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彥歆
高校舞蹈專業的學生肩負著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這就要求高校舞蹈教師加強對學生的思政教育。隨著課程思政的推進,思政教學在高校舞蹈專業課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部分教師缺乏正確的思政教學意識和足夠的思政教學經驗,思政教學與舞蹈專業課程未能自然地融合,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為此,舞蹈教師可以通過提高對思政教學的重視程度、提高自身的思政素養、理解思政教學的目標、制訂思政教學的方案、挖掘思政教學的資源和注重思政教學的實踐等策略來實現舞蹈課程與思政教學的自然融合。
一、高校舞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存在的問題
高校人才培養的關鍵是在提高學生智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思政素質。近年來,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獨立的思政教育已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課程思政理念應運而生。在此情形下,高校專業課程紛紛引入思政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高校舞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缺乏正確的思政教學意識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學生成為兼具文化涵養和道德修養的人,只有專業課程與思政教學協同發展,才能實現新時代的教育目標。但在高校舞蹈專業課程教學中,部分教師認為舞蹈專業教學與思政教學是互相獨立的,沒有任何關聯,認為只需要傳授學生相應的專業知識和舞蹈技能即可,不需要對學生深入開展思政教學。這種思想間接影響著學生對思政課程的理解,使他們忽視思政素質的培養。
(二)缺少實際的思政教學經驗
部分高校舞蹈教師有思政教學意識,但是他們大多畢業于專業的舞蹈學院,缺少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等與思政相關的知識,不清楚應當如何挖掘舞蹈專業課程中的思政資源,以致思政教學在舞蹈專業課程中長期缺失。另外,課程思政教育的成功案例比較少,舞蹈教師難以找到科學、合理的導入方法將思政教學自然地融入舞蹈專業課程中。如果選用的教學策略有誤,可能產生負面效果,不利于舞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開展。
二、高校舞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策略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思政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近年來,高校在實踐中探索出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結合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怎樣融合舞蹈專業課程和思想政治教學,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是高校舞蹈教師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提高對思政教學的重視程度
教師是課程教學的組織者,要想有效地發揮思政教學在舞蹈專業課程中的重要作用,就需要舞蹈教師重視思政教學,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思政教學課堂氛圍,帶動學生一起學習舞蹈專業中的思政內容,這樣既能促進師生互動交流,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除了在專業課程中科學地融入思政教學內容之外,舞蹈專業的班主任還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定期開展課程思政主題班會,引導學生自覺形成思政意識。
(二)提高師生的思政素養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其思政素養對學生的成長有一定的影響,所以,高校舞蹈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修養。教師只有加強思政知識學習,結合舞蹈專業課程與思政教學的優點,創造新的教學模式,才能為學生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舞蹈課中思政文化的動力,實現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要想提高自身的思政素養,教師就要積極參加學校的思政知識培訓課程、聆聽優秀思政教師的專題講座等,從中吸收先進的教學思想,將所學的思政知識內化成自身的思想意識,將生活中充滿正能量的思政文化自然地融入課程,逐漸提升自己。另外,舞蹈專業的團委教師可以定期組織一些與思政相關的活動,讓學生感受良好的思政氛圍,引導學生將思政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活動,以逐步提高學生的思政素養。
(三)理解思政教學的目標
思政教學的目標是向學生輸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確立政治信念,養成良好的思想政治行為習慣。高校舞蹈教師只有理解思政教學的目標,才能將思政價值恰當地融入專業課程,確定合適的舞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理性看待社會現象。例如,在思政教學過程中,舞蹈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查閱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再在舞蹈課程中引入傳統文化相關內容,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傳統文化觀,又能促進學生確立良好的職業目標和情感目標,還能激發學生內心的民族自豪感。同時,舞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樹立行為目標,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提高他們的思政覺悟。
(四)制訂思政教學的方案
目前,高校舞蹈專業的學生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通過高考進入大學的學生,他們具有較強的舞蹈專業能力和思政知識;另一類是普通中職學生,他們的舞蹈基礎相對薄弱,與思政相關的知識也較為缺乏。由此可見,高校舞蹈專業學生的基礎相差較大,這給教師進行統一教學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舞蹈教師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思政教學方案。例如,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導入簡單的思政文化,如觀賞民族舞蹈、紅色舞蹈等視頻,由淺入深地引導和教育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在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同時貫徹落實思政教學;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讓學生自由組隊排練具有民族歷史文化特色的舞蹈(如《紅太陽照邊疆》《紅》《豐收歌》《紅色娘子軍》等),并根據文化內涵對舞蹈進行合理的創新,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思政文化的內化。
(五)挖掘思政教學的資源
舞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就要找到舞蹈課程教學與思政教學的契合點,挖掘適合舞蹈課程且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思政教學資源,以舞蹈課程教學帶動思政教育。在思想方面,幫助學生理清邏輯關系,培養愛崗敬業的職業態度;在專業方面,引導學生向美的方向發展,逐漸形成良好的形體氣質。例如,新疆舞蹈《維疆風情》要求舞者步伐輕盈,舞姿柔美輕快,猶如蝴蝶翩翩起舞,形態優美。教師在教授新疆舞蹈之前,可以讓學生自行了解新疆舞蹈的文化知識,再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欣賞新疆姑娘曼妙的舞姿,讓學生感悟新疆舞蹈文化的內涵,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另外,紅色精神蘊藏著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飽含抱負、奮斗、堅強、無畏和犧牲等精神,是中國重要的文化基因,它時刻鼓舞著中國人民奮勇向前,具有很強的號召力,能夠為學生指引前進的方向。因此,高校舞蹈教師可以將紅色精神引入課堂,并將其改編成紅色舞蹈,這樣既能弘揚革命者的光榮事跡,又能向學生傳授相關的歷史知識,使之自覺學習和發揚紅色精神。例如,交響舞蹈詩《黃河》以紅色精神為內核,弘揚了新時代的中國精神,表達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之情和對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在引入這段舞蹈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黃河》的背景音樂、演出服飾、道具等,然后在課堂中與學生共同分析作品的思想內涵,感受革命先烈不屈不撓的精神,接著要求學生有感情地表演該舞蹈的高潮片段,最后讓學生在課后對《黃河》進行再創作,并在創作中融入新時代元素。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吸收舞蹈所包含的思政文化,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六)注重思政教學的實踐
只有理論的教學是不完整的,理論與實踐結合才是思政教學的有效途徑。根據教學經驗可知,實踐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責任感,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高校舞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參加學校的集體舞蹈表演、社會性的文藝舞蹈比賽、公益性的演出活動等,引導學生在實踐表演中感悟社會的發展,體會舞蹈的精神內涵,養成吃苦耐勞、敬業奉獻和積極進取的優秀品質。例如,教師可以在暑假期間組織學生為基層群眾開展義務舞蹈演出,這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德育發展,而且能夠增長他們的見識,鍛煉其表演能力,使之逐漸形成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
三、結語
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舞蹈教師在注重學生舞蹈知識和舞蹈技能培養的同時,還應樹立正確的思政教學意識,制訂合理的舞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方案,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使之成為有擔當的新時代舞蹈人才。
參考文獻:
[1]馬克斯文.“思政”元素融入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的實踐研究[J].藝術家,2021(8):81-82.
[2]魯芬霞.“思政”元素融入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的實踐研究[J].科技資訊,2020(14):183-184.
[3]王雨虹.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學創新模式探究[J].戲劇之家,2021(31):132-134.
(作者單位 湖南科技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