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冬
【摘要】南沙區在文化課堂教學中引進了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有機地與各學科進行結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何把以操場為課堂的體育課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成為擺在體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新課題。我校率先開辦信息技術與體育課程結合的研究課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實踐,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方法,為進一步拓寬體育教育教學手段和提高體育教育教學工作質量開辟了新的途徑。
【關鍵詞】信息技術;體育教學;有機結合
我校為南沙區信息技術與課程結合研究的示范學校,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在初高中各學科的應用開創了素質教育的新局面,對以室外教學為主的體育學科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在此背景下,我校體育教師主動接受挑戰,申請并成功啟動了相關課題的科研項目,為探索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的有機結合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一、研究的過程
(一)研究中存在的阻力
一是體育教師大部分年齡偏大,平均年齡接近五十歲,除了剛畢業的兩位年輕教師,其余六七位教師均已接近五十歲,有的已經超過五十歲。年齡偏大,導致他們對接受新鮮事物的阻力增大。
二是部分體育教師計算機能力一般,操作不熟練,為后期運用計算機進行學習和研究帶來一定的困難。
三是傳統教學思維慣性的束縛。大部分教師教齡較長,已經習慣了一個哨子走天下的教學模式,也習慣了教師親自做示范動作的教學模式。
(二)消解阻力的措施
一是教學觀念的更新。課題組組織體育教師進行了系統的學習,一方面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一方面學習文化學科的成功經驗,以此促進體育教師放下包袱,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對自己進行一場新的觀念上的革命。
二是加強技能的培訓。組織信息技術科的老師,針對體育老師年齡偏大的特點,簡化學習內容,優化學習方法。在信息技術科老師的協助下,體育老師克服畏難情緒,不懂就問,互幫互教,直到弄懂為止。
三是發揮團隊的作用。體育科組發揮新老人的優勢,新人出熟練的信息技術,老人出豐富有益的經驗,一起組成團隊,把體育課程中的關鍵課程制作成資源共享的視頻資料供全體科員使用。遇到有新點子新想法的時候,及時修改,及時更新,務求為了打造優質高效的體育課堂。
二、融合的嘗試
一是研究嘗試的模式。先安排一名教師進行試教,把集體備課的視頻內容作為重點演示內容,學生跟著視頻學習,一邊學習,一邊討論,學生透過二維、三維的空間對老師的動作進行了全方位的觀看,原來觀看不清,或速度太快無法聽懂的內容,可以反復進行觀看,把復雜的內容通過生動的形象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難點也由難變易了。學生大部分已經習慣了站在操場上聽老師的講解和看老師的示范,現在只需通過大屏幕就可以全方位立體化了解動作的要領,抽象的概念和過程通過視覺就可以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極大的激發,學習效果也達到了事半功半之效。
在試教成功后,教師的信心也得到提高。隨著各任課教師進行融合的嘗試,在生動的圖像和清晰的解說中,抽象變得簡單,復雜變得形象,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走出了可喜的成功的第一步。
二是研究融合的規律。一是在融合的過程中,教師還通過各種先進的電子產品,對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數據進行系統的收集,然后利用電腦進行科學的分析,找出學生運動的特點。再把所有的特點進行歸類分析,找出共同點,在制作示范視頻時結合學生的運動特點,做到更能符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這種深度的融合,把學生的體育成長空間拓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為學生提供了更科學、更直觀的教學示范視頻。二是把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容易產生的錯誤進行搜集、整理、歸類,并進行展示,學生通過視頻對比,自己可以發現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學習“三級蛙跳”時,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的運動過程進行暫停、重放、慢動作處理,利用不同角度進行演示,前、后、左、右都看得清清楚楚,于是學生在起跳過程中對自己身體各部位的動作及身體各部分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均了如指掌,所犯的錯誤、糾正的方法都能通過信息技術得以演示,學生再進行練習時就變得胸有成竹了。
三、融合的優勢
伴隨著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深度使用,教師和學生也對信息技術越來越重視了,從中得益也越來越豐厚了,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一是可以進行動作回放。從多角度進行回放,讓學生充分了解示范動作的生成、過程、結束的要點和技巧。不懂的地方反復觀看,討論,研究,再找悟性較高的學生進行初步的示范。
二是重難點容易得到突破。現場示范教學過程中,師生處在同一個水平線上,有些動作轉眼即逝,學生無法及時記憶和模仿。通過信息技術,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反復播放、多角度播放、多維度播放,達到一點即明的境界。
三是可以進行線上學習。教師把相關視頻放到智學網上,利用智學網的平板進入該平臺,下載教師發的視頻,進行自學,甚至可以與教師進行線上的互動交流,對不懂的地方或有所創新的地方通過網絡的方式,及時地進行分享。這些便利,更利于那些悟性不足、協調性差的學生,堂上訓練量不足,動作不到位,質量未達標,可以利用線上資源進行補充。因此,線上學習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研究的興趣和熱情,學習時間得到了保證,學習空間得到了拓展,學習質量得到了鞏固。
四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品質。學生在利用視頻進行練習的過程,會有新的發現,獨創性地利用自己的身體素質天賦更好地解決學習中的問題,縮短訓練時間,提高訓練效果。在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主動進取、刻苦訓練的良好品質。
五是促進學生正確的科學體育觀的形成。學生通過信息技術,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于是在練習過程中嚴格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練習,用科學的方法指導自己進行學習,既增強了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又避免過度體育千萬的傷害。
六是靜態的知識與動態的技能的有機轉換。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更系統的體育知識,把以往零碎的、零散的體育知識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又一個完整的知識模塊。在理論知識積累沉淀的過程中,靜態的知識逐漸轉換成動態的技能。
七是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介入,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給學生帶來了積極的影響,更好地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協調發展,學生運動心理也得以健康發展,使體育課和體育活動成為學生展示體育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恒久的載體。
八是彌補了教師年齡或身體原因對示范動作的不足。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把各運動項目通過網絡,把相關項目的一些國內名將的比賽視頻進行剪輯,代替了教師本人的示范,還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模仿意識。
四、融合的注意事項
一是要不斷提升教師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信息技術越強大,制作出來的視頻越吸引學生,因此要求教師也要不斷地學習,熟練地掌握如《會聲會影》等編輯軟件,為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的融合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
二是要不斷提升視頻制作的生動性和趣味性。視頻也不能一味是動作示范,還可以加入適當的游戲內容,以此保持學生持久的興趣。
三是虛心向形成特色的學校學習。充分利用外出學習、跟崗學習等機會,向經驗成熟的學校主動學習,不恥下問,把別人優秀的教學課例、視頻借鑒到自己的教學環節中,并與自己的教學實際相結合,再形成新的教學視頻。
四是想方設法把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局限性降到最小。學生和教師皆受益于信息技術,對信息技術的依賴性越發的加重,再好的技術,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不管是教者還是學者,都不能受制于信息技術。
五、結語
隨著體育在中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所占分值也越來越高,體育成為了學校和學生生命中非常重要的課程。信息技術與體育學科的融合,為傳統的體育教學開創一條新的成功之路。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優點,有意識、有目的、有目標地實現信息技術與體育學科的融合,最終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更好地、更科學地進行體育教學活動,并用信息技術改變學生認識體育、學習體育觀念和方法,促使學生更主動、更科學地學習體育,使體育成為學生相伴一生的最好的活動,為他們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合理地正確地發揮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可以為體育教學開辟出一片新的、特別璀璨的天空。
(責任編輯:洪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