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財 張子才
贛深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京九高鐵的最南段,貫穿贛州、河源、惠州、東莞、深圳五市,串聯起京津冀、中原、珠三角等城市群,最終成為一條聯通南北的快速客運通道,將助力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促進粵贛兩地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經濟的振興發展。因此,贛深高鐵通車,受到國內各級各類媒體的高度關注,成為了各類媒體百花競放的競技場。
對于惠州來說,贛深高鐵也是惠州實施打造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和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等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設施,對惠州經濟社會發展將產生無可限量的影響。作為扎根本地的惠州黨媒,惠州報業傳媒集團將此作為一次媒體融合的大練兵,從媒體供給側改革出發,在多維融合上發力,以五城黨報聯動、十版深度挖掘、億級瀏覽量,成功探尋了媒體內外交融的新經驗。
2017年,贛深高鐵開工建設,2019年,工程進入攻堅階段,一些重點難點的橋涵隧道開始引起人們關注。惠州報業傳媒集團編委會要求采訪部門緊密跟蹤工程節點,儲備宣傳方案。2020年底,在確定2021年重點宣傳工作時,贛深高鐵通車入列,并將其作為加快媒體融合轉型,為讀者受眾提供更豐富多樣媒體服務,主流媒體占領輿論主陣地的重要實踐場。
2021年3月,各采編部門、經營部門相繼提出策劃。在策劃頭腦風暴會上,深入挖掘贛深高鐵通車對惠州的社會和經濟意義,全面宣傳與贛深高鐵相配套的各類交通工程和服務信息,成為宣傳方案的主菜;利用集團內部各類新媒體平臺和各類入駐平臺,做強短視頻創意作品,也成為宣傳方案的硬菜。

惠州北站列車進站(作者楊建業)

聯合采訪團合影(作者湯渝杭)
在贛深高鐵宣傳策劃不斷優化的過程中,確定了聯動贛深高鐵沿線城市黨報,探索跨區域媒體融合的方向。惠州報業集團于2021年8月向深圳報業集團、東莞報業傳媒集團、河源日報社和贛南日報社發起倡議,提出打造一個黨報聯盟、開展一次聯合采訪、推出一期通車特刊、分行業規劃經營合作等四條建議。經過多次溝通和協商,就共建贛深高鐵五城黨媒聯動和采訪活動形成共識,決定開展新聞宣傳事業和傳媒產業經營合作,隨即共同形成了《贛深高鐵聯動方案》《聯合宣傳方案》《創意直播方案》《產業宣傳聯動方案》等多個方案。2021年11月4日開始五城報紙與新媒體平臺的聯合報道,11月16日開始聯合采訪,12月10日通車當天推出聯動特刊和聯合直播,11月中旬開始經營合作。

特刊封面

特刊(序篇)

特刊(區位交通篇)

特刊(歷史人文篇)

特刊(自然生態篇)

特刊(產業發展篇)
進入2021年10月份,贛深高鐵通車在望,輿論熱度漸高,搶占輿論主陣地的窗口打開。
11月4日,《惠州日報》開設“五城耀粵贛 融抱大灣區——五城黨媒聯動聚焦贛深高鐵”專欄。全面介紹惠州段建設進程,并借助深圳、東莞、河源、贛州等兄弟媒體,向讀者介紹贛深高鐵的有關資訊。12月10日,推出特刊,以4個整版介紹惠州自然資源、歷史人文、區位交通、產業發展。12月11日,再以4個整版介紹贛深高鐵建設歷程、建設者回眸、對五城間的連通效益、五城間的產業與經濟的聯動價值、市內交通配套等進行了深入報道,還以評論點出了其“點燃融深融灣的高鐵效應”。
集團客戶端“惠州頭條”在專題中,集納了2019年2月份以來所有關于贛深高鐵的報道,縱深展示贛深高鐵建設過程。新媒體部門制作了一批短視頻,站點樣貌、駕乘體驗、交通配套等等,都以生動的視頻形式展現。
高鐵通車當天,惠州報業傳媒集團的新媒體部門策劃了一場“穿越”劇,以享譽惠州的歷史名人蘇東坡為IP,由記者扮演東坡,穿越乘坐高鐵,由他作為該場通車直播的主持人,狠狠吸引了一波眼球。
2021年以來,全媒體涉及贛深高鐵的報道,就達500 多篇次,全平臺瀏覽量超1 億人次,對贛深高鐵素材的運用,既有無所不包的廣度,更有入木三分的深度,集團內部的媒體融合實踐,高質高效,在惠州的輿論高地上,惠州日報的勝利旗幟高高飄揚。
確定將贛深高鐵通車做成一次媒體供給側改革、跨區域媒體融合的試驗后,惠州和其他四個兄弟城市黨報隨即開展了聯合報道、聯合采訪、聯動特刊、聯合直播等跨區域媒體融合實踐。
2021年11月4日,五城黨報決定以同一名稱開設專欄、專版、專題,即“五城耀粵贛 融抱大灣區——聚焦贛深高鐵通車”,聯袂講好高鐵賦能發展的故事,五城之間稿件互用,專欄互推。當日,五城客戶端開設“贛深高鐵”頻道,共享稿件,并相互推介兄弟單位的新媒體平臺。
這一階段,包括惠州報業在內的五城媒體,通過稿件共享,將兄弟媒體不同視角關注到的內容,在本地呈現,從而以最小的成本實現了對贛深高鐵全線全域的聚焦,為讀者受眾提供了更全面的贛深高鐵資訊。
11月17日,贛深高鐵沿線五城黨媒啟動“五城耀粵贛融抱大灣區”大型聯合采訪活動,五城派出精兵強將組成聯合采訪團,每城用時3天,先后深入贛州、河源、惠州、東莞、深圳五市采訪。五市各自準備城市宣傳亮點,聯合采訪團深入實地,以新鮮獨特的視角探訪各市,以報紙圖文,新媒體短視頻、創意推文等形式,全方位展現推介兄弟城市。
為驗證香辣香菇風味醬品質的穩定性,按最優配方制作香菇醬共3批,進行感官評價,平均得分為98分,均高于正交試驗其他組試驗得分,因此確定最優配方為每100 g干香菇,加入黃豆醬80 g、食鹽10 g、菜籽油200 mL。該配方制得的香菇醬色澤油亮鮮艷,香味濃郁,味道鮮香麻辣,口感層次分明,驗證試驗結果見表5。
聯合采訪團于11月30日至12月3日采訪惠州。為使此次采訪發揮惠州對外宣傳的最大效益,更好展現惠州發展活力與發展前景,傳播美好惠州形象,惠州報業傳媒集團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擬定了惠州的宣傳方案,以“大美惠州”為統領,以“醉美惠州”“醇美惠州”“暢美惠州”“壯美惠州”四大系列,組織了一批實地采訪點,力求充分展示惠州自然生態、歷史人文、區位交通、產業發展的獨特之美。
這一階段,五城媒體用自己的視角,挖掘兄弟城市亮點,不遺余力地向自己的讀者宣傳兄弟城市,大大滿足了讀者對沿線城市的閱讀需求,五城融合式的聯合采訪,受到了省內多家媒體的點贊。
12月10日,贛深高鐵開通。當日,《深圳特區報》《東莞日報》《惠州日報》《河源日報》《贛州日報》同步推出“贛深高鐵通車五城黨媒聯動特刊”,各城特刊均以每個城市4個版共20個版的規模全面相互推介五個城市,由惠州報業擬稿、排版的“醉美惠州自然生態篇”“醇美惠州歷史人文篇”“暢美惠州區位交通篇”“壯美惠州產業發展篇”等四大篇章,在五城黨媒亮相,受到了各地黨委政府的好評。
通車當天,五城新聞客戶端以及“香港商報”客戶端、微博還開展了聯動直播,每城媒體在全線跟進直播外,還互相選取對方的宣傳素材,包括贛深高鐵相關服務信息、配套交通信息、城市宣傳資訊等。惠州報業各新媒體平臺在記錄下贛深高鐵通車這一歷史時刻的同時,植入惠州人文歷史、經濟社會、山川風貌等各方面資訊。為了做出傳播力,集團還以“東坡體驗贛深高鐵”的穿越形式,制作了創意短視頻,以時尚、實用的融媒體產品贏得了各個年齡段受眾的青睞。
這一階段,跨城媒體的融合,既做出了報紙的氣勢,也將新媒體傳播力做到了一個新高度。

新媒體作品
贛深高鐵通車,為惠州報業探索媒體融合提供了一個絕好的試驗場,不管是集團內部的融合,還是跨區域媒體融合聯動,都產生了非常積極的融合成效和宣傳效益,惠州市委宣傳部還特地劃撥專項經費,對這項工作給予了支持和獎勵。
惠州報業傳媒集團近年來一直特別重視新聞策劃,在上一年年底,梳理下一年的重點新聞線索,確定幾個重點策劃事項。
另一方面,集團在近年不斷推進內部媒體融合之后,也在不斷地尋找新的融合增長點。贛深高鐵具有強大的連通意義,惠州也確立了融深融灣的城市發展戰略,那么,媒體之間加強聯動融合,也就顯得必要且重要了。于是,就有了這樣一組漂亮的傳播數據:集團全媒體刊發各類專版專題及新媒體稿件663篇次;與兄弟城市黨媒開展聯合采訪、聯動直播、聯合特刊,深圳、東莞、河源、贛州的黨報刊發了惠州內容20多個版,新媒體刊發涉及惠州的內容200多篇次,全平臺閱讀量實現超1億人次。成就了一次全面展示惠州城市形象,持續時間長、報道篇次多、傳播手段豐、傳播效力強的大外宣和媒體融合大實踐。
以贛深高鐵為線,五城在新聞宣傳上進行了大膽的跨區域融合創新。本次聯動合作,在聯合報道階段,各城的報道,均互相授予版權,無障礙轉發;在聯合采訪階段,各城均大方地在黨報、新媒體平臺火力全開,做了大量報道;通車特刊更是互相刊發4個專版;通車直播也是統一推廣,共享資訊,真正實現了全面的資源互換。這樣的融合聯動,在深圳大都市圈這樣的區域內,實現了“5個1相加大于5”的宣傳效益。
同時,五城還實現了跨區域產業合作,闖出“融媒+”新模式。五城黨媒努力創出“融城”新范例,全面展示各城市優質的投資環境、文旅資源;努力走出“融文”新路徑,聯合進行文化資源和產品的推廣展示。目前,“贛深高鐵五城黨媒”聯合策劃發起的贛深高鐵沿線“必打卡”系列評選活動已啟動,全力共推“必打卡”的景點、美食、民宿。研學旅游、城市招商等的合作,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
五城跨區域融媒+,正在迎來更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