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國
(山西省公路工程監理技術咨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某隧道項目位于我國北方地區,處于高原地帶,現場的地形地貌條件比較復雜,全年降雨量比較少,風力比較強,地表存在著較多的巖石裸露存在,植被數量較少,氧氣比較稀薄。現場施工單位對地質條件展開全面分析,最終選擇應用濕噴機械施工方式展開初期支護,施工建設工期為10個月,在初期支護中加強質量與效率的控制,落實各項技術參數的控制,從而滿足工程施工標準。
對于本次隧道項目建設施工來說,初期濕噴環節應用小型濕噴機械作業,完成噴射混凝土施工。但是從現場施工效果來看,該設備會給周邊的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且人員的工作強度較高,且現場空氣比較稀薄,人員極易發生缺氧的情況,外加劑材料的使用量控制不嚴格,造成現場施工速度比較慢,無法達到工程施工的標準要求。根據現場需要,施工單位選擇應用濕噴機械手(csp-30鑫通混凝土噴漿車)展開施工,最高速度為15 m3/h,該設備系統組成較為復雜。
對于 噴射混凝土來說,設置配合比極為重要,應根據噴射速度、回彈率、厚度等方面確定,以滿足現場施工要求。根據設計工作強度展開分析,確定最佳水灰比參數,尤其是配合比設計中,混凝土的和易性、速凝劑的比例都要符合要求,將混凝土材料的塌落度限定在9~13 cm之間,以確保其粘聚性符合要求,回彈率不足15%,本次工程項目的噴射混凝土可見表1。

表1 噴射混凝土配合比
對于濕噴混凝土工程來說,配比需要使用水、泥沙、碎石、水泥等材料,本次項目現場施工時選取的水泥材料為42.5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在試驗前進行強度性能檢測,符合要求才會投入使用。砂材料的細度模數超過2.5,碎石材料的硬度滿足要求,且粒徑在15 mm以內,確保材料的級配達到混凝土噴射施工的標準要求。在混凝土材料配制之前進行各種原材的質量和性能參數的檢測,每一項材料都符合要求才能制作,防止因為材料不合格而影響工程的質量。配合比的確定要根據回彈量控制,不會在噴射時出現過大粉塵的情況,但是因為噴射混凝土的工藝要求較高,不同位置、不同噴射環境都有較大的差異,所以應綜合分析現場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混凝土配合比參數,并加強配合比控制,才能符合施工要求[2]。
隧道工程建設施工開始前,在混凝土材料的配制環節,加入必要的速凝劑可以產生很好的效果,再應用機械手把材料均勻的噴射到隧道結構表面,保證隧道表面保護性合格,提升整體結構性能,符合工藝方案的要求。濕噴混凝土在施工時,與傳統的混凝土結構表面施工存在著較大的不同,其施工優勢比較明顯,比如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等,綜合效益較為明顯,同時還能節約復雜模板支設的環節,噴射結束后密實度更高,穩定性更強,提高總體的施工水平,確保工程的效果和質量合格。
混凝土濕噴作業正式開始前,現場作業人員對巖體結構進行分析,分析濕潤度的情況,并在確保沒有發生嚴重開裂、材料損壞的基礎之下,再進行現場的濕噴混凝土作業施工,這是施工成功的關鍵性步驟。如果經過檢查確定現場存在比較嚴重的損壞問題,要及時采取清理性措施,巖體結構表面的廢渣、浮石都清理干凈,不會因為這些雜質的存在而影響工程材料的性能。在清理完成后,表面裸露巖體表面,經過噴射施工可以提升粘附性,整體性能也會更好,對于工程質量和效果提升是有益的。
濕噴機械手在進行混凝土的噴射施工中,材料的粒徑通常在1 cm以下,且混凝土材料的塌落度保持在9~13 cm之間。混凝土的噴射作業環節,加強風壓外接的工作,通常要將風壓控制在0.4~0.6 MPa之間,而風壓的選取和混凝土和易性的材料存在直接的關系,如果混凝土材料的和易性較高,所設置的風壓就會越小,這樣才能確保施工的質量符合標準。在噴射作業開始前,將機械手移動到現場指定位置上,利用設備自帶的高壓風進行表面的全面清理作業,將表面存在的浮渣、碎石等材料清理干凈,確保噴射工作完成后混凝土材料與巖石表面粘結性良好,達到較高粘附性的效果,不會有任何質量問題。
混凝土噴射現場作業中,機械手操作人員具備施工經驗,對于現場操作工藝有足夠的了解,對于設備的性能和施工方法掌握,確保機械手的噴頭與巖體結構表面達到垂直性。通常來說保證兩者的間距在0.8~1.2 m之間,且在噴射作業時應按照從下上到的順序進行,采用分層噴射施工方式,先噴射第一層,厚度為3~5 cm,然后再噴射第二層,經過兩層的噴射達到設計方案的厚度要求。組織現場技術人員進行深入分析,掌握不同噴射作業現場的差異,并做好現場噴射速率的調整工作,加入規定比例的速凝劑,邊墻部位噴射速率為18~20 m3/h,拱部則為15 m3/h,因此,邊墻結構位置混凝土中速凝劑加入比例為3%~5%之間,拱部則為7%。混凝土現場噴射要保持連續進行,如果因為某些因素的影響導致中間斷開,發生停機的情況,極易導致噴頭結構發生淤堵的問題,后續清理作業難度較高,對于整體現場施工也造成不利的影響。在混凝土噴射作業全部結束后,及時進行設備內部的清理作業,并做好設備保養處理工作,為后續噴射施工提供基礎。在結構成型后,檢測混凝土結構厚度超過5 cm,采取兩次噴射作業的方法,符合工程的技術標準[3]。
第一次噴射工作完成后,應進行噴射結構表面的清洗處理,符合要求后才能繼續進行后續的噴射施工。其次,現場噴射作業時,加強分體壓力、水體壓力、混凝土回彈量額的控制,通常在噴射完成后要經過2 h的終凝,再進行養護處理,通常養護時間不少于7 d。如果在現場噴射作業中,被噴射的結構表面存在著不平整的問題,凹凸問題較為嚴重的情況下,或者風壓、水壓無法滿足要求時,應及時補充噴射作業,以到達結構整體性的要求。對于噴射完成的結構位置上進行開挖施工時,需要在噴射結束的4 h后再開挖作業。
濕噴混凝土現場施工環節,噴機正常運行的情況下,風力與風量分別為0.5 MPa和10 m3/min。混凝土濕噴過程嚴格控制,嚴格落實施工工藝方案的要求,采取分段分片的噴射方式,單次噴射的長度在2 m以內。濕噴作業現場,應落實噴射厚度控制,噴頭與作業面的距離為0.6~1.2 m以內。如果現場施工時出現了輕微傾斜的問題,及時進行噴頭的調節,使得噴頭和夾角保持5°~15°,且應用螺旋式噴射的方式完成施工。高速公路項目隧道作業現場,有些部位存在拱架,濕噴混凝土的環節在拱架的兩側進行施工,且覆蓋鋼架的結構,該方式可以使得拱架與施工結構巖層表面填充合格[4]。
現場施工中,為了使得噴射機長期處于正常工作條件,濕噴工作結束2 h后,應立即停止噴射供料作業,并將剩余混凝土清理干凈。要想提高清理效果,使用清水沖洗設備,不會發生堵塞、淤積等問題。濕噴混凝土作業非常復雜,要考慮到多個方面的因素和內容,通常將噴射混凝土厚度在8~10 cm為合格標準。
如果在首次濕噴時厚度和工程的標準有差異,可以選擇使用分層噴射的作業方式。在每一層噴射工作技術后,經過一小時的靜置,充分凝結后再進行下一層的噴灑施工。在現場施工環節,加大力度進行濕噴工藝方案的實施控制,支護結構的防水性、耐久性符合要求,以達到隧道工程的建設標準要求。選擇合適的濕噴機械設備,現場人員具備操作技術,積極組織開展維護和保養工作,設備處于最佳的運行狀態,改進施工工藝,滿足多種施工環境的需要,提高濕噴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和標準要求,對于公路隧道項目施工水平提高有積極作用。
在濕噴混凝土走也中,通過分層噴射的方法開展現場施工,為了提高結構的附著性要求,必須保證濕噴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合格,材料的密實度滿足要求,從而使得現場濕噴混凝土的效果達標,工程性能合格。經過分析現場施工條件,濕噴機械手在應用中,利用大臂和小臂的操作方法施工,確保大小臂可以相互協調旋轉,并且進行小臂位移速度控制,才能使得現場濕噴作業達到平整性要求。
混凝土噴射現場施工環節,混凝土結構的強度控制極為重要,加強配合比設計、水灰比控制以及速凝劑加入比例控制為出發點,確保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合格,現場濕噴的效果符合要求。濕噴混凝土作業階段,噴射機械手充分利用混凝土泵與外加劑的加入設備進行控制,把預先制作完成的混凝土材料經過噴頭上加入速凝劑材料,確保不同部位上的噴射速度、速凝時間是符合的,確保噴射結束后混凝土成型效果合格,達到結構穩定性標準。利用現場檢驗分析,確保混凝土的抗壓強度達到設計標準。在混凝土的噴射施工中,利用現場預埋鋼筋頭分層噴射的方式,使得噴射結構的厚度達到規定的要求。噴射工作全部完成后,及時開展養護施工,在養護環節應做好如下兩點:第一,在噴射工作結束后,經過2 h的凝固再進行養護,通常使用養護臺架開展濕潤處理,一般養護的時間在14 d以上。第二,在隧道工程項目的作業現場,環境溫度在15 ℃以下,禁止使用噴水方式養護,一般需要在表面覆蓋物進行噴水養護處理,確保結構強度性能合格,對提高工程結構性能符合要求[5]。
綜上所述,公路隧道施工中濕噴技術應用有著明顯的優勢,通過加強現場施工控制,滿足公路隧道的運行標準。在濕噴技術應用現場,落實各項施工措施,施工效率、質量、成型穩定性提升比較明顯,還能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防止發生資源浪費的問題。因此,在濕噴施工技術應用現場,加強各個環節的管理和控制,明確施工工藝方案要求,提高工程項目的質量水平,促進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提升,為我國公路事業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