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苗雨
時事編輯是以編發新華社電訊稿為主的編輯崗位。一張地方報紙,除了刊登地方新聞,還要刊登新華社播發的國內外新聞。時事編輯和地方新聞編輯、副刊編輯一樣,都是報紙編輯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長期時事編輯工作實踐,我認為時事編輯要想干出一番成績來,必須解決好三個問題。
在一些新聞單位,有的領導和新聞從業人員錯誤地認為時事編輯只需機械地照搬新華社電訊稿,用電訊稿撐滿版面即可,沒什么學問,誰都能干。其實,時事編輯工作不僅有學問,而且學問很深。只要鉆研下去,會發現這里奧妙無窮。
從表面來看,新華社提供的時事稿件質量都很高,所以不用費多少氣力,搬來照用即可。也因為如此,有的時事編輯僅滿足于看看新聞聯播,力求不漏掉重要的新聞。有的甚至連新聞聯播也不看,認為反正重要新聞上一版,與時事版無關,自己不必操心。實際上,時事編輯要想將時事版辦出較高的質量,要想將所有時事稿件妥善處理好,必須開動腦筋,進行創造性的勞動。這正如同僅僅有較好的菜肴原料還遠遠不夠,要想端出一桌豐盛的美味佳肴,還須廚師拿出高超的廚藝,進行炒、煮、烹、餾、炸等一系列的具體操作。單就選稿而言,就大有講究。新華社每天發稿上百篇,時事版用哪些稿、不用哪些稿,哪些時事新聞要推薦上頭版乃至上頭版頭條,哪些時事新聞雖放在時事版但要作突出處理,哪類稿件集中刊發會產生副作用,哪些稿件對本地發展經濟有借鑒意義等等,都需深入研究探討。時事編輯在專欄的開設、標題的制作、版式的設計、版面的美化,在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正確的辦報方向,在處理好時事版與報紙的地方特色的關系,在如何適應融媒體的新形勢、如何辦好時事副刊、如何增強時事新聞的可讀性等許多方面有太多的東西值得研究探討。要當好時事編輯,不但要能吃苦耐勞,而且要有很高的政策、理論水平和廣博的知識。時事編輯工作包含了選稿、編稿、設計和美化版面、校對等報紙編輯工作的全流程內容,因而,時事編輯必須熟練地掌握包括現代編輯技術手段在內的編輯工作的“十八般武藝”。
在長期的時事編輯工作實踐中,筆者深深地感到,時事編輯學是門科學,是座“富礦”,只要勤于鉆探、開采,日久必有可喜的收獲。時事編輯工作是需要付出大量心血的創造性的工作,做好不易,做出成績更難。
時事編輯長年累月上夜班,被人戲稱為“夜貓子”。凡是做過較長時間時事編輯的同志,可能都會有一種孤獨和閉塞、近乎與世隔絕的獨特感受。一位時事編輯同事曾說:“凡擔任過時事編輯的人,都以讓‘讀者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為榮,實際上,時事編輯自己最孤獨。他們成天關在編輯部里與新華社電訊稿打交道,他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選擇稿件、組織編排等工作。周而復始,循環往復。時間一長,容易形成性情乖僻、反應遲鈍、機械操作等毛病。”一位時事編輯同事說,“長期夜班讓我總有一些與世隔絕感……我很喜歡新聞工作,時事編輯也有學問、有干頭,就是太熬人、太閉塞。”
的確,與活動范圍廣、結交朋友多的記者和地方新聞編輯比起來,時事編輯幾乎沒有什么社交可言,長年與他們打交道的僅是周圍的那批人。在家和辦公室這兩點一線日復一日的機械往返之中,在每天工作時間里高度緊張的工作節奏中,產生孤獨和閉塞感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對此,時事編輯要有正確的認識,要想方設法,努力減輕孤獨和閉塞感、祛除消極和負面情緒。具體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是多與同事、親朋等接觸,通過交談等了解外界的情況,彌補社交范圍狹小的不足。要多分享積極的東西,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多幫助他人,以提升自己的人際關系。
二是盡量擠出時間外出采訪,以開闊眼界,同時鍛煉采訪和寫作能力,彌補缺乏作品的不足。外出采訪也可以了解基層的情況,促進自己對如何將時事版辦得更適合本地讀者口味有新的思考,使時事版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三是培養興趣愛好,如集郵、休息日釣魚等等,始終以樂觀向上的積極情緒面對生活,對未來充滿期待。
四是主動與新華社和中國時事報道研究會、中國地市報研究會等加強聯系,與本地記協、與本單位工會等加強聯系,爭取多參加他們組織的各類活動,這樣在業務上可以有向同行學習的機會,在業余生活上可以有怡情養性、陶冶情操的機會。而這些,對時事編輯來說是很有必要的。
平時,時事編輯與各行各業的通訊員、與“上頭”和“下頭”均沒有什么聯系,他們的名字不為讀者所知,可謂“默默無聞”。時事編輯工作是典型的“為他人做嫁衣”。當了時事編輯,在外面沒有什么朋友,有了私事找不到人幫忙。長年累月的夜班生活使生物鐘紊亂,對身體健康必然有損害。長期擔任時事編輯的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疾病。時事版版面經常被廣告和一版轉文擠占,致使時事編輯常無用武之地,難以發揮聰明才智,業務水平提高較慢。時事編輯自己寫的作品不多,得獎作品更少,評職稱時捉襟見肘、令人尷尬。時事版平時不為領導重視,有時卻要承擔很重的責任……對這些,時事編輯難免會有想法。在一些報社,時事編輯隊伍極不穩定,年輕的同志向往當經常有作品見報乃至獲得各級各類新聞獎、貴為“無冕之王”的記者,向往當有決定通訊員稿件取舍權、社會各界朋友眾多的地方新聞編輯,而不愿干披星戴月、默默無聞、難出工作成績、無一滴“油水”的時事編輯。一些報紙采編人員所說的“一流記者二流編,三流人物上夜班”即是指此。
面對以上現實,時事編輯一定要加強思想修養,提高政治素質,堅決擯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樹立敬業、樂業、無私奉獻精神,沉下心來,在時事編輯崗位上扎扎實實地干出一番成績來。時事編輯絕不能當一名照搬照用新華社稿件的“搬運工”,不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能混日子。要經常向領導匯報自己的工作想法,爭取領導對時事編輯工作的重視、理解和支持。同事之間要經常探討業務,營造濃厚的鉆研業務的氛圍。對整個版面內容要站在報紙采編工作全局的角度用心謀劃,對新華社稿件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刪節和加工,對標題要重新斟酌,版面設計上要綜合運用線條、色彩、底紋等元素加以美化……總之,做時事版要做到精益求精。只要版面做得好、工作有成績,讀者會予以肯定,社會會予以肯定。而各方面的肯定,將會給時事編輯以最大的安慰。

新聞漫畫《助企紓困》 徐駿/作(新華社發)
時事編輯也是黨的新聞工作者,同樣責任重大、使命光榮。2021年1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信祝賀新華社建社90周年時指出:“90年來,新華社堅定不移跟黨走,宣傳黨的主張,反映人民心聲,記錄時代精神,傳播中國聲音,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是對新華社工作的充分肯定,對專門編發新華社稿件的報紙時事編輯是個巨大鼓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華社要在黨的領導下,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堅定理想信念,堅守人民情懷,賡續紅色血脈,堅持守正創新,加快融合發展,加強對外傳播,努力建成國際一流新型全媒體機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時事編輯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樹立崗位的光榮感、自豪感,以編好時事版的實際行動,實踐做一名合格的黨的新聞工作者的初心。
記不清哪位新聞工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工作上不甘寂寞,名利上甘于寂寞。”時事編輯只有做到這兩點,才能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