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明
【摘要】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班級德育該如何在新時代進行與時俱進的愛國主義教育?筆者以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落實“四位一體”這四項基本要求,以班級為集體單位的教育,應該從主題班會、學科教育、影視創作教學、班級團建活動這四條路徑展開。
【關鍵詞】愛國主義;知情意行;四條路徑;四位一體
2021年4月19日,習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指出:“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廣大青年要愛國愛民,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不斷堅定‘四個自信’,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樹立為祖國為人民永久奮斗、赤誠奉獻的堅定理想?!绷暱倳浀恼佌伣虒?,意義深遠。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鑄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取得顯著成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論述,站位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邃,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第一線——班級德育工作,當然要思考,我們如何在新時代進行與時俱進的愛國主義教育。我們通常說,愛國主義教育是知情意行的統一。所謂“知”就是認知、觀念,而認知包括感知覺、意識和注意、記憶;所謂“情”就是情緒、情感,情緒和情感是由獨特的主觀體驗、外部表現、生理喚醒等三種成分組成的;所謂“意”就是思維模式,并形成固定的觀念和意志;所謂“行”就是行為和表現。最近,有學者提出了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要做到“四位一體”, 所謂“四位一體”,就是把愛國主義教育中的“情感、思想、行為和國際視野”四項基本要素融會貫通到愛國主義教育這一綜合實踐體之中。從兩者相比較來看,各有側重,但是后者似乎更具有新意,更接近愛國主義教育的新時代要求。
筆者以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落實“四位一體”這四項基本要求,以班級為集體單位的教育,應該做到以下四點:
一、主題班會是孵化室,能孵化師生的愛國主義的“知與情”
在繁重的學習壓力和考試壓力下,中學的主體班會課是班級愛國主義教育最前沿、最集中、最時長的活動。所謂最前沿,就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最直接開展的教育一線。每星期一專門開設了一節課進行專門的愛國主義課程教育。所謂最集中就是在指德育工作者可以開發一系列的愛國主義教育的課程進行德育活動。所謂最時長,既是指專門的集中的時間活動,也是指相對于其他學科課程的零散的滲透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而言。
中學的主題班會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主題的選擇性和靈活性;形式的多樣性;實效性和針對性相結合;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主題的選擇性和靈活性,主要因學生的需求、心理、學情等特點來自主地靈活地選擇適合班級的主題來開展活動。班會課的形式通??梢圆捎弥R觀念傳授型、成果匯報型、辯論(討論)型、經驗交流型、才藝展示型、模擬扮演型、咨詢答疑型、專題報告型、節日紀念型、親身感受型、現場體驗型、總結歸納型、娛樂表演型等形式。實效性就緊扣實事緊扣當前問題的進行挑選素材,針對性主要緊扣當前國內國際的具有輿論影響力的熱點素材。中學生的主題地位主要體現在學生對素材的搜集、剪切加工、課題活動的參與、對內容的理解和思考、問題的探討辯論等等,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班會課的這幾個特點,它們可以充分地發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充分地釋放師生的創造性。德育教師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中,可以自由地選擇最新的充滿新時代特色的素材,比如,宣傳戍邊英雄,就可以立即選擇中印邊境沖突的三位英雄;宣傳科技報國精神,可以列舉錢學森、錢偉長、黃大年等科學家,不畏艱險,回國建設;宣傳經濟建設,立馬選擇孟晚舟、任正非、曹德旺等充滿家國情懷的企業家;開設國際競爭與沖突,可以選取當前最熱的一些國際素材展開分析與討論;等等。這些素材,緊扣時代的脈搏,緊扣家國情懷,師生在班會課上創造性地智慧地既有情緒又有理性地對愛國主義與傳統文化、民族精神、中國道路的關系作出自己認識范圍內,激發了師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師生在一系列的主體班會課的開展中完成“中國夢”和理想信念教育、“中國精神”和社會認同教育、形勢和政策教育、“四史”教育。主題班會課對學生愛國主義的“知”的培育,又完成了對學生愛國主義“情”的升華。因此,主題班會課就是班級成員愛國主義的“孵化室”。
二、學科教育是涵養池,能涵養師生的愛國主義的“知”與“情”
“涵養”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有“滋潤養育;培養”“ 特指善於控制情緒的功夫”“ 積蓄、保持”等意思,在此,我們去第一和第三兩個意思。這是由學科教學的育人特點決定的。
當前學校的德育工作,要求“全員參與、面向全體、貫穿全程、全方位育人”原則和“加強針對性、注重實效性、發揮學生主體性”原則。在新課程標準中,把有無“德育”“覺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作為必有的教學目標。作為評價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德育目標已成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教學目標之一。因此,學科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是自然的選擇。
學科教育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為何定位為涵養師生的愛國主義的“知”與“情”呢?盡管學科教育中德育工作很重要,但是學科中的學科知識的教學畢竟才是最主要的。因此,愛國主義教育是滲透式的,因此“養”是主要教育方式。
比如,高中語文課本中《喜看稻菽千重浪》,在學習本文的學科知識的基礎上,將文本內容與文本袁老的其他經歷和思想結合起來,師生就能夠全面的感受到袁老扎根水稻研發報效祖國的赤子情懷。比如,歷史學科的近現代史學習中,我們可以引進百年屈辱的視頻,通過可視性的觀感來真切地感受中國落后挨打的屈辱歷史,從而激發師生的情感。政治課的學習,教師可以引進研究中國發展的會議視頻,或者政策性的權威解讀的視頻,從而然學生全面地理解祖國發展的未來趨勢,進而激發學生報效祖國未來的理想和信念。政治課中要多參入一些國際性競爭的案例,通過一些國際條約來理解和平與競爭的世界性主題的意義。物理課可以引進潘建偉團隊的科研現狀,生物可以引進施一公、顏寧等情操,化學可以引進侯德榜制堿報國的故事,等等。我們學科教師通過大量地引入該學科的愛國主義的熱點素材,從而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的現實意義。當代中國,日新月異,各方面發展迅速,正是青年報效祖國的打好時機。在學科教育中,堅持培育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信念,堅決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完全理解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中華民族振興的必由之路,完全認清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完全認清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國家安全和民族尊嚴的深刻內涵,為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反對霸權主義,維護民族尊嚴而斗爭,獻身于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這是當代青年的愛國主義的最崇高的理想和最真摯的價值觀。
因此,課堂學科教學是一座具有深度和廣度的涵養池,能涵養出師生的愛國主義的“知”和“情”。
三、影視創作教學是智生地,能夠激發愛國主義的智慧成果
中學生的好奇心較強,樂于接受新興事物,喜歡追求新的科技產品。廣東省高中的勞動技術課程也比較前沿,課程中開設了電腦科技、影視技術、攝影技術等前衛的東西,因此,班級中很多學生都會AE cs4、ZOL、C4D、Nuke(特效)等一般和特效的影視軟件,能夠制作出很漂亮又富有創意的影視作品。
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手段,它完全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我們可以用幾條渠道來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持續力。第一、在班級層面,我們可以利用學習小組的為單位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的影視創作的觀影比賽。第二、將班級中最優秀的愛國主義影視作品推送到學校層面去比賽。第四、可以以班級之名,創建一個微信公眾號,利用班級的微信公眾號,將優秀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創作視頻發布出去(班主任必須把好微信公眾號的發布審核關)。第五,可以將優秀的視頻推薦給學校的微信公眾號來發布,增加學生、家長、老師的觀影量。第六,也可以將獲獎作品發布到抖音、快手、秒拍、小咖秀、優酷、愛奇藝、今日頭條等平臺。
我們經常討論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我們老師經常責怪學生沒有創造性思維,沒有創造性能力,筆者覺得,不是他們沒有,是我們沒有提供機會,沒有激發他們創造新生事物的場域,總是用學科知識的創新和解題思路的創新來代替其他的創造,我們教育工作者往往犯了一個以偏慨全的邏輯錯誤。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認識局限問題。
我們要創造更多的場域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個性品質。創造性個性品質主要是指具有創造的意向、創造的情感、創造的意志和創造的性格等獨特的品質。它包括自信、勇敢、獨立性強、有恒心、一絲不茍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將愛國主義教育跟創造性個性品質的培養結合,應該是教育的美好理想。
因此,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先打破認識局限的怪圈,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充分發揮能動性,引入熱點素材,提供創新思路,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生成學生的創造性的智慧的成果,這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緊跟時代步伐、緊扣教育新理念的新方式,何樂而不為呢?
四、班級團建活動是化生場,能夠化育出愛國主義的行為果
班級團建活動旨在增加班級凝聚力,可以獲得快樂、友誼、互助團結的精神、班級榮譽感等等。如果將班級團建活動用在愛國主義教育的活動當中,可以增強對中國文化、歷史、民族精神等愛國主義的熱情,讓他們在活動中樹立遠大的理想;愛祖國,愛人民,愛師長、愛同學;從切身的活動開始,養成良好的愛國意識和習慣,做到自立自強,堅強剛毅,積極進取,勇于探索,懂得要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必須從身邊的小事和活動做起,在這些不起眼的活動中,增加責任感和使命感。
我們德育教師要設置一些愛國主義教育的團建活動,在團建活動中來化生出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的行為表現。比如,可以設計一個幫助市民增強國防意識的展示活動,包含展示板、內容講解等等??梢栽O計一個介紹《民法典》中新增法條和修改法條的比較性解讀;可以設計一個紅綠燈觀察活動周;也可以設計一個垃圾分類記錄、觀察的調查周;等等。這些班級團建活動的開展,其素材都是圍繞熱點開展的,學生比較樂意接受且覺得有意義。
在這些團建活動中,學生能夠展現出新時期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熱情,在活動中既承接了歷史上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又吸納了鮮活的時代精神, 更加豐富其內涵。在活動中學生自覺地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表現出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獻身于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獻身于促進祖國統一事業的精神風貌。做忠誠的愛國者,不是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因此,班級團建活動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化生場,是題中之義,在活動中結出的果實也是新鮮的。
總而言之,班級愛國主義教育的要義,第一是素材要好。①素材要新,要熱,要緊扣新時代的要求,做到吸引學生參與的熱情;②素材要廣,要博,要國內的,也要國際的,做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的廣大的眼界和寬闊的胸懷。第二路徑要豐富,不要拘謹,更不要拘泥。做好這兩點,班級愛國主義教育就會豐富多彩,碩果累累。
【參考文獻】
[1]董雯.論新時代新型國際關系[J].學理論,2018(5):62-64.
[2]常浩.新時代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的幾點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8(4):12-15.
[3]侯蓮梅.愛國主義信念的時代意蘊與構筑路徑分析[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網絡首發時間:2021-11-12 17:40:33.
[4]馬世保.習近平愛國主義重要論述研究[J].(碩士論文)中國知網,2021(6).
(責任編輯:周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