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芳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加深,傳統的教學思想和觀念已經不再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趨勢,特別是2016年教育部正式發布實施盲、聾、培智三類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在新課標背景下,我們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交互式教學符合新的教育理念,依托交互式教學培養聾生思維能力是提高聾校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交互式教學;思維能力
交互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從四個方面入手,注重生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師生與教材之間的信息交流,特別是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又增加了師生與多媒體之間的交流。交互式教學模式有效幫助學生在交流與反饋中習得知識、習得能力。
因此,我們依托交互式教學培養聾生的思維能力,達到提高聾校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是十分可取的。
一、學生與學生間交互,培養聾生交流思維能力
現如今,合作、交流的能力成為聾生步人社會、融入社會所必須具備的素質。作為新時代的一名特教數學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注重生與生之間的交流,并依托生生間交互培養聾生交流思維能力,實現聾校數學高效課堂,為聾生步入社會、融入社會打好基礎。
以《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為例,導入環節:老和尚做了三塊一樣大小的餅,矮和尚說:“我要一塊!”高和尚說:“我要兩塊!”胖和尚說:“我要四塊!”老和尚聽了,立刻把一塊餅平均分成四塊,取其中的一塊給了矮和尚;把第二塊餅平均分成八塊,取其中的兩塊給了高和尚;把第三塊餅平均分成十六塊,取其中的四塊給了胖和尚。問:哪個和尚吃的多?
首先,教師說:“現在老師真的有三個餅,請大家動手分一分,看看哪個和尚分得多?”然后,教師根據對學生數學能力的了解將其劃分成3個互助學習小組,讓學生動手操作進行該實驗,學生互相討論,互相交流,思維很活躍。通過開展小組內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學習,營造出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令學生產生飽滿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以愉悅的心情得到交流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教師與學生間交互,培養聾生創新思維能力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設一些新“疑問”,讓學生討論、動手操作、驗證、探索出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對培養聾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極大的幫助。同時,教師還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方針。依托師生間的交互模式,教師創設問題,學生解決問題,并在這一師生交互環節中,教師善于以啟發為手段培養聾生創新思維能力。
在學習了《平面直角坐標系》一課后,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平面直角坐標系的作用,以及優勢,教師設計了一個練習題,給出了一個生活場景,場景中有很多建筑物,讓學生應用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知識完成。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來設計自己的作品,學生們按照自己的思路和喜好進行初步的設計,這時大多數疑問得到了解決,教師又適時的拋出新的創設問題,在學生思考后,也給出了相應的啟示,并在教學中讓學生互相觀摩作品,互相吸取優點。隨著學生作品不斷的改進,建立了更合理的平面直角坐標系,標明了各建筑物的位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的設疑、啟發學生,學生同時也發現并解決了很多疑問,也從中體會到了一種成功的喜悅。最后學生的設計遠比教師最初設想的要好。
由此可見,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在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只有主動探索才會有創造。教師只要巧妙設疑,就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主動、活躍的能動狀態,從而充分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師生與文本間交互,培養聾生應用思維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數學知識已經成為各個學段課程體系中的重點教學內容,且具有較高的現實應用價值。作為教師,要善于挖掘數學課本中的生活情景,善于結合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采擷生活數學實例,將課堂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同時要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達到培養學生的應用思維能力,進而提升特教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以《多邊形的內角和》一課為例,首先,教師呈現給學生水立方的圖片,向學生介紹了水立方設計的由來,讓學生初步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從而令學生產生愉悅的學習情感。其次,通過測量、剪拼、類比、小組合作等形式得到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然后,學生應用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解決課本練習題,拓展題目----鋪地板,也是對多邊形內角和知識的一個應用。最后,以視頻結束本節課教學。視頻內容強調了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鼓勵學生學好數學知識,將來應用數學知識服務于社會。學生深有感觸,立志:雖身有殘疾但決不拖累社會。
教師與文本間的交互挖掘出課本中的生活元素,學生又將知識應用于解決課本練習和解決生活問題。充分體現了數學學科的現實應用價值,切實達到了培養學生的應用思維能力。
四、師生與媒體間交互,培養聾生抽象思維能力
聾生由于聽力受阻,抽象思維能力很弱,所以數學知識的學習,對聾生而言有很大難度。我們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依托師生與多媒體間的交互,將抽象知識形象化,降低聾生的學習難度,增強聾生獲取數學知識與技能的信心,實現培養聾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以《圖形的旋轉》一課為例,首先,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創設形象生動的畫面,讓學生從大屏幕中初步認識旋轉。既為學生認識旋轉奠定了感性基礎,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科之美。然后,利用智慧黑板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討論這些現象的共同點,通過教師與學生間的討論、交流,得到圖形的旋轉的定義,再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來認識圖形的旋轉的相關概念。這些抽象的定義、概念,通過多媒體的展示變的形象、易懂。
綜上所述,要實現聾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必須要依托于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因此,作為新時代的特教教師,要認真鉆研教學內容,了解聾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依托交互式教學模式,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令學生的交流思維能力、應用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得以培養,促進學生多方面的進步與成長,提高聾校課堂教學效果,為特殊教育的發展增添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壽寶.“新課標”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途徑[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8.(01):19
[2] 魯華山.《交互式教學模式及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0(14):164-165
本文為2021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依托交互式教學培養聾生思維能力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JCJYC21160504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