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瑪草
“以讀者為中心”出自于文學理論,在當代文學文本解讀中,它被理解為“轉向文本的讀者探究過程”。而《語文教學解釋學》(曹明海)中則闡述“以讀者為中心就是讀者的解讀體驗對文本意義擁有著建構作用,文本的意義只有在讀者的解讀體驗中才能生成,它是一種解讀主體的能動性參與行為。”簡言之,“以讀者為中心”就是在文本規范制約與作品感性形象誘導下所展開的創造性理解過程。在新聞翻譯領域中,“以讀者為中心”是同樣適用的,它為滿足讀者需求提供服務。
漢藏新聞翻譯在我國一直存在,它是通過新聞報刊為載體平臺所開展的漢藏雙語翻譯工作。由于藏語新聞受眾較小,所以漢藏新聞翻譯可明顯增強漢藏兩大民族之間的交流溝通往來,尤其是在當今互聯網文化快速發展的社會大背景下,漢藏新聞翻譯更能拉近漢藏兩民族距離,其中風格各異的新鮮詞匯都會被不斷創造出來。實際上,這其實也對當前的新聞工作者、新聞翻譯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那就是思考如何“以讀者為中心”進行漢藏新聞翻譯,分析其工作行為的意義與對策技巧就成為關鍵。[1]
在漢藏新聞翻譯工作中,要時刻注意“以讀者為中心”展開工作,處處體現漢藏新聞翻譯的現實價值意義。具體來講,下文將分析三點。
1.強化漢藏民族相互之間的文化理解與交融
“以讀者為中心”的漢藏新聞翻譯希望讓漢族、藏族兩族人民都能相互理解彼此文化,通過新聞報刊再深入了解對方生活習俗與語言詞匯使用方法,如此建立民族之間有機連帶關系,建立融合文化體系。這一過程有利于強化漢藏民族彼此之間的文化理解與文化認同,對兩族之間的文化交流發展非常有意義。在本文看來,漢藏新聞翻譯代表了漢族人民面向藏區牧民群眾傳播黨的好聲音、好政策的最有效手段,我國民族多元,民族來往頻繁,特別是漢族與藏族都擁有十分悠久的歷史,而伴隨時代發展進步與需求變化,民族間的交流范圍也逐漸變廣,民族間學者對二者文化的探索需求也日益增長。在如此背景下,漢藏翻譯就成為了學者、讀者彼此了解對方的最重要手段。舉例來說,像國家、地方最新推出的惠民惠農政策、致富經驗、電商貿易等等新聞都能通過漢藏新聞翻譯推介出來,專門以讀者為中心為漢藏讀者提供貼心服務,特別是讓藏區農牧民群眾能夠通過母語平臺更多更好了解黨的各種惠民政策與致富經驗,學習并利用好方法、好經驗讓自己盡早過上幸福富足的小康生活。這種基于生產生活意義層面上的以讀者為中心的漢藏新聞翻譯是非常具有時代價值的,它應該為更多新聞工作者所用,打通漢藏民族交流通道,服務藏區,追求實現更多民族文化理解過程。
2.宣傳國家對藏好政策
在我國,新聞報刊在關注社會熱點事件基礎之上也宣傳政策,播報國內外發展形勢,是最重要的宣傳工具。對于藏族人民而言,通過新聞了解國家、了解世界是很有必要的。在漢藏新聞翻譯過程中,新聞工作者按照藏族人民的文字語言習慣進行文本翻譯,最大限度發揮其新聞宣傳教育作用,近年來,漢藏新聞翻譯在了解廣大藏區百姓生活方面頗為深入,即在黨的各種惠民保障政策與易地搬遷政策號召下,藏區的基礎建設、交通、衛生、教育等大大小小新聞都被搬上了新聞報刊。漢藏新聞翻譯正是追求將政策中的教育意義巧妙提取出來,作為漢藏兩族人民的重要教育平臺以及手段,同時也將藏區百姓的心聲如實傳播到中央。這是新聞工作者的職責所在,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
3.加強建設漢藏文化交流重要平臺
漢藏文化歷史悠久,是中國兩大古老民族,在了解彼此文化發展歷史進程過程中,學習吸收與借鑒各自文化精髓成為關鍵。即要在推動、發展民族經濟文化事業過程中實現互譯,將各自民族中優秀的文化精髓與傳統習俗通過文字形式翻譯出來,而在這其中則涉及太多技巧內容。以讀者為中心的漢藏新聞翻譯也是兩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過程,二者共同建設平臺,在漢藏新聞翻譯過程中充分尊重各自民族生活習慣、宗教信仰、傳統習俗、語言特征以及文化背景等等。當然,也有更多水平較高、志向更廣的新聞記者、翻譯者希望將更多民族優秀文化內容翻譯出來,擴展新聞翻譯知識面,滿足漢藏人民對于新聞文化深入理解的需求渴望。所以說,漢藏新聞翻譯應該專注以讀者為中心,肩負更多民族文化傳播作用,在精確翻譯過程中傳播優秀民族文化傳統,實現交融互通。[2]
要以讀者為中心翻譯漢藏新聞內容,并注重對翻譯技巧的合理運用,下文簡單分析兩點。
在漢藏新聞翻譯過程中,要特別注重翻譯準確性,要做到對藏語實際特點的合理把握,從整體層面上分析漢藏語言體系,建立藏語分支,了解藏語語言文化中的某些細節差異性。首先,整體看來藏語體系本身具備統一性,在翻譯過程中需要立足于整體藏語特點進行把握,有效保障翻譯次序架構準確。而與此同時,也要在漢藏新聞翻譯過程中體現藏語語言的主要特征,藏語本身屬于輔音文字,它其中涵蓋了30個輔音字母、4個元音符號、標點符號以及反寫字母。在翻譯過程中,可以了解到藏語中所有字母的讀音都是存在差異的,不同的讀音之間就存在不同的差異。例如其中“a”這一元音在漢語中是完全相同的,但在藏語中就有不同讀音,這也使得隔音符號成為藏語中最為常用的符號之一。在翻譯過程中,要將漢語、藏語的語法相互結合,建立保障詞匯體系,體現詞匯語句翻譯架構精確性。而在實際的漢藏新聞翻譯過程中,要將整個過程劃分為粗略閱讀、細化閱讀以及鉆研三大階段。在不同階段要結合文章不同內涵建立相互關系,如此可將新聞文章中心思想準確無誤地翻譯表現出來。[3]
在開展漢藏新聞翻譯過程中,需要注重合理科學地運用表達技巧,結合不同文字形式對文章中的詞匯形象內容進行展現,它涉及大量表達技巧內容,基于關鍵點中不同文字詞匯構成規律性翻譯體系,將翻譯過程中的表達內容呈現出來。在翻譯過程中需要將整個工作流程進行優化劃分,確保翻譯到位,特別注重藏語中的某些邏輯表現,進而還原翻譯文章思想。在修改翻譯過程中則需要與漢語原文進行仔細對比,在確保不存在任何紕漏的情況下使用藏語邏輯,對文章邏輯結構進行檢查。
“以讀者為中心”的漢藏新聞翻譯工作應該注重技巧,更要注重對策,下文簡單介紹三點。
新聞文本中時常會出現各種新名詞、新術語,因此在翻譯過程中需要做到對新聞新名詞、新術語的翻譯標準化追求與優化。首先,要考慮漢藏兩大民族在思維模式與心理狀態上的不同,結合語言詞序差異了解藏區人民的藏語表達思維習慣,對翻譯過程中詞匯的順序進行合理安排,明確藏語與漢語之間在表達習慣上的異同。在該過程中,不但要保證翻譯通順,也要避免詞不達意問題的出現;其次,翻譯過程中應該做到對藏語語法、動詞內容的正確使用,避免出現濫用土語方言的情況,如此可保證翻譯新聞稿件的規范性與標準化,更好為藏區人民服務。總之,要在翻譯過程中追求新聞時效性,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對新聞稿件的采編與審定,提高翻譯質量。[4]
在漢藏新聞翻譯過程中必須克服某些書面化問題,深入到原本新聞內容中高度重視廣播新聞自身特殊性,同時體現新聞時效性。就以追求新聞內容翻譯時效性為例,它應該在翻譯漢語過程中深入了解原來新聞內容,并在該認知基礎之上再進行翻譯,避免翻譯內容過于書面化和生硬,也要把握全面翻譯與深入分析過程,保證弄清新聞內容基礎之上再抓住關鍵詞匯進行翻譯,圍繞原有漢語新聞內容傳達正確思想情感。[5]
要注重對漢藏新聞翻譯技巧的靈活化應用把控,明確不同翻譯技巧,運用翻譯技巧來展開正確認知,確保翻譯新聞準確客觀,爭取實現對漢語與藏語兩種語言之間的有效銜接。整個翻譯過程中也要以讀者為中心,尊重不同民族人民的個性化接觸形式,確保翻譯技巧活學活用,將翻譯技巧積極融入實踐操作當中,如此提升新聞翻譯的整體準確性與靈活性,體現一定翻譯風格。在該翻譯過程中,也要融入符合原文風格的翻譯內容,以便更好理解翻譯內容,促進新聞內容的有效傳播。[6]
總而言之,目前針對漢藏新聞的翻譯要體現其一定的傳媒意義和異民族文化交流價值,通過合理的翻譯技巧與正確翻譯建議來體現新聞記者、研究者翻譯語言文化素養,準確挖掘新聞翻譯特征,將漢藏兩地通過新聞翻譯聯系起來,時刻銘記以讀者為中心建立翻譯關聯關系,彰顯新聞傳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