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寶嬋
【摘要】“雙減”政策的實施有利于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更大的考驗。對于教師來說,教學方法往往是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基礎。幫助教師實現教學方法的升級優化,不僅能夠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還能實現語文學科教學質量的根本性提高。本文針對親子節目“我的小尾巴”進行分析,在節目中發掘優化教師教學方法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雙減”政策;教學方法;“我的小尾巴”
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往往是培養學生學科素養,提高學習興趣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應當對“雙減”政策的要求進行分析,對教學方法和課堂模式進行優化調整,以此來提高教師的個人能力和教學質量,實現語文教學的整體升級。
一、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存在的問題
在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中,初中階段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學生在初中階段需要完成學習素養的提升、道德品質的培養等重要環節。作為初中階段人生指示燈的教師自然就需要注重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影響。在實際調查中發現,大部分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都存在著以下幾個共同的問題。
(一)習慣性思維模式占主導
調查發現,在實際教學中,即使創新性思維教學已經實現了基礎性的推廣落實,但仍有部分教師沒有擺脫傳統思維模式的束縛,常常使用習慣性思維來開展教學活動,面對學生往往采用“二元對立”的單一性管理教學模式。因此,在初中階段,以教師為教學中心、學生被動學習的現象不在少數。
(二)教學活動的互動性差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最能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當然是“教學相長,因材施教”。然而,通過實際的調查后發現,大部分語文教師并沒能將這一方法應用到實際中,日常教學活動一味地以教師講解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和反饋,課堂氛圍沉悶單調,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低。
(三)注重分數值,輕視實踐力
長期以來,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大多數教師已經形成了唯分數論的思維定勢,在當前“雙減”政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仍有很多語文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甚至為了提高成績而忽視課堂教學,反而在課后布置大量的作業練習,不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和能力范圍。在日常教學中直接略過實踐活動,對學生的綜合性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二、優化教師教學方法——由“我的小尾巴”帶來的啟示
2016年初,我國根據人口普查情況和國情分析,正式開放“二孩”政策,并在2021年開始鼓勵“三孩”,一個家庭中多個孩子之間的相處關系也順勢成為政府和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而在這一背景下推出的真人秀綜藝節目“我的小尾巴”就將重點聚焦在了家庭中的多個孩子身上,這是一檔兄妹相處觀察類型的真人秀節目。節目致力于觀察兄妹之間的日常相處模式并進行及時記錄分析,保留兄妹之間相互陪伴、共同成長的美好時光。在觀察室的觀察員,根據攝像機記錄下來的兄妹日常來分析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模式,傳遞幸福。節目播出以后受到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而這檔親子節目也引起了筆者的思考和感悟,下面將以節目為切入點,針對語文學科教學展開深入地探究和分析。
(一)轉變思維模式,注重共同參與
看了社會觀眾對節目的評價后,筆者發現,“我的小尾巴”這檔節目之所以能夠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打破了傳統教育環境的束縛,以一種全新的親子共同參與的方式引發了社會大眾對家庭關系的思考,無論是觀眾還是成員都能在其中感受幸福,收獲愉快,這一模式也同樣適用于語文學科教學。舉個例子,當筆者針對《犟龜》這篇童話進行賞析教學時,摒棄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調課堂模式,將課堂交給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故事含義和人物性格,作為教師的筆者也參與其中扮演角色,和學生一起進行沉浸式學習。這樣一個簡單的角色扮演環節,其實遠比傳統的單向教學所獲得的教學效果要好得多。教師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也不再僅僅是學生的引領者,而更像是學生的朋友,是一起學習語文的伙伴。作為中學階段的語文教師,只有及時意識到這一教學模式的意義,才能更快地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強化師生互動,增強思想交流
有人說:“書本上的知識是冰冷的,就像人沒有了血液,只有當知識與情感融合時,人才有了生命。”針對“我的小尾巴”這檔節目的成功,筆者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思考,發現這檔節目最大的特點就是融入了兄妹之間最誠摯的情感血脈。筆者根據這一發現也探索出了語文學科教學的關鍵切入點。舉一個常見的例子,在日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熱衷于開展小組討論活動,教師通常都會站在講臺上觀察課堂情況,此時的課堂看似討論激烈,但在實際的小組中,教師并不能做到及時監督管理,討論效率難以得到保障。實際上,教師在安排全體學生進行討論研究時,教師本身也應當在其中。教師不僅僅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分析,還需要在適當的時候融入到學生中間,激發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小組討論的效率和質量,實現語文學科教學整體素養的提升與優化。
(三)借助信息手段,深化體驗教學
“我的小尾巴”這檔節目成功的另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它能夠讓親子雙方體會到親情和幸福。結合初中語文學科教學,教師也應當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在課堂中感悟、體驗,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例如,在教學《秋天的懷念》時,教師可以播放歌曲《親愛的媽媽》,在音樂中構建溫馨、深情的課堂環境,幫助學生體會文中母親堅韌的意志力。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文中母親的情感和形象,教師可以適當地拋出問題,如,“你們覺得媽媽們平時對你們怎么樣?”“媽媽平時會跟你說愛你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發表觀點,談論自己與母親之間的相處日常。結束之際,教師可以借助課堂來播放提前邀請家長錄制的視頻,對學生進行情感的表達和鼓勵。在這個課堂環節中,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母親平時含蓄的愛,情感得到了宣泄,更能體會到母愛的偉大和堅韌。由此看來,傳統的教學活動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變化和學生的成長,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不僅能夠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還能夠從根本上幫助學生培養語文學科綜合素養。
對于語文學科教學來說,優化教師的教學方法是提升語文學科綜合效率的重要條件。上述中,筆者以綜藝節目“我的小尾巴”作為切入點,深入探究語文學科課堂中的教學方法,以期為語文學科教師提供借鑒,引導教師實現參與性教學,對“雙減”政策下的語文教學提供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民農.論中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鑄造[J].安徽教育,2009(2).
[2]張霞.中學生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培養之探討[J].新課程,2013(7).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