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嬌
摘要:眾所周知,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直接關系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而農業水利灌溉模式與節水技術的運用,不單單可以節約水資源,同時對我國農業的發展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為此,在發展農業產業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水利灌溉模式與節水技術的運用。筆者針對農業水利灌溉模式與節水技術措施進行了探究與分析,希望對農業產業的發展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農業;水利灌溉模式;節水技術;有效措施
一直以來,我國對農業發展均十分的重視,農業一直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是在農業發展中也會浪費較多的水資源。為此實現農業與自然資源之間的和諧發展,非常有必要在農業發展中加強農業水利灌溉模式與節水技術的應用,以此減少或者避免不必要的水資源浪費。
一、農業水利灌溉模式
(一)渠道防滲模式
渠道防滲模式是農業水利灌溉模式之一,該模式的構建可以有效的防滲處理各種干渠、支渠,以此促使渠道可以更加高效的利用水資源。渠道防滲模式就是在農田邊緣的位置開挖一條用來輸送水資源的渠道,以此利用周邊河流或者水庫內的水資源灌溉農田,并可以合理的利用渠道壁來達到防滲的效果,以此盡可能的降低流動中水資源的浪費。正因為渠道防滲模式具有諸多的優勢,所以其在我國農業領域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并且一直以來都是節水技術的研究與發展方向。
(二)水利噴灌模式
自然情況下,水利噴灌模式的基本應用原理類似于抽水機,均是利用水壓將用于灌溉的水資源引入到相應的管道內,再利用灑水車將其運輸到田間,將噴頭打開后,水便會均勻的向土地噴灑,以此灌溉農田。水利灌溉模式表現出的優勢主要包括:占用的土地資源較少、省時省力,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應用弊端,那就是設備的成本較大,并且很容易被自然因素所影響。
(三)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模式
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模式,主要是利用低壓管道供水,該管道的形式為非敞開式。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模式不僅具有運輸簡便的優勢,同時工作效率也較高,并且后期維護較為容易,能夠大幅度的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四)微灌模式
微灌模式就是利用微灌設備與技術將水資源合理的輸送到田間地頭,接著借助灌水器將水流量控制在微小的狀態,濕潤農田的土壤[1]。微灌模式的類型主要包括小管出流、滲灌、微噴灌、滴灌等。在具體應用該灌溉模式的過程中,應該結合當地的地質條件具有針對性的選擇微灌模式的類型。微灌模式不僅可以達到均勻灌溉的效果,同時還可以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并且還可以與施肥有機結合在一起。當其微灌模式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那就是具有較高的專業性,需要裝配具有較高專業度的過濾器,并且滴灌器的口徑較小,如果不及時、恰當的清晰很可能會導致滴灌器口堵塞。
二、農業節水技術措施
(一)加強現代化科學技術的融入
現如今在發展農業產業時,一定要注重加強對水利灌溉的合理的設計與規劃,最大限度的降低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并盡量減少人力支出,以此實現對農業生產的科學、有效管理,提高水利灌溉的實效性。在建設水利灌溉工程的過程中,一定要全面的研究工程的規劃設計,選擇在恰當的位置建立水利工程,將現代化科學技術大力的融入到節約技術中。在發展農業產業時,為了實現水資源的節約,就必須全面建設節約水資源的項目工程,從多個方面協調農業節約技術的發展,以此進一步發揮節約技術的重要優勢。
(二)加強對節約技術體系的完善
農業節約技術的廣泛運用,雖然并不能從根本上很好的解決水資源浪費的問題,但是卻可以化解現階段我國部分地區水資源較為匱乏的難題。為了更好的開展農業抗旱工作,就需要全面擴大水利灌溉的覆蓋面積[2]。為此我國水利工程建設部門一定要樹立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大力支持農業節約技術科研工作的開展,不斷的完善節約技術臺體系,同時增加對水利工程建設的資金投入,以此為節約技術自身價值的發揮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科學的規劃與農業節水技術相配套的水利工程
為了大力發揮農業節約技術,全面的減少農業水利資源的消耗,降低與農業節水技術相配到水利工程的建設成本,就需要實施科學的管理,科學的規劃、設計與農業節約技術相配套的水利工程,提高工程建設的安全性。具體的措施包括:第一,確定節水工程的具體建設位置;第二,根據當其農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和水資源的具體利用情況構建節水保障制度,并加強對該制度的完善;第三,注重加強對節水工程結構的優化,以此實現農業生產與水資源的協調發展,切實的提高節約技術的效益。
(四)大力推廣節約技術
在發展農業產業的過程中,若想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減少水資源浪費情況的出現,就需要大力推廣節約技術。首先,需要加強雨水蓄水池的修建,以此全面填充雨水水位,以此更好的完成前期雨水的收集工作和后期的農田灌溉工作。雨水蓄水池的建設,不單單可以全面的增強農田土壤的涵養能力,同時還可以避免發生水土流失的情況,有助于提高農作物吸收水資源的能力,降低水資源的日常利用量[3]。另外,還需要大力增加節約技術的覆蓋面,最大限度的避免水土流失的情況,有效的控制水資源的蒸發率。大力推廣節水技術,不單單可以更好的實現對農田作物的保護,同時還能夠保證土壤的穩定性,促使水土保持較好的穩定狀態。
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從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地區在灌溉農田時存在嚴重的水資源浪費的情況,還有部分水資源較為匱乏的地區,存在農田灌溉不充足的情況。為了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對農業水利灌溉與節約技術引起足夠的重視。加強對不同農業水利灌溉模式的分析,根據不同地區農業發展情況和地質條件等選擇恰當的水利灌溉模式,以此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盡可能的減少水資源浪費情況的出現。并通過現代化科學技術手段的融入,與節水技術相配套水利工程的合理規劃和設計,充分發揮節水技術自身的價值,并加大農業節約技術的推廣力度,以此實現農業和水資源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袁秀萍.農田水利工程高效節水灌溉分析[J].農家參謀,2021(23):189-190.
[2]任學強.平遙縣農業節水灌溉規劃與水資源空間均衡分析[J].水利技術監督,2021(10):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