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鍙 李上錫
摘要:我國環境檢測行業目前正處于一種市場化轉型的階段中,這也就意味著,在環境檢測行業里,第三方的檢測機構也迎來了快速的發展時期。現如今,環境檢測第三方機構正面臨著行業發展的困境,接下來的走向和趨勢,也影響著整個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的運行。身為其中的一員,我們應當對當前階段環境檢測行業所面臨的困境進行客觀的總結和分析,直面行業內的不足之處,著力完善,在現階段的行業發展中,博出一條合適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環境檢測;第三方機構;行業困境;行業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能力飛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人們越來越重視對自身生存環境的要求。環境檢測的基礎工作便是對當前所在環境進行檢測和反應,是各個國家和地區都不可缺少的一種工作性質和機構。在我國目前的社會發展中,環境檢測的供需仍舊存在一定的矛盾。為了緩解企業和各行業的環境檢測需求緊張的現狀,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應運而生。在良好的市場和政策支持下,如何有效的推動環境檢測第三方機構的發展,為環境保護產業逐步提供有效助力,就是我們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
一、環境檢測第三方機構面臨困境
(一)檢測人員素質水平良莠不齊
在當前階段的環境檢測第三方機構中,檢測人才的素質水平是一大問題。專業的環境檢測行業對于人才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僅需要具備充分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還需要具備較高的服務精神和行業內的綜合服務能力。但是現如今的很多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中,檢測人員們的素質水平良莠不齊。。幼兒檢測人員在實施檢測作業的時候,對于一些較為基礎的細節問題態度有些敷衍。由于技術不斷的發展,機構內會引進一些新型的檢測裝備,需要檢測人員具備快速適應和操作的能力。而有些技術人員顯然不具備良好的學習和適應能力,這給實際的環境檢測工作也帶來了一定的障礙和挑戰。
(二)檢測能力有限,監管體系不足
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專業人員的檢測能力有限,加上整體的市場內對于環境檢測第三方機構的監管體系尚未完善。這些因素也導致了當前階段第三方機構的檢測人員在實際的檢測作業中,缺乏充足的社會責任意識,有些地區的環境檢測造假事件已經屢見不鮮了。由于環境保護工作需要通過環境檢測的結果來進行操作,這也就意味著,一些企業只需拿到環境檢測證明,就能夠順利的開展運營。有些環境檢測的不良第三方機構受到了利益的驅使,通過改變實際的監測數據,幫助個別企業避開國家的監管,從而達到獲利的目的。這也意味著,在每一項市場內的社會性作業中,都需要國家進行有力地監督和管理,讓我們的環境檢測第三方機構在有效緩解市場巨大的檢測需求的同時,也能夠更加有原則的實事求是的進行環境檢測。
二、環境檢測第三方機構發展走向
(一)完善規章制度
完善環境檢測相應的規章制度,一方面是為了督促第三方機構的專業檢測人員按照規章制度進行檢測作業,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推動行業的專業性和完整性。在環境檢測第三方機構的發展中,我們必須要面臨的一個社會問題,就是大量第三方機構的涌現,勢必會對整個行業產生一定的沖擊。隨著時代的發展,最終留下的一定是制度更完善,專業性和公信力更強的檢測機構。因此,現如今的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需要不斷的完善現有的規章制度,為環境檢測程序和環節提供充足的制度保障。有了充足的環境檢測體系制度,在實際的檢測中,我們的專業人員自身的能力和技術也加能夠成熟發展,對于整體的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而言,是一種良性的推進,也更加有利于機構本身的市場化運作。因此,建立完整成熟的機構體系,需要我們不斷的為之努力。首先我們要建立健全環境檢測的市場體制,對線性的環境檢測體制進行改革和完善,讓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成為一個信息公開,內容公正的檢測平臺,與政府機構進行合作,接受政府部門的管控和監督。同時,加強政府的監管力度,不管是實驗室的資質認定,還是檢測市場準入,檢測人員的專業執業資格等方面,都進行有力地管控,對機構內的各個細節進行規范。
(二)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
在培養和提高第三方機構環境檢測人員的基本素質和綜合技術水平方面,我們可以通過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這方面入手。我國現如今的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中,具有品牌優勢和名人效應的實驗室屈指可數。這是因為很多環境檢測的第三方機構沒有優質的高端人才作為技術支持,這也就意味著在我國很多環境檢測的第三方機構在創新和研發方面是較為弱勢的。想要改善這一局勢,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和高效科研院所等人才聚集地進行合作,將這些人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同時也能夠有效提升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專業素質和核心技術水平。加強與相關科研院所的合作,是一種合作共贏的發展方式,不管是對于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而言,還是相關科研院所的可持續發展,都能夠產生有利的促進作用。
三、結語
隨著我國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的不斷增多和壯大,在未來,對于環境檢測市場的監管和制度的完善是必不可缺的。我們應當不斷的根據現有的環境檢測機構所存紕漏,逐步的改革和完善環境檢測的機構制度和檢測步驟。提高第三方機構環境檢測人員的專業性,培養整體工作隊伍的素質能力,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從而為推動我國環境保護事業不斷地發揮出自身積極良好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蔡學建,楊玲. 關于社會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樣品分析時效性的問題及建議[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9(11):92-93.
[2]徐春梅. 第三方環境檢測行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 質量與市場,2020(01):48-49.
[3]嚴濤.關于環保管理部門加強第三方檢測機構監管的思考——構建融入第三方機構的監管模式[J].低碳世界,2017(14):13-14.
[4]聞欣,張迪生,王合生,張哲海,陸芝偉.中國臺灣地區對社會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的管理與啟示[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4,26(0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