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遂營 張野
國家文化公園是我國文化領域新提出的戰略性文化工程,是我國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文化空間。國家文化公園“為我國首創,國際上并無先例可循,是對國家公園體系的創新”②,“是中國遺產話語在國際化交往和本土化實踐過程中的創新性成果,也是中國在遺產保護領域對國際社會做出的重要貢獻”③。我國的“國家文化公園”突破了國外的“國家公園體系”,是我國國家公園體系中的新類型。當前,黃河、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正迎來建設高潮,亟須尋找和破解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
一、國家與人民:明確國家文化公園高質量發展的兩個維度
國家文化公園從表面上看,是對國外提出的“國家公園”概念體系的創新;從實質上看,則是著眼于解決中國文化問題和彰顯國家文化形象,對中國特色“國家文化公園”體系的建構。國家文化公園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一定要明確“國家”和“人民”兩個維度。
1.從國家的維度看
一要充分體現“國家發展理念”。國家文化公園要充分體現國家最新和最重要的發展理念,其核心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創新方面,要緊扣國家重大文化戰略、文化旅游融合需求、文化科技融合趨勢,堅持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在協調方面,要統籌協調多區域、多部門、多領域、多層次間的復雜關系,堅持“保護與發展的統一”“公益與市場的統一”1等;在綠色方面,要圍繞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健康中國”戰略,提供有益群眾健康的生態環境和舒適空間,推行綠色生活方式;在開放方面,要形成開放式的空間格局和開放式的管理服務,并“適應國際化和普遍化,促進世界文化之間的交往和文化多樣性的保有與存續”2;在共享方面,要聯結“國家-社會-社區-市場”,堅持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二要充分體現“國家戰略定位”。國家文化公園應著眼“文化強國”戰略目標,推動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更“強”,文化軟實力更“硬”,國際文化影響更“廣”,文化強國地位更“高”。國家文化公園要有高起點定位,宜突出“6個定位”,即中華文化基因庫的倉儲區、中華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核心區、中華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承載區、中國文化形象展示的樣板區、中國公共文化休閑的示范區、中國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先行區。
三要充分體現“國家文化形象”。國家文化公園是象征國家精神的重要載體3。國家文化公園的出現,意味著國家文化形象以新的載體形式進行表達和傳播。國家文化公園要從國家意志出發,用文化標志物來形塑國家文化形象,用典型文化符號來表達國家文化形象,展現“國之大者”。國家文化公園能否作為中國文化標志,能否發揮出價值引領作用,這是其中的關鍵。
四要充分體現“國家治理水平”。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和管理必然面臨一系列復雜矛盾問題,如統籌城鄉之間、區域之間、部門之間的關系,協調政府、社區、社會組織和市場之間的關系,平衡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利用之間的關系,處理本地居民與外地游客之間的關系,應對內部凝聚精神力量與外部擴大文化影響之間的關系等。其中,國家文化公園的認定標準、管理機構、運行機制和法律保障,是亟待破解的關鍵問題,也是對“國家治理水平”的考驗。只有在國家文化公園治理中充分體現“國家治理水平”,促進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善,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2.從人民的維度看
其一,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國家文化公園要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可進入的機會和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依靠人民群眾力量來規劃、建設和管理,并把廣大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評判標準。例如,可動員社會力量投入建設資金、參與文化遺產守護認領、參與文化價值共創等。
其二,充分體現“以群眾生活為重點”。國家文化公園不能脫離群眾,要融入民族和社區,貼近群眾的生活,體現“當代生活所散發的環境品質和人間煙火”4。國家文化公園要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示中華文化,推動文化價值普及化、文化供給普惠化、公共休閑服務均等化、智慧旅游服務遍在化、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充實化,從而滿足更多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空間與內容:切中國家文化公園高質量發展的兩個肯綮
國家文化公園是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既要有體現中國精神、中國風格、中國魅力的傳統文化內容,也要有體現新時代、新理念、新特色的文化內容。
從空間來看,國家文化公園涉及帶狀空間的不同區段,以及世界遺產地、古都古城古鎮古村、大型文化遺址、文物保護單位、公園綠地、風景名勝區、旅游景區景點、文化場館、文化產業園區、城鄉社區等諸多空間形式,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空間體系。例如,黃河沿線有2122項國家級文保單位、45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81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138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327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4227個A級旅游景區5,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面臨空間選擇上的諸多困惑。如何劃定空間邊界,明確空間主體功能,協調空間內外聯系,建立空間管理體制,構建空間發展模式等,都是國家文化公園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從文化內容來看,國家文化公園要有充實的文化內容和充足的文化產品供給,才足以促進中華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和國家文化繁榮發展。國家文化公園最重要的文化內容是文化遺產。一方面,要優化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如增加農業文化遺產6、水利文化遺產等;另一方面,要活化文化遺產,而發展文化旅游是其重要方式。國家文化公園要彰顯核心遺產的價值,形成從核心遺產到一般文化內容的價值延伸。更為關鍵的是,國家文化公園要有高質量的文化內容生產,需要優質文化作品、文化產品和文化業態的支撐。國家文化公園要推進的文化內容生產,不是一般文化內容生產,其核心和關鍵是文化遺產的創意活化。
三、守正與創新:把握國家文化公園高質量發展的兩個基點
國家文化公園既要“守正”,又要“創新”。守正即堅守正確政治方向和基本道德立場,堅持正確價值引領,遵循歷史客觀規律。創新是國家文化公園的發展動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在守正方面,國家文化公園要堅守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向,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文化內容的引領,凸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展現新時代的新精神風貌。例如整體設計上,強化中華傳統美學風格;文化展示上,突出歷史事實、家國情懷、“紅色精神”和中國范例;文化產品上,體現“國潮風”和“正能量”等。國家文化公園還要立足于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現實,避免陷入建設中的誤區1,尊重空間發展和文化發展的規律,在“守正”中推進高質量發展。
在創新方面,國家文化公園要在傳承和借鑒中創新,在整合和轉化中發展。一方面,借鑒國內外國家公園發展經驗,如重視社區參與,游客管理先行,注重公益教育2,等等;另一方面,推進管理體制、法律體系、文化安全體系、文化遺產保護機制、知識產權制度、運行機制、發展模式、技術手段等方面的創新。例如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和多元化資金保障機制3,健全文化安全機制,實施分區段綜合管理,營造文化旅游新場景,探索文化基因解碼技術,融入“元宇宙”技術,等等。
國家文化公園高質量發展是立足國家和面向人民的新發展,是文化空間和文化內容的再生產,是守正中的再創新。國家文化公園作為新時代產生的大尺度、高等級、高定位、高品質的文化空間,注定要肩負起更多的文化使命。我們的愿景是:因為有了國家文化公園,大眾多了“讀懂中國”的機會。
(第一作者系該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二作者系該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通訊作者;收稿日期:202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