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燕
摘要:玉米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玉米栽培技術和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優良成熟的玉米栽培技術是保證我國玉米栽培質量和產量的關鍵因素。特別是在玉米栽培過程中,如果沒有成熟、優質的栽培技術,將極大地影響玉米的栽培質量。優良的玉米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也是當前我國玉米種植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本文從玉米栽培技術入手,探討了玉米栽培技術及玉米生長期病蟲害的防治,并提出了常見病蟲害的防治對策。希望能為玉米種植者提供相應的參考。
關鍵詞:玉米;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
玉米具有很多的優點,這種農作物具有很強的適應性,這種適應性主要體現在土壤環境和氣候環境方面,同時,玉米的成活率很高,產量可以得到保證,是一種旱澇保收型的農作物,由于玉米的這些優點,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種植人員需要使用相應的技術,這些技術的落實程度改為使用和操作,會直接地關系到玉米的產量,同時,還需要做好玉米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下文對此進行簡要的闡述。
一、玉米栽培技術
1.1玉米種子的選擇和處理
一般情況下,玉米種子的種植主要分為直接播種和移栽兩種,其中移栽的存活率較高,產量和品質也較高。在移栽前,種植人員需要播種育苗,在種子選擇過程中,需要選擇顆粒飽滿、大小一致的種子,剔除干癟的、質量較差的種子。提前使用溫湯浸種,提升種子的出苗率。在播種過程中,種植人員需要反復的翻均育苗的土壤,并在其中加入適量的復合肥,提升土壤的松軟度,促進種子健康生長,有效吸收水分。在育苗盤中育種時,種植人員需要蓋膜,保證種子生長的溫度在合理范圍內,隨時觀察育苗盤中的水量,一旦發現缺少,一定要及時灑水,滿足種子生長對水分的需求。
1.2進行合理的田間管理
如果玉米種植過密,植株較高,將會很容易出現倒伏和產量降低的情況。如果玉米種植過稀,將會大幅度降低土地利用質量和利用效率,與農業現代化生產的方向相違背。為此,種植人員在種植玉米前要做好田間管理工作,以以往種植經驗為基礎,將玉米種植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1.3選擇科學的玉米播種時間
在玉米栽種過程中,選擇合理的栽種時間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我國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不同,因此玉米栽種的時間也不同,為種植人員在玉米種植中要合理安排時間。需要注意的是玉米栽種的時間要與種植地區的氣候條件、玉米的生長需求相符,這樣才能提升玉米種植的產量和質量。提升玉米種植地區氣候條件利用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可以促進玉米的健康生長,保證玉米的根系發達,使玉米在生長過程中更好的吸收養分和水分。
二、玉米種植中病蟲害產生的原因
我國玉米種植的面積非常廣闊,廣泛分布在東北、華北和黃淮海地區,具有較高的產量和品質,直接關系到農民的經濟水平。縱觀玉米的生長周期,主要是苗期、穗期、花粒期三個過程,在整個種植階段,每個環節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病蟲害。結合自身多年對于玉米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的研究和思考,發現病蟲害產生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人為因素。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工業化程度越來越高,這就相應地帶來了較為嚴重的生態環境的破壞問題。另外,由于種植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業務能力偏低,造成施肥用量不甚合理,施肥方法過于籠統,這樣也會造成土壤的肥力難以發揮,從而導致病蟲害的問題層出不窮;二是自然因素。對于玉米生長過程進行分析,知其不可能脫離光照、水、氮磷鉀等營養元素,如果不重視這些方面,會在某個環節產生嚴重的病害,對玉米的質量和產量造成一定的影響。究其原因,大部分是由于在特定的環境下存在著大量的病蟲害繁殖問題。
三、玉米常見病蟲害防治對策
3.1玉米粗縮病
玉米粗縮病是一種通過蝽蟓傳播的病害,該病一旦發生,玉米生長速度變緩,其心葉的顏色變為白綠色,無法正常伸展。另外,粗縮病的發生還會影響玉米植株的抽穗及結實,導致其雄花無法完全發育。在實際栽培過程中種植戶還需及時除草,一旦發現病株立即拔除。
3.2紋枯病
玉米紋枯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該病害主要危害玉米近地面幾節的葉鞘及莖稈,導致莖稈出現腐敗現象,因輸導組織遭到破壞而影響水分以及營養的輸送,最終導致玉米的減產。要想對玉米紋枯病進行有效防治,首先要采取輪作換茬方式以避免重茬種植。在播種之前,采取浸種靈或者靈福合劑拌種,提高玉米的病蟲害抵抗能力。在玉米生長過程中,要合理施用氮肥,同時對玉米間距進行控制,保證良好的通風換氣條件,使紋枯病的發展環境遭到破壞。在田間管理過程中,一旦發現患病植株必須立即清理或者將病變老葉摘除,以防病害發生大范圍的蔓延。
3.3玉米螟
玉米螟是一種全球范圍內均存在的玉米蟲害,該蟲主要以第一代幼蟲蛀莖造成危害,3齡后蛀入莖稈蛀食雌穗。在玉米螟防治過程中,首先需要選擇抗蟲品種。在秋翻過程中要機耕滅茬,種植戶需要加強田間管理,增施農家肥,為植物根系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在玉米心葉期,通過敵敵畏乳油或者鋅硫酸乳油進行噴霧防治。
3.4地老虎
地老虎又被稱為地蠶或者土蠶,主要發生于秋季多雨時節,這是由于此時土壤較為濕潤,雜草數量較多,這種條件極適宜地老虎繁殖。地老虎的幼蟲會在地面將玉米幼苗的莖部咬斷直至植株死亡。
3.5玉米蚜蟲
玉米蚜蟲又被稱為膩蟲,是玉米生長過程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蟲害,一旦發生會導致玉米產量的降低。蚜蟲主要通過成蟲或者幼蟲刺吸植株以獲取汁液,附著于苗期玉米葉片的背部。一旦發生蚜蟲,輕者玉米植株生長較慢,重者植株會發生死亡。在大喇叭口期,不僅玉米蚜蟲的數量明顯增多,同時其雄穗的分枝上還會布滿黑穗。
結語:
玉米栽培技術和玉米病蟲害防治不僅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也是一個難以把握的技術問題。從目前國內玉米種植情況來看,玉米品種選擇和施肥方面還存在較大問題,這意味著我國玉米種植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快玉米種植技術體系建設,采用先進的栽培方法,搞好施肥,全面提高玉米種植質量和產量。
參考文獻:
[1]魏國軍.玉米栽培技術及常見病蟲害防治對策[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21,33(3):85-88.
[2]古力克孜·乃麥提.玉米栽培技術及常見病蟲害防治對策探析[J].農家科技(上旬刊),2020(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