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珍
(山西交通建設監理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公路建設中,質量問題的發生率較高,即使質量性能完全符合要求,在長期的投入運用中,面臨著巨大的交通壓力,也會導致結構發生病害的問題。路面層下部的病害往往都是肉眼所觀察不到的,所以要選擇使用新方法與新技術,才能更好的提高公路病害的預防性養護水平,帶動我國公路領域的發展。
地質雷達與探空雷達的檢測原理是基本一致的,其主要是通過發射高頻電磁波的方式,以寬頻帶短脈沖的方法,在地面通過發射天線將信號發射到地下空間,在遇到地下介質或者介質分界的情況下,反射會發射器,并且通過專門接收的信息獲取,通過計算機記錄下來,系統整理獲取的信息后,形成雷達剖面圖。由于電磁波在介質內傳輸中,路徑、強度、波形都會發生變化,表現出不同的幾何形態。因此,通過系統分析電磁波的特點、傳播時間、幅度、頻率、波形等信息,整理相關的雷達圖像,以掌握公路的具體情況。雷達圖像剖面圖是經過脈沖反射波的方式實現的,其波形通過變面積的方法展現處理,也可以應用灰度或者彩色剖面的形式體現出來,再利用同相軸或者灰線、等色線的方式獲取反射面的情況。波形記錄圖內根據各個測點獲取的測線鉛錘方向得出波形,從而形成雷達剖面圖,讓人們快速的掌握公路損壞的具體情況。這種方法的檢測精度高、速度快,是一種無損檢測技術,可以記錄每一道雷達數據信息,最終可以形成雷達脈沖波與相應的反射波系數的卷積,再應用探地雷達記錄反射波到達的時間、波幅,分析地下介質的分部狀態,再通過雷達獲取相應的高分辨的較淺層內的探測,所以使用的范圍是很大的。
(1)公路路面脫空檢測。在水泥混凝土板的基層與底基層結構中,透水性有著較高的要求,所以在基層結構透水性不合理的情況下,水極易通過接縫的部位進入到面層與基層中間,并且長期的積累存在,車輛荷載作用下會造成水壓力的形成,對于周邊的基層結構產生沖刷影響,而沖刷掉的細集料會隨著唧泥的作用逐步被帶走,長期沖刷作用而導致脫空區的形成。有些基層結構脫水性雖然比較好,但是粒料級配的設置不當,細集料容易被雨水沖刷掉,也會導致脫空區。脫空區的強度以及承載性能不足,在車輛碾壓的作用下,造成結構出現斷裂、破碎等問題,會出現兩條反射波,這樣就可以檢測出是否存在脫空的問題。在檢測的過程中,選擇已經發生損傷的路段,檢測后獲取的成像剖面內發現該區域損傷嚴重,且墊層與路床界面存在凹凸不平的問題,說明基層、墊層存在介質橫向上的情況,且損壞嚴重。通常來說,天線的頻率高低會影響探測的深度。經過相應數據的分析,如果天線頻率在2 GHz以上,則不能探測出脫空的問題,只有天線頻率下限為900 MHz時,地質雷達才能準確的探測脫空問題。因此,應用地質雷達可以實現脫空檢測,但是要將天線頻率設定在合理的范圍內。此外,雷達探測的深度會受到地下介質的影響,不同介質的反射度數也會有差異,電磁波的長短不同。如果相同介質條件,電磁波反射存在不同,這就使得脫空問題無法準確的檢測。
(2)路面厚度檢測。當前我國公路道路很多都是應用瀝青混凝土材料建設而成的,所以其厚度會給路面的質量產生影響。因此,瀝青路面結構厚度設計是核心工作。一般來說,道路結構包含路基、基層、面層等結構。一般來說,面層5~26 cm厚、基層10~30 cm厚,厚度數據根據工程的情況確定。當前我國的高等級公路項目中,改性瀝青或者水泥混凝土面層結構比較常見,應用有機結合料穩定碎石、水泥穩定碎石、石灰土等材料比較常見。各個層的材料有差異,雷達穿越不同介質時傳輸速度會不同,所以雷達會顯示各個層的分界線。地質雷達檢測原理是向地下發射脈沖的高頻電磁波,其在傳輸的環節遇到電性差異的目標體,比如路面結構的不同層,會形成反射、散射的現象,這樣接收后的信息,對接受到的反射波進行處理,按照反射波的波形、強度、時間等數據得出目標體的空間位置、結構以及電性等。因為檢測的結構是瀝青層,所以應用雷達探測出其瀝青結構厚度即可,而應用1 600 MHz的雷達天線可以提升檢測的精度和速度,促進整體檢測效果的提升。
(3)路面密度和壓實度檢測。在瀝青路面的運行中,厚度參數、壓實度性能等方面,都是直接影響工程質量控制以及養護管理方式的因素,所以必須要做好各個指標參數的探測以及獲取。路面雷達在檢測的過程中,并不會直接獲取密度、壓實度等相關的路面性能參數指標,但是通過分析介電常數的方式,即可通過掌握這些指標的改變,這樣就會引發介電常數的變化。結合混合介質的介電常數均方根模型,從而可以掌握相關的數據信息,為路面層結構的分析和控制提供基礎條件。在瀝青路面工程的設計管理中,混合料的油石比的穩定性較強,而新鋪設的結構含水量比較差。因此,在瀝青混合料的介電常數比較小的情況下,則可以得出密度小、空氣含量高的結論。路面雷達是目前應用瀝青混合料的介電常數、體積比、密度三者關系進行分析的,根據是否有異物存在可以確定壓實度參數。經過大量的實驗參數分析發現,路基壓實結構可以分為如下幾種層:不均勻層、密實層、不密實層。因為雷達系統可以檢測出雷達圖像的不均勻變化的情況,所以通過使用瑞雷波的方法即可確定不均勻異常區域范圍,瑞雷波的壓實度參數、波速值、承載力等,以得出瀝青路面的質量性能參數,對于判定瀝青路面的總體質量和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
該項目選取其中一段50 m的路段進行分析,可見圖1所示,其上中下面層的厚度分別是5 cm、6 cm、6 cm。分析圖中的雷達檢測結果,發現在17 cm的周邊區域內的GPR信號增強,存在GPR軸向反射的情況,該位置的反射波比較長,所以確定該位置上連接存在不結實的情況。但是不能準確的判定上下層結合位置上的GPR反射的具體情況。因此,技術人員推測該位置出現離析的問題,并不能達到脫空的標準。

圖1 下面層離析典型雷達成果圖
經過對現場的鉆芯分析圖發現,下、中、上各個層結構的結合性比較好,同時承受外部交通作用力,但是在瀝青面層與基層結構交界的位置上存在碎裂的情況,所以說明以上GPR反射比較明顯,即可判定出瀝青層與基層存在離析的問題。

圖2 現場取芯
瀝青層與基層結構出現離析的問題是高速公路比較常見的,多數都是因為其存在比較小的碎粒或者粉狀物的形式,這些物質的吸水性比較長,吸收的水量較多,所以在GPR反射波型中的變化規律比較長,還會存在較大的斷裂性。
在半剛性瀝青路面的檢測中,應用雷達檢測技術,在現場檢測時存在不同的介質,內部檢測材料的復雜性較大,所以這就造成探低雷達檢測系統的操作比較繁瑣,受到人員經驗的影響,同時這一技術還有一定的缺陷,需要進一步研發和應用。本文從工程案例出發,分析探地雷達在瀝青路面典型病害的檢測作用,發現該技術可以快速的完成檢測,掌握本次案例高速公路項目存在離析的問題,為后續的運營和維護提供幫助。同時,經過總結案例經驗,分析GPR信號變化,獲取相關的信息,及時掌握公路工程的病害情況,加強病害位置的分析與判定,及時解決處理,滿足公路運行標準。總之,應用雷達檢測技術,快速發現半剛性瀝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問題,為工程質量控制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