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秋麗
[摘 要]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實現了創造性的改革和發展。研究發現,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演變過程經歷了以增加數量、縮小差距為任務的需要發展,以追求質與量的協調為特征的鞏固發展,以全面優化質量為核心的內涵發展3個階段,具有較強的漸進性特征。在漸進主義模型視角下,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演變邏輯呈現出政策目標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政策內容的繼承性和發展性、政策演變的持續性和階段性等顯著特征。在遵循漸進主義模型的按部就班、穩中求變和積小成大三個原則下,展望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未來走向,以期為推進我國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改革開放;研究生教育政策;漸進主義模型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22)01-0138-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2.01.022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實現了輝煌燦爛的改革和發展,已累計培養了1 000多萬碩士和博士,從1949年的在學人數629人突破到2020年的300多萬人,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國家出臺的一系列相關的研究生教育政策。然而,目前我國研究生教育仍存在著監督管理不透明、政策落實不到位、研究生學習主動性不足等問題。鑒于研究生教育政策在推動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過程中起著關鍵的導向和調節作用,需要不斷地完善和豐富研究生教育政策的制訂和執行,在漸進主義模型視角下,筆者總結和歸納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演變過程及其主要特征,探討和分析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漸進發展邏輯,預測和展望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未來發展方向,以期為實現我國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漸進主義模型的理論闡述及其適用性
漸進主義模型(Charles Lindblom)作為公共政策分析理論之一,是由美國查爾斯·林德布洛姆(C.E.Lindblom)教授于1959年在批評理性主義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查爾斯·林德布洛姆教授認為,完全理想的公共政策是不現實的,政策制定是根據以往的經驗而不斷調試和變遷的過程[1]。漸進主義模型主要包含3個特征,一是政策在制定和變遷中要以現行的政策為基礎,要繼續兌現以往政策所做出的相關承諾,不能另起爐灶,政策要有連貫性;二是要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不斷修改和完善現行政策的不足以實現新政策的制定;三是使用漸進主義模型能夠有效地解決沖突和矛盾,也可以很好地協調各方之間的關系,減少利益沖突[2]。
我國大多數教育政策的制定都呈現出明顯的漸進性特征,與此同時,我國各級各類教育事業是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而漸進推進、不斷發展的。研究生教育是屬于國民教育序列中的高等教育,運用漸進主義模型來分析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變遷是符合實際需求的,具有較強的解釋力和適用性。
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的發展歷程
(一)以增加數量、縮小差距為任務的需要發展階段(1978-1998年)
改革開放前期,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百廢待興,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教育科研水平與國外相差較大,高層次專門型人才寥寥無幾,這對我國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消極影響。1977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高等學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見》,這一政策文件的公布標志著我國開始關心和重視研究生教育工作。1978年,我國開始恢復了研究生招生工作。據統計,全國210所高等學校、162個科研機構共錄取研究生10 708人,這彰顯出我國研究生教育朝著新方向而不斷發展。
《1978-1985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草案)》重點指出,要在8年內累計培養出研究生8萬人,這就需要中國科學院、高等學校,特別是重點大學要逐步增加研究生的比重,國務院各部門和各省市自治區的專業研究機構也要逐步招收和培養研究生[3]。這是我國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的重要舉措。教育部于1984年出臺了《關于在北京大學等二十二所高等院校試辦研究生院的通知》(附件二),決定在部分全國重點高等院校試辦研究生院[4]。這一舉措在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后,教育部在1985年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提出,改革高等學校的招生計劃和畢業生分配制度,擴大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不斷加強高等學校與社會政治經濟等之間的聯系,以推動高等學校主動適應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而快速發展[5]。這有助于我國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大量培養。此外,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于1996年出臺了《專業學位設置審批暫行辦法》,強調專業學位作為具有職業背景的一種學位,為培養特定職業高層次專門人才而設置[6]。這一舉措對于我國形成學術型和專業型兩種學位類型并存的基本格局和豐厚化、多元化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具有極大的幫助。
總體來看,這一階段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主要以增加研究生數量,縮短與國外科研水平之間的差距為基本任務,處于一個需要發展的階段。
(二)以追求質與量的協調為特征的鞏固發展階段(1999-2012年)
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背景下,我國研究生發展規模進入快速增長期,在學研究生人數從1999年的233 513人增加到2012年的1 719 818人,增幅高達636%。
隨著我國研究生數量的日漸增長,國家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到研究生質量的培養上。中共中央國務院于1999年出臺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從而加快提高他們的人文和科學素質[7]。自此,我國在高等教育事業方面開始追求數量與質量并重的均衡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為研究生教育由不均衡轉向均衡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2000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培養工作的幾點意見》,形成了積極推進改革和探索,分類進行指導和按需進行建設,實施素質教育以提升培養質量的研究生培養工作基本方針[8]。這對積極提升我國研究生培養質量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隨后,2009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推動和支持高等學校對研究生培養機制進行改革,以不斷優化結構和提高質量[9]。此外,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也發布了《關于新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的通知》(2003年)、《關于進行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試點的通知》(2010年)、《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等一系列與研究生教育相關的政策文件,這些均凸顯出國家開始將注意力聚集到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提升上來。
總而言之,這一階段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在數量和質量的持續發力中逐步推進,呈現出規模與質量并重、學術型與專業型并重的主要特征,以追求質與量的協調為主要任務,不斷推進我國研究生教育快速發展、繁榮發展。
(三)以全面優化質量為核心的內涵發展階段(2013年至今)
2013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出臺了《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其中特別強調要在“2020年構建研究生教育體系”[10]。這標志著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強調以全面優化質量為核心,進入了內涵式發展的新時代。同年,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還頒布了《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了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目標: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11]。這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201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加強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建設的意見》《學位授予點合格評估辦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等一系列相關的政策文件。這些政策文件在加強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的評估、監督和保障等方面發揮著積極重要的作用。2019年,教育部辦公廳出臺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提到,“個別研究生培養單位在研究生培養過程、師德師風、學位授予等方面仍有學術不端、論文作假等問題發生 ”[12]。這標志著要逐步探索和構建研究生培養的內部質量保證和外部質量監督體系,以進一步規范研究生培養管理和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隨后,2020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其中強調指出,要堅定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以立德樹人、服務需求、提高質量、追求卓越為主線,加快建設研究生教育強國[13]。這一政策文件瞄準世界科技最前沿和關鍵領域,旨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由此可見,在這一階段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改革強調以全面提升和優化質量為核心,推進我國研究生教育事業不斷走向內涵式發展之路。
三、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漸進演變分析
漸進主義模型認為,由于受到政策制定者的主觀認識、情感態度等主觀方面以及政策制定的各種客觀條件制約等因素的影響,政策的制定需要在現行政策的基礎上分階段、分步驟地去實現政策目標,政策制定是漸進調整、適應和完善的過程。也就是說,新政策是對舊政策的補充和修正,決策主要靠以往經驗,不能重打鼓另開張。基于漸進主義模型的分析視角可以發現,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呈現出政策目標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政策內容的繼承性和發展性、政策演變的持續性和階段性等顯著特征。
(一)政策目標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從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的目標來看,其政策的改革和發展都是圍繞著擴大研究生數量和規模、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這一目標而進行的。可以發現,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目標呈現出一致性和穩定性的顯著特征。比如,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通過調整教育體制結構、實施素質教育、建設高質量的師資隊伍等措施來不斷提升和優化研究生教育質量。又如,2005年教育部在出臺的《關于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進一步提高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強調,為了增強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提高培養質量,需要有效地“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建立新型培養模式[14]。這對改善研究生培養條件,建立優質教學資源共享體系,加強博士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大有裨益。再如,2019年教育部辦公廳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中著重指出,要構建多方力量積極參與的“內部質量保證和外部質量監督體系”[15]。這一舉措為全面優化和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由此可知,這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均采取多種措施來實現不斷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政策目標,彰顯出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目標具有一致性和穩定性,對實現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創造性的改革和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政策內容的繼承性和發展性
在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的內容方面,其制定和執行是在現行政策基礎上進行逐步修正和調整的,政策內容具有一定的繼承性和發展性。這里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在2013年頒布的《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和2020年頒布的《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為例進行分析。《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研究生教育體系”,這個體系要求“規模結構適應需要、培養模式各具特色、整體質量不斷提升、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16]。《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建成高水平研究生教育體系”,這個體系要求“結構更加優化、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培養質量顯著提升、服務需求貢獻卓著、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17] 。通過對這兩個研究生教育改革政策條款進行比較和分析,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重大變化,只是在原有的政策條款上進行了逐步調整和內容擴充。因此,通過對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內容進行一定的延伸、拓展和豐富,對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提升和優化具有強烈的推動力,可以不斷地滿足社會和公眾對新時代我國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
(三)政策演變的持續性和階段性
在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演變方面,其發展歷程中的各個階段都是相互銜接、相互遞進的,主要包含以增加數量和縮小差距為任務的需要發展、以追求質與量的協調為特征的鞏固發展、以全面優化質量為核心的內涵發展3個階段。這3個階段的發展歷程充分體現了漸進主義模型的思想,也充分體現了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演變具有較強的持續性和階段性。也就是說,這3個階段的演變是基于我國研究生教育事業發展的真實情況和實際需求而漸進推進的,是對我國研究生教育問題不斷地進行分析、評估和完善的過程。這使得更有針對性的政策層出不窮,不斷地豐富和改進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體系,促進我國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邁向新的發展階梯。
四、漸進主義模型視角下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未來展望
漸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和實驗、不斷反饋和調整的過程。漸進主義模型的特點即是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積小成大,穩中求變。因此,使用漸進主義模型,需要遵循以下3個原則,一是按部就班原則;二是穩中求變原則;三是積小成大原則[18]。
(一)按部就班原則:保證政策目標的穩定性和政策歷程的持續性
按照按部就班原則的要求,在不破壞原有秩序的條件下,由易到難穩步推進政策,更具實際操作性,在良性互動中實現動態平衡,政策推進起來更加平穩有序[19]。在這里,要特別注意政策演變是前后銜接的不間斷的過程。因此,要想保證研究生教育政策演變的持續性和階段性,政策制定者應該重點關注研究生教育政策目標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堅持以政策目標為發展導向,不斷修改、調整和完善現行的研究生教育政策體系。
研究可知,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政策目標是擴大研究生數量規模和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在這一政策目標的指導和引領下,我國研究生數量顯著增加,結構日趨合理,質量也在不斷提升。但是,我國研究生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一是研究生教育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不協調。具體表現在:研究生數量的不斷猛增不僅沒有充分發揮好研究生教育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且還造成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浪費;目前研究生的類型結構仍主要以學術型研究生為主,無法滿足國家對高層次專業人才的需求,并且在專業型研究生培養中存在培養目標同質化和培養過程商業化的問題,致使其培養質量不高;由于社會經濟發展亟需的學科專業和交叉學科的短缺,致使研究生教育發展無法很好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二是研究生教育監督管理體制不完善。一方面,研究生教育管理缺乏良好的質量監督體系,也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評價和考核體系;另一方面,研究生培養體制中存在導師素質水平不一、教學管理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問題。
總體而言,未來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目標仍然要著力于全面優化和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堅持漸進主義模型的按部就班原則,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促進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對不符合實際需要的研究生教育政策,要進行相應的調整、修改和完善,穩步推進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演變,以保持政策目標的穩定性和政策歷程的持續性。這既符合當前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現狀的基本要求,也符合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客觀規律。
(二)穩中求變原則:強調試錯和總結,注重政策的反饋和評估
按照穩中求變原則的要求,在穩定的前提下進行現行政策調整時,要充分考慮現行政策的內容及其成效,以便不斷改進與完善相關政策[20]。穩中求變原則明確強調,可以允許決策者在政策制定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試錯”總結,也要注重反思和總結政策執行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逐步改進和完善政策內容,不斷推進政策內容的調整和創新,使得政策具有發展性和科學性。具體來說,可以從提高政府督導、加大專業機構評估力度、重視社會輿論反應等方面評估研究生教育政策的變化,從而對其實施的效能進行反饋,這些政策評估和反饋是對研究生教育政策進行反思和總結的重要來源。首先,要漸進提高政府督導能力。可以通過建立科學的督導程序,來充分了解和掌握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改革的真實情況,傾聽真實的聲音,同時也要加大政府公開力度,及時為社會公眾提供督導信息。其次,要逐步強化專業機構評估力度。專業評估機構可以對研究生教育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客觀評價,為研究生教育政策的反思和調整提出更加科學、有效的意見。最后,政策制定者在修改和調整政策時應高度重視社會公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這有助于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并能夠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的政策修改思路,不斷適應社會和公眾對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新需求。
總而言之,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改革要遵循漸進主義模型的穩中求變原則,堅持在現行政策的基礎上不斷總結、反思和評估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改革和發展,以提高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執行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從而切實地推進我國研究生教育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三)積小成大原則:分步實施政策改革,逐步完成政策目標
按照積小成大原則的要求,變革現實是通過一點點的變化,逐步實現根本變革目的的,這一原則適用于復雜的社會問題[21]。也就是說,積小成大原則要求政策改革是由微小的變化積累形成相對較大的變化,通過一步一步地實施政策改革,從而逐步實現其最終目的。由于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改革面臨著涉及諸多利益的復雜形勢,并且研究生教育改革是一個不斷進行決策、調整、完善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在政策改革中充分利用漸進主義模型分析,可以使得其政策變化失敗的風險變小,以確保其改革目標的實現。
要全面優化研究生教育質量,可以從逐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合理優化規模結構、逐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逐步加強規范管理等4個方面進行改進。首先,要逐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不斷提高研究生的政治素養和水平,不斷培養研究生服務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這是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前提。其次,要合理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保證數量和質量相統一,同時也要優化培養類型結構,加強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從而滿足國家和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再次,要逐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可以通過招生計劃管理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研究生課程教材建設、深化開放合作等方式來創新研究生招生和培養模式,從而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最后,要逐步加強規范管理,比如逐步加強內外部質量管理、導師崗位管理、學風作風建設、質量評價機制等,以全面優化研究生教育質量。總而言之,要逐步完善研究生教育政策體系,堅持漸進主義模型的積小成大原則,循序漸進地提高政策執行力,達到全面提升和優化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政策目標,使我國研究生教育邁向內涵式發展的新歷程。
參考文獻:
[1]袁振國.教育政策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128.
[2]賈玉軒.北京市學前教育政策變遷研究——基于漸進主義模式分析 [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6.
[3]李晨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政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 2016.
[4]教育部網站.教育部《關于在北京大學等二十二所高等院校試辦研究生院的通知》(附件二) [EB/OL].http://www.doc88.com/p-192198128217.html,1984-08-08.
[5]何東昌.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教育文獻(19491997年)[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85.
[6]教育部網站.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專業學位設置審批暫行辦法》[EB/OL].http://www.medgrad.cn/site/content/244.html,1996-07-22.
[7]何東昌.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教育文獻(1998年2002年)[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286.
[8]教育部網站.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培養工作的幾點意見》[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0/content_60159.html,2000-01-13.
[9]教育部網站.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0909/t20090904_82758.html,2009-09-04.
[10][16]教育部網站.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304/t20130419_154118.html,2013-03-29.
[11]教育部網站.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1311/t20131113_159870.html,2013-11-04.
[12][15]教育部網站.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1904/t20190412_377698.html,2019-03-04.
[13][17]教育部網站.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009/t20200921_489271.html,2020-09-04.
[14]教育部網站.教育部《關于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進一步提高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78/A22/s7065/201410/t20141021_178119.html,2005-01-21.
[18][19][20][21]朱月華.新中國成立70年來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政策的演變路徑及展望——基于漸進主義模型的分析[J].教育科學研究,2020(01):5-11.
(責任編輯: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