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林虎

摘 要:多年來,技工院校的招生工作一直面臨著一些困難。反觀這兩年,各地技工院校的招生工作基本渡過了困難時期,呈現日漸向好之勢。技工教育的春天已經到來。
關鍵詞:技工教育? ? 招生工作? ? 創新
筆者從事技工教育30年來,專職負責招生工作也滿15年,經歷了技工教育在計劃經濟時期的繁榮興盛、市場經濟初期的茍延殘喘,到現在的初見起色。招生工作也從來者不拒求生源到擇優錄取選學生,從規模擴張保生存到質量提升強內涵,從舉步維艱到日漸向好,個中辛酸喜樂深有體會。下面就近5年的招生工作談一下筆者的看法,由一斑窺全豹,通過對招生工作前情與現狀的分析、遠景的展望,使人們對技工教育充滿信心。
一、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的前情
前些年技工院校的招生工作困難重重。有的學校完不成招生計劃,更談不上規模;有的學校雖然完成了招生計劃,也有了一定的規模,但生源質量參差不齊。數量和質量成為招生工作中的主要困難,嚴重阻礙了技工教育在內涵建設上的發展。造成這些困難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一)社會對技工教育存在認識上的偏見
在經濟起步階段,國家部分企業發展能力弱,生產環境較為落后,員工薪資待遇差、生活保障不健全,社會對企業的就業環境不認可。而技工教育是為企業培養一線技術人才的,這就導致技工教育被動地處于一種尷尬的地位。家長想方設法地讓孩子上高中,讀大學,謀劃著讓孩子畢業后能夠到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單位工作,影響了技工院校的招生。
(二)技工教育質量得不到企業的認可,吸引不到社會各階層的關注與重視
計劃經濟時代,部分大型企業有自辦的技校,通過技校招收新工人、培訓老員工,有一整套完整的適合企業發展和需要的培養方案。政府也開辦了勞動技工學校,為當地補充培養了一批技術人員。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企業辦的技工院校歸屬到地方政府進行管理,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第一,目前大多數技工院校與中職學校的培養形式、培養目標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原來的按需培養的學徒工變為現在的按需分配的學制生,提高了理論水平但是降低了實踐應用能力。
第二,企業的崗位要求與部分技工院校的教學、設備、技術不同步,學生在學校掌握的技術達不到與企業無縫對接,必須重新培訓才可上崗。
第三,部分技工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與企業用人標準脫鉤。學校按教學大綱培養的批量技術人才,學生掌握的技術、理論、理念、文化等與企業的實際需求不對等,沒有實現校企合作、共同培養。
(三)招生辦法缺乏創新
傳統的招生方法基本上有以下兩種:
一是全員招生。把招生計劃按級別分配給教師,招生完成情況與教師的績效、評優、晉升掛鉤;讓教師發動學生,招生情況與學生的社會實踐實習成績、評優干、評優團掛鉤。
二是全方位宣傳。把大量資金花在各種宣傳上進行招生;印制、發放大量各式各樣的宣傳材料。
二、技工院校招生的近況
目前,各地技工院校的招生工作基本度過了困難時期,正在逐漸向好。單從這兩年的招生數量上看,大部分技工院校招生計劃都能順利完成。招生規模也基本穩定,部分技工院校規模仍在擴大。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國家對職業、技工教育重視,連續出臺了促進職業技能教育發展的政策
近兩年,各地行政部門嚴格控制職普比例。技工教育生源充足,生源質量得以保障。邢臺技師學院近幾年的招生數據見下表。
從數據上分析可以得出:
一是應屆生比例逐年穩定提高,說明初中起點學生的家長已經主動為學生選擇技工院校。
二是優秀生比例連續四年占比超過60%,尤其是2021年高達92%,說明技工院校招生工作開始擇優錄取了,技工教育走過了保規模求生存的階段,迎來要質量謀發展上內涵建設的大好時期。
三是高中畢業生來了,連續四年完成高中生招錄計劃。在我國,高中生都是奔著讀大學去的,考不上就復讀,直到考上。高中生選擇讀高級工或技師,足以證明,經濟發展需要高新技術,高新技術的突飛猛進對產業工人有了更高技能的需求,引導了社會就業觀念的轉變和對技工教育渴求。
(二)我國經濟穩定發展,高新科技企業增多,需要更多的有專業技能的人才
技工教育的發展促進了人才隊伍的更新換代。企業渴求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就業日益向好,高薪就業、體面就業、穩定就業正逐步實現。由此,社會對技工教育有了新的認識,技工院校也受到了社會的歡迎。
(三)技工院校更加重視自身的建設
原來的技工教育受冷落,是社會、學校、企業等多層次的原因。而現在市場對技工教育需求旺盛,促使技工院校轉移工作重心,由為了生存而招生轉向為了發展而招生。硬件設施、教學設備逐步更新,辦學方向、辦學理念、管理模式等內涵建設日益完善,催生了一批全國、全省知名的技工院校,技工院校的吸引力逐年提高。
(四)招生手段不斷創新,辦法更有吸引力
以邢臺技師學院為例,談一下招生手段和辦法上的改革,借以拋磚引玉。
一是改變傳統的招生宣傳形式和內容。過去宣傳是為招生而宣傳,在招生關鍵時期發動全體師生進行廣泛宣傳。現在,邢臺技師學院把宣傳形式融入到各級各類社會公益活動中,把招生季宣傳創新為全時段宣傳,把宣傳內容更新為技工教育和技能人才政策的宣傳,引領爭做大國工匠的社會風尚,為技工院校和技工教育的大好前景搖旗吶喊。
二是把開展進中學入班級宣傳活動,變為送(技能)課進中學,或請學生來邢臺技師學院參加技能體驗營活動。結合中學開設勞動技能課的要求和缺乏相關師資、設備的現實情況,發揮技能教育自身優勢,與中學開展合作,開展送課進校、送服務進校等相關活動。既解決了中學的實際困難,工作有了亮點,也宣傳了技工教育和技師學院。
三是取消全員招生制度,把邢臺技師學院的宣傳工作分解到與邢臺市各級職能部門相關聯的科室。具體做法就是通過與相關職能部門(人社、扶貧、婦聯、衛健委、工會、殘聯等部門)的合作,借助職能部門的扶助扶貧項目,搭建互利互助平臺。如與婦聯合作“巾幗建功”項目。婦聯有大量的短訓和學制生源,邢臺技師學院提供包括建功項目、場地、師資、設備、技術、就業等一條龍技能幫扶的服務。這種合作平臺,幫助職能部門提升政績,也增強邢臺技師學院的社會影響力和各行業系統的號召力,也為順利完成招生計劃多了幾分保障。
四是堅持依靠辦學實力吸引生源的建設方向。堅持兩手抓,既加大硬件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又提升內涵建設,跨入國家一流技師學院行列。這幾年,邢臺技師學院借助國家發展職業教育之東風,在當地領航發展、快速崛起。邢臺技師學院環境好、管理科學規范;教學設備先進、師資專業水平高、教育教學成績突出,在世賽、國賽等各種大賽都名列前茅,斬獲了上千項國內外大獎;合作企業優秀,學生學有所成、就業率高、就業穩定。邢臺技師學院做到了政府滿意、學生家長滿意、企業滿意,社會口碑好、信譽度高,學生家長自然把邢臺技師學院作為了就讀首選。
三、展望技工院校招生的遠景
近年來,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科技水平日新月異。企業的生產經營中高新技術占比越來越高,對普工的需求占比降低,而對技術工人的需求量卻逐漸加大。技術工人緊缺現象正從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擴散至發展中的中西部地區,從季節性演變為經常性。有關機構調查了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勞動力市場,發現西方發達國家的高級技術工人占比遠高于中國,困擾中國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就是缺乏高級技術工人。為此,國家連續出臺促進職業技能教育的指導性文件和措施。
一是國家接連出臺了《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等政策,完善了技術工人培養、評價、使用、激勵、保障措施,提高了技術工人待遇和社會地位,增強了技能人才職業榮譽感和獲得感。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開宗明義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二是2019年、2020年我國連發高職擴招令,兩年分別擴招116.4萬人和157.4萬人,來自中職和技工院校的生源成為擴招主力。這一舉措為技工院校學生打通了學歷提升的通道,解決了技工院校學生的后顧之憂,使得技工教育更加有吸引力。
目前,全社會對技工教育的支持合力已經形成,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方案也逐步落地。各地各級技工院校硬件保障、內涵建設也在大幅度提升。招生工作正在從量變到質變,從保規模向要質量轉變,擇優錄取將是技工院校招生的常態,技工教育的春天已經到來。
(作者單位:邢臺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