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問題是“三農”問題的核心,在推進鄉村振興中,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尊重農民意愿,調動農民積極性。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把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處理好黨和農民的關系。當前我國不少農村基層黨組織和農民之間利益關系不緊密,不利于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不僅是農村基層黨組織與農民之間建立緊密聯系的有效抓手,也是壯大村社內部自生力量和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的重要力量。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通過利潤分紅、助力養老、村內吸儲貸款、推動土地流轉等制度安排,可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和農民群眾之間的利益聯結,使村集體經濟收入和農民個人利益深度融合,實現農村農民共同富裕和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協同推進。為更好地科學推進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發展,需要在對我國基層黨組織推動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建設必要性梳理的基礎上,分析目前基層黨組織推動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尋基層黨組織推動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建設的發展路徑。
基層黨組織可以引領黨員和新鄉賢推動建設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建立和農民群眾之間的利益聯結共同體,密切黨群關系,推動鄉村集體經濟發展和鄉村產業振興。目前,我國多個農村地區已經創新開啟基層黨組織引領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建設實踐,其中河南、山東等地的黨建引領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建設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河南省信陽市郝堂村黨組織引領郝堂村的黨員、新鄉賢、留守老人等,于2009年籌集了34 萬元創立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郝堂夕陽紅養老資金互助合作社,密切了黨群關系。郝堂村的村民可將土地、房屋、林權證等作為抵押,向合作社借款,用于修房子、開農家樂、辦養豬場;村集體可以從村集體借款辦村集體公司,盤活村莊土地和房屋等資源,增加村集體收入;可以吸收村中老年人參與合作社管理,為入股老年人分紅,增加了老年人的收入。在郝堂村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推動下,郝堂村實現了大變樣,400多名青壯年返鄉發展;2009年小學在校生只有50多人,2013年超過200人。截至2019年底,全村292位老人全部入社,累計分紅146萬元。
第一,內部管理機制不夠規范,管理素養和能力存在不足。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和村社金融組織常務理事會是三塊牌子一套人馬。面對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民生建設等眾多的任務,不斷擴大的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資金規模與社員規模,基層黨組織干部和村民委員會成員難以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參與資金合作社的運作。加之村“兩委”干部基本都沒有受到過正規的金融教育,金融、法律等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其管理和運營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的素養能力存在不足,難以防控風險出現。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的創新能力和規模擴張將受到限制。
第二,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可持續發展難度大。目前,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的資金來源主要來自于基層黨委政府的財政支持、村民個人入股、村莊外部鄉賢支持。但基層黨委、政府財政撥款根據各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財政撥款也具有差異。且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的長期穩定發展,不能單純依靠基層黨委、政府的財政支持。同時,由于目前農村內置金融信用保障制度不健全,農民依然首選將存款放入銀行,村社資金互助合作社吸納農民存款難度大,引入存款有限。此外,內置金融是缺少配套政策作為指導,村莊外部資金融入村社難度較大。加之社會組織受到服務周期和購買資金的限制,其在村社內開展的金融服務也較少,容易使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后期運營管理存在混亂。
第三,制度法規不健全,市場地位不明確,基層黨組織難以推動合作社建設。目前,我國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建設還處于一種自發狀態,準入標準和監督機制還未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健全,監管部門出于風險管控考慮不愿意給合作社頒發營業執照,導致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長期處于非法的市場地位,一旦出現問題,可能直接被清理整頓。甚至某些地方金融部門給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扣上“非法集資”的帽子,嚴重阻礙了農村資源市場化、貨幣化改革,使村社合作社無法進行融資,基層黨組織難以可持續推動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發展。
加入合作社后,農民實現標準化種植,農產品質量得到了提升。
第一,加強基層黨組織的推動。基層黨組織要按照黨中央關于解決“三農”問題,實現鄉村振興的相關要求,解放思想、加強宣傳、積極有序推動,使村民群眾真正認識到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建設的重大意義。基層黨組織推動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建設不僅是農村經濟建設問題,更是農村政治建設問題。一方面,基層黨組織推動,有利于與黨委、政府加強聯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財政支持。按照《農村資金互助社暫行管理規定》等法規要求,具有合法市場地位的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需要具備營業場地、辦公設施、保障設施等,但這一系列的要求超出很多農村合作社的經濟承受能力。需要黨委、政府和基層黨組織的支持與推動。另一方面,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激活村莊內生動力,調動村民生產積極性,密切黨群關系。基層黨組織推動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建設有利于形成一個具體有力的抓手,提升組織治理能力,密切基層黨組織和農民之間的利益聯結,將農民利益與村莊集體利益深度結合。
第二,建立健全內部管理機制。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建設需要基層黨組織的推動,但不是基層黨組織包辦。建設運營過程中要堅持農民主體原則,由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經營,盡量避免基層黨組織核心領導和合作社主要管理層人員是同一班人,防止基層黨組織利用行政便利干預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管理。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優化行政功能,加強合作社內部功能性黨組織建設,打破黨員的行政職務隔閡,將有能力、有基礎的黨員干部專門引領服務村社金融組織的發展。讓基層黨組織從合作社繁瑣的事務中解脫,專注于鄉村振興建設。合作社內部的功能性黨組織通過利益聯結、教育溝通等方式引導村民更好地經營管理,給村民更大的民主管理空間,以密切合作社內部的功能性黨組織和入社村民之間、村基層黨組織和農民之間的關系。
第三,健全法律法規,明確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合法市場地位。針對目前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合法市場地位不明確的現狀,要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基層黨組織要選擇一批產業基礎勞、經營效益好、信用記錄優、輻射能力強的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按照相關管理辦法的要求進行改造,對合格者頒發合法營業執照,穩妥開展信用合作。
第四,推動農業保險與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相結合,增強合作社轉移信貸風險能力。農業保險是促進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做大做強的重要保障內容。加快完善農業保險,有利于讓農民吃下“定心丸”,實現農村金融的可持續發展。首先,要提高農業保險保障水平,積極推動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納入保險范圍,開展信貸保險險種試點,防范經營風險。其次,建立健全信貸風險防范轉移機制,加強基層黨組織對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的合理監管。面對農村“熟人社會”的特征,基層黨組織要對入社成員和貸款人員的家庭背景、個人信用、償還能力等安全信息進行審核,規避潛在風險。當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因自然災害或經營不善遇到重大困難,引發社員大面積壞賬時,要利用風險轉移、風險分散手段降低風險危害。最后,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可以通過購買農業保險對入社村民進行生產保護,保障農戶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降低農戶經濟損失,加強村社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與農戶的利益聯結,形成經濟利益共同體。
目前我國的農民資金互助組織發展還不是太完善,存在的問題較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缺乏完善的法律體系。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未出臺有關農民資金互助組織專門法律。已經出臺的《合作金融法》并未對農民資金互助社予以明確規定。農民資金互助組織想要獲得發展,高效完備的法規體系是不可或缺的,同時這也是作為合作金融事業參與主體明確其職責的重要支撐。
管理人員及社員的整體素質相對較低。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大多數互助社的管理者、社員及職員的金融知識都較為匱乏,也未樹立先進的風險防范意識。合作社資金互助業務的不良借款大部分是由社員薄弱的信用意識導致的。
缺乏完善的風險防控機制,風險預防能力較弱。在調研黃山市資金互助部時了解到,該模式雖風險防控體系相對健全,但大多數分社在落實公益金和風險準備金政策方面,更多依靠其經驗來做出決策,并沒有制定嚴格詳細的執行標準。若合作社每1 萬元借款中,有30 元的保險金提取額度,該資金僅用于對不可抗力所造成的意外事故損失的補償,而除不可抗力之外的風險則不包含在內,合作社在內部保險金的提取上的做法還需進一步考究。尚未建立完善的風險防控機制,合作社對風險的抵御能力還有待增強。
積極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優化完善合作社運營制度環境。積極制定《農村資金互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法規,不斷提高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的規范水平,嚴格落實監管主體和責任,并對地方政府所肩負的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監管職責予以明確。完善相應的監督管理措施,并制定專門的監管制度,強化監督作用。
強化管理人員培訓,提升組織管理水平。對于資金互助組織而言,不僅要求合作社管理者積極學習金融管理專業知識和技巧,而且要加強管理人員的誠信教育。此外,還需加大對群眾金融知識的宣傳力度,增強他們的風險意識和信用意識,也讓社員樹立自己是資金互助社民主管理主體的意識。考慮到農村資金互助組織人才缺乏,一方面,可和大學生村官隊伍建設相融合,發揮大學生村官的引導作用彌補人才欠缺問題;另一方面,建立城鄉人才良性互動機制,以調動城市人才反哺農村,從而給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的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安徽黃山供銷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為社員辦理資金互助業務。
1.農村資金互助服務解決了涉農主體“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
2.河北隆化縣茂林德利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金融幫扶,擴大種養規模,年收入增加300萬元。
構建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強化對風險的防御能力。首先,從頂層設計上持續采用“兩級控股,雙向參股”的股權結構,實現經營管理和與資金互助組織之間的相互制衡,降低管理風險。其次,強調合作社的“兩個統一”,即統一資金歸集、統一管理運營和風險把控,在此基礎上出臺相應的監管制度,明確相應監管、運營責任主體,統一決策運營降低市場風險。再次,是實行多重擔保降低信用風險,建立貸后管理制度,供銷合作社實行多重擔保模式關鍵在于除了信用擔保外仍有其他性質的擔保。最后,實行風險防控數字化,嚴守指標底線。
農村資金互助組織屬于農村合作金融的一部分,它的存在能夠彌補農村金融服務上的空白,使農村經營體制和經濟體制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有利于構建一個功能全面的農村金融機構體系。因此要加強規范和引導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一個強有力的金融支撐。目前,絕大多數的資金互助組織都屬于內生性,即在專業合作社內部開展資金互助,這種模式抗風險能力較強,也符合歐美國家合作社發展路徑。但由于監管以及風險防御不到位發生問題的也很多。“黃山模式”自運營以來,所取得的成效顯著,逐年增加的社員數和互助金,促進農民增產增收,以及在內部資金互助信用風險控制和運營管理方面無疑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福建武平縣百家姓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助農貸受理點。
一是股權架構模式的推廣。該股權結構通過設立股權中間公司,由股權中間公司對合作社實施實際控制權,也就是占合作社50%以上的股份,再確立管理主體,管理主體對股權公司實施控制。通過股權中間公司對資金互助組織的決策產生重大影響,最后資金互助組織與股權中間公司相互持股,幫助管理主體實現經營管理和與資金互助組織之間的相互制衡,降低管理風險。
二是統一管理模式的推廣。首先需確定資金互助組織在當地有統一的管理主體,并根據管理主體確定外部監管主體。管理主體的選擇要依據規模的大小,組織性質是否合適,群眾基礎是否良好以及農業產業鏈是否完善來選擇。加之政府應盡可能地聯合當地管轄范圍內的所有資金互助合作社,以實現資金的統一歸集、運營和管理風險的統一把控,并在此基礎上出臺相對應的監管制度,明確其責任主體,統一決策和運營管理來抵御市場風險。
三是風險防控模式的推廣。該風控模式的成功在于嚴格的選擇風控數字指標,指標的選取可根據資金互助社的規模、成立時長、社員的數量來判斷。另外,風控指標的選擇要有專門的風險管理人員來把控,因此需要聘請具有金融和會計從業經驗的人員來進行計算,并且要及時地學習其他優秀的資金互助管理的經驗,借鑒優秀模式下的風險控制指標的選取,嚴格地將風險控制在指標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