、獨立探究英語知識的知識能力,構建全新的小學英語課堂。以譯林版三年級上冊教材Unit1Hello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與學生展開互動。第一,教師提出英語學習問題“在英語中,初次見面的兩個人是如何打招呼的”,并要求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表達,將所掌握的常用英語單詞應用到課堂當中,如hello、hi等,在交流的同時,幫助學生鎖定英語知識點,在教學中,結合“自主表達”的教學要求鍛煉學生英語詞匯的應用能力。第二,教師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閱讀。在實施教學活動的同時,為學生準備英語記錄表,要求學生將課文中的英語單詞和句子記錄下來,如“Hello”“Nicetomeetyou”等,做好英語知識的積累工作。第三,在學生掌握英語知識點之后,教師要進一步拓寬英語教學范圍,設計以“活學活用”為目標的英語教學模式,要求學生主動利用英語知識交流、設計對話,提升小學生的英語口語技能,構建先聽后學的趣味教學模式,讓學生結合學習經驗進行互動,以此來提升小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在新課標的引導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素質差異與學習能力差異實施教學,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潛能。部分教師對于自學能力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自學能力指的是學生自主學習來解決問題的一種能力,忽視了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有的學生學習能力差,理解能力不足,并非所有的學生都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在知識本位思想的引導下,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教材內容展開的,只有在學生掌握了知識點之后,教師才會導入后續的學習任務。教學方法單一,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語言教學要求開展的,學生只能結合知識點進行英語學習。改變知識本位的教育現狀,針對小學生的能力差異與素質差異組織英語教學活動,才能進一步提升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要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結合學生的語言積累量與表達能力展開教學活動,對學生的語言素養開展強化訓練,為學生設計更為明確的自主學習目標。以譯林版四年級上冊英語教材Unit5Ournewhome的教學為例,教師針對教材內容,設計以生為本的全新課堂,加強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交流。第一,設計“預先閱讀”板塊,將英語語篇發給學生,要求其進行自主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對有關英語知識進行分類,將學生已經掌握的英語知識分為一類,將學生在語篇素材閱讀過程中所掌握的英語知識分為一類,按照詞匯、句子的基本結構進行學習。教師可以提出預習問題,如基于單詞的提問“home與family都可以表示‘家’,二者之間存在哪些區別”。在互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挖掘基礎英語知識,鍛煉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第二,組織“閱讀交流”活動,要求學生以“Ournewhome”為對象,展開英語交流。Unit5Ournewhome這一單元要求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掌握英語當中的方位名詞,教師可從教材內容入手,選擇in、on、beside等單詞,引導學生進行英語交流活動,教師先用單詞進行造句,如“Thebagisonthesofa”,學生根據教師所給出的句子設計英語對話,在課堂上展開互動交流。教師以對話為載體,讓學生參與造句、交流的多元學習,為學生創造積累英語知識、進行交際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掌握英語的表達特點,認識到英語的實用性價值,這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創設多元交際情境引導學生進行互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自學熱情。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創設交際情境,在情境當中為學生傳達英語知識。當學生遇到了學習盲區之后,就會產生深度學習的熱情,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對英語知識進行探究。教師要讓學生開口表達,幫助學生發現自身存在的知識盲區,在教學課堂上落實語言交際互動,教師要能夠讓學生形成交流、探究的熱情。教師要積極拓展教學范圍,依靠交際情境為學生創造開口表達的機會,在課堂上不斷整合英語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互動的過程中主動挖掘英語知識點,這有助于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嘗試建立“先用后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應用英語知識的同時展開互動,提升小學生的自學熱情。以譯林版四年級下冊英語教材Unit8Howareyou?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互動情境:你和美國朋友Jimmy好久不見終于重逢,現在要對對方表達問候,思考一下,你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對話。學生首先想到的是hi、hello等常見的英語表達。在將其帶入情境之后,教師要對英語單詞的應用展開深度講解,hello、hi等詞匯代表的是日常的問候,與“久別重逢”的情境并不相符。在進行語言交流之后,教師要將Unit8Howareyou?中的英語知識帶入課堂當中,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開展英語交流,配合句子“Howareyou”展開互動。在交際情境當中,教師給出的學習資源越豐富,學生的學習興趣越濃厚。當學生遇到無法解決的英語問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課外知識為對象展開自主化學習,通過情境來提升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將多元英語知識帶入課堂,整合語言教學素材,拓展教學范圍,讓學生在自學中掌握多元英語知識。
部分學生已經形成了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但從學生的學習表現來看,自學活動的發生多與興趣有關。英語知識點的難度低、實用性強,在生活中較為常見,小學生才會形成自主學習、探究的興趣,一旦教學活動與學生的認知脫離,則很難保障自學活動的有效性。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嘗試利用專項訓練活動來提升小學生的自學熱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英語教學中的閱讀、翻譯、寫作等專項技能實施教學工作,要求學生獨立掌握英語知識。在開展專項訓練的同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英語短板、不足進行強化,構建小學英語閱讀指導新課堂,針對學生的專項英語技能展開教學,加強對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指導訓練,提升小學生的語言素養。
以譯林版五年級上冊英語教材Unit2Anewstudent的教學為例,在針對學生的英語技能開展專項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翻譯教學的有關要求來啟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設計英語翻譯任務,讓學生主動匯總英語知識。

結合自學任務開展英語教學活動,鍛煉小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從教材內容入手,加強與小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第一,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語篇素材整體翻譯,在課堂上開展即時化的翻譯教學,要求學生整合語篇中的英語知識,嘗試進行翻譯練習。第二,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翻譯成果展開評價指導活動,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教師除了要求學生進行翻譯之外,還要讓他們將所掌握的英語知識記錄下來,在后續的討論活動中進行分享;對于學生無法理解的詞匯、句子,則要求他們在互動的過程中重點學習,讓他們在互動的同時匯總英語知識點,通過對英語素材的分類加工,鍛煉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第三,教師可以組織自學活動,以教材中的語法知識為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展開互動,結合課外的語篇資源,要求學生對比語篇素材與教材內容之間的差異,以鍛煉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依靠提出問題、互動交流等多元環節的配合,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從而構建全新的小學英語課堂。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時,教師的視野不能局限于教材當中,除了要求他們對基礎英語知識的學習之外,還要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與文化意識,讓學生從文化互動的視角自主探究英語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以語言文化素材為參考實施教學活動,打造自學式、交流式的全新課堂,這有助于小學生獨立挖掘英語知識點。
在培養小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時,教師可以將教學活動延伸到現實生活中,結合生活中的英語素材與學生展開互動,讓學生在自學的同時感受英語的獨特魅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設計對話的方式展開教學,在進行互動交流的同時,開創新的英語課堂,結合英語當中的文化資源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圍繞英語知識繼續展開探究,選擇英語當中的文化素材進行交流表達活動,探究英語文化,創新小學英語課堂。
結合小學英語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時,教師要注重學習素材的導入、學習活動的設計。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文化資源應用、課堂實踐學習、語言交流情境開發等角度入手,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感受到自主學習的獨特魅力,在實施教學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構建小學英語教學新課堂,從而更好地提升小學英語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