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新(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基礎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255200)
陶行知先生在很早之前就提出了新教育理論,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保持“自新”“常新”和“全新”。其中“自新”指的是根據自身的現實情況,走自己的教育改革之路,在不斷的努力下打造新教育局面;“常新”指的是每日都要探索教育改革,保障教育過程的日日新;“全新”指的是不管在形式上還是在思想上都要對教育過程進行革新,不可長期采用傳統的教育形式和思想。在陶行知理論的指導下,很多初中英語教師開始對教學活動進行改革,整體教學過程得到了完善。但整體來看,依然有一些教師長期青睞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在這種單一化的模式下,學生核心素養提升面臨困難。分層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層次化、針對性的教學模式,不僅能打破傳統教學“大班式”授課的弊端,而且還能夠結合每一位學生的實際需要設定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流程,實現教學過程的革新,與陶行知先生的“新教育”理論相契合,因此應當得到教師的運用。
初中英語課程作為一門重要課程,閱讀理解在學生考試中占據較大的分值,且關系到學生英語水平和技能的提升,因此應當得到教師的重視。在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是一個重要部分,學生通過開展閱讀學習,能對英語語法知識、單詞知識等進行整合,在閱讀中建立語感,從而使英語整體學習取得更好的成效。而通過對分層教學法進行運用,則可以根據不同學生英語閱讀學習的能力、知識掌握情況等分類,教師根據每一個類別的學生合理對閱讀教學的內容進行選擇,并有效設定教學方法,從而可以使閱讀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學生也可以在符合自身需要的基礎上展開學習,整體學習效果更為理想。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時間相對較短,且在學習中往往側重基礎知識,很多學生都是從小學三年級才開始學習英語,之前并沒有接觸過英語,所以在英語學習上面臨較大的難題。也正是如此,一些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不愿意上英語課,甚至會對英語課程抱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如果教師無法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那么勢必導致學生英語學習面臨較大的障礙,不利于后續長遠發展。而通過對分層教學法進行運用,在層次化、針對性的教學中,結合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需求等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選擇,則可以使學生降低對英語課程的恐懼感,并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攻克難關,最終提升學習效果。而隨著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其又會有較高的成就感,從而能夠對英語課程建立學習興趣。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對分層教學模式進行有效運用,還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英語核心素養。英語課程作為一門語言類課程,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技能,幫助學生科學地運用這門語言,所以在教學中如果僅運用傳統的講述式教學方法,忽視學生的個性化需要,那么必然會導致學生學習的低效化,核心素養的提升成為空談。而對分層教學法進行運用,教師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符合自身情況的層次中開展學習,而且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能力制定一些探索式和啟發式學習策略,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英語語言進行運用,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開展交流活動,從而幫助學生提升對該門語言的掌握程度,最終促進核心素養的提升。
核心素養背景下,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模式,第一步就需要對學生劃分層次。初中英語教師要對每一位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情況進行了解,根據其情況對學生進行分類,確保每一個類別中的學生閱讀能力都處于基本相等的層次線上。例如,英語教師可以采用考試、日常觀察、問卷調查等方法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了解,并在開展過調查之后,對信息進行詳細記錄,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每一次的考試成績等,對其確定層次等級。此外,為了降低負擔,還可以打破班級界線,在整個年級中對學生進行考核,并劃分層次,如此在上英語閱讀課時學生可以根據層次選擇教室,不僅能夠擴大視野,有更強的新鮮感,而且還可以降低教師的分層教學負擔,使之有更多的精力探索教學過程的創新。
在劃分好層次之后,初中英語教師就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并制定教學策略,確保每一個層次中的學生都有針對性的閱讀學習內容,且在符合自身情況的策略下開展閱讀學習活動。在該環節中,教師可以將英語教材中原有的章節順序打破,依據學生的情況對閱讀學習內容進行重新規劃,使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循序漸進地開展學習,避免直接學習過難的內容。同時,還要對教學策略進行科學設定,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對英語閱讀學習的情況、知識掌握程度等對教學策略進行選擇,要盡量選擇趣味性強,且能夠對學生進行啟發的教學策略,如小組探討學習策略、表演式學習策略等。此外,初中英語教師還要定期更換教學策略,不可長期采用某一種教學策略,要及時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策略,使學生感受到英語閱讀教學課堂的樂趣。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情況都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教師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很多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會不斷上升,因此英語教師也要定期對學生進行評價,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否超出了現有的層次標準,如果明顯超出了現有的層次標準,那么要及時將其調到上一個層次中,使之接受更快進度的學習。具體來看,可以每月對學生開展一次評價和分析活動,評價的方式可以是考試法,也可以是日常觀察法等,只要學生滿足了該層次的標準,那么就應當及時將其調入高一層次中。
選擇八年級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為案例,分析英語閱讀教學中分層教學模式的運用策略。
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學生經過小學階段和七年級的英語學習,已經掌握了大量的英語單詞,且對基本語法知識已經了解,但是英語聽力和閱讀技能還有所欠缺,這是在教學中需要關注的重點內容。同時,因為在這個時期學生英語學習的習慣已經養成,出現了顯著的兩極分化現象,一些學習習慣好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學習基礎,且學習信心較強,對閱讀學習有較高的期待;而那些學習習慣差的學生,則開始跟不上節奏,所以在學習中出現了問題,學習信心下降,興趣不足。針對這一情況,需要教師開展分層教學活動。
筆者與年級中其他英語教師進行了協商,共同采用分層教學模式,根據英語閱讀能力將年級中的學生劃分為了三個層次,分別為創新層、能力層和基礎層。創新層是由英語能力較強,且閱讀學習水平高的學生組成;能力層由英語閱讀學習能力一般,但可以跟上教師節奏的學生組成;基礎層是由英語學習習慣不好,且閱讀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組成。
(1)針對創新層,筆者在教學中制定的教學目標有兩個,分別為:①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listen and read.②How to become a successful learner.所選擇的教學策略為思維導圖式教學,讓學生圍繞主題進行學習,并通過對閱讀內容的思考,對思維進行拓展,同時組織學生以小組探討的方法開展頭腦風暴式學習,最終在相互探討和思維拓展中達成學習目標。同時,因為學生通過小組探討和思維拓展已經對知識進行了透徹理解,且進行了某種程度的延伸,所以學生的學習效果較為理想,視野也得到了擴大。
(2)針對能力層,因為該層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相對一般,沒有第一個層次學生強,所以在教學中設定了如下的目標:①Understanding text knowledge.②Master reading learning skills.在教學中,對學生采用的策略為“討論-發言式”策略,先為學生播放一些與閱讀文本有關的英文歌曲,讓學生以聽歌的方式對知識進行初步了解,并相互之間進行探討和交流。同時,鼓勵學生通過舉手發言的方式說出自己有疑惑的知識點,教師對學生進行講解。這樣不僅能夠使課堂氛圍得到活躍,而且還可以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引入主題內容,使之對課程知識內容的學習更為深刻。
(3)針對基礎層,由于該層次學生英語閱讀學習興趣不高,且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所以將目標設定為Be able to read the text smoothly.在教學中主要采用的策略為表演式策略,教師先為學生講解文本內容,使學生在講解下對文本進行理解,然后讓學生分角色開展表演活動,通過角色扮演、相互溝通、自主探究等,提升學習熱情,培養學習興趣。
在分層教學模式運用一個月之后,筆者對每一位學生開展了測評,通過試卷和面談的方式進行測評,最終發現能力層中有10位學生取得了明顯的學習成效,能力已經達到創新層的標準,因此將其調入創新層。而基礎層學生因為英語閱讀學習的基礎不牢固,所以一個月的時間并沒有起到明顯的進步效果,未來還有待深化對分層教學模式的運用。
在當前隨著人們對學生核心素養關注度的不斷提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原有的教學模式也表現出諸多問題,亟待在教學中引入分層教學模式,通過分層化、針對性教學提升整體效果。但分層教學模式并非一項簡單的教學模式,不僅涉及層次劃分,而且還涉及針對性教學內容和策略的選擇,所以初中英語教師應當做好規劃,并提前進行分析,做好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