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個月來,西方媒體一直炒作烏克蘭可能爆發戰爭的消息。那么,這場戰爭爆發的可能性有多大?烏克蘭局勢的主要玩家——俄羅斯、美國、歐盟、烏克蘭以及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誰需要在烏克蘭發動一場戰爭?
近日,俄羅斯報紙網發表了題為《不安寧的日子》的文章,作者系俄財經大學副教授格沃爾格·米爾扎揚。
文章指出,幾個月來,西方媒體一直炒作烏克蘭可能爆發戰爭的消息。從西方媒體發表的文章看,這場戰爭將由俄羅斯發動,俄羅斯將“入侵”烏克蘭。俄羅斯則有不同的觀點:莫斯科談到西方或烏克蘭進行軍事挑釁的可能性,包括烏克蘭軍隊企圖占領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那么普通民眾相信哪一邊?哪邊都不信。與其談論信任,不如分析烏克蘭局勢主要玩家(俄羅斯、美國、歐盟、烏克蘭以及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動機,分析并搞清楚哪方需要一場戰爭。
俄羅斯對發動烏克蘭戰爭并不感興趣
文章稱,看起來俄羅斯似乎需要一場戰爭,借助這場戰爭,普京總統可以一石二鳥。首先,俄羅斯領土至少可以增加兩個新主體(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甚至還可能接收烏克蘭其他地區。其次,普京將向西方展示其地緣政治力量。這表明,他關于美國和歐盟不得插手前蘇聯地區事務的警告應該得到認真對待。而且,如果與美國的談判沒有進展,莫斯科會以其他不那么具有外交性質的手段解決安全問題。采取一石二鳥策略的原因似乎也無懈可擊——為了保護居住在烏克蘭的50萬俄羅斯公民的生命。
然而,如果看得更深一些就能發現,莫斯科對發動烏克蘭戰爭并不感興趣。已經擁有的東西不可能再得到第二次——除了官方形式之外,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實際上在所有層面已經融入了俄羅斯,它們不會再回歸烏克蘭。至于彰顯地緣政治力量,俄羅斯現在不需要了,因為與美國的談判有了進展。1月10至12日,俄羅斯與美國和北約舉行了一系列會談。雖然沒有達成妥協,美方未來也不會采取令局勢升級(導致俄羅斯要以軍事手段回應)的舉動。
對美國而言,需要這場戰爭的是拜登政府
文章分析稱,就本國利益而言,美國似乎正巧需要這場戰爭。倘若推動烏克蘭當局嘗試在頓巴斯(烏克蘭最大的煤炭基地)發動閃電戰,并遭到俄羅斯軍隊進入烏克蘭領土的反擊,美國就有理由對莫斯科進行包括技術禁運在內的最嚴厲制裁。
上述場景還可以打斷俄羅斯與西方的談判,并在今后幾年令“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深陷沼澤。然而,美國對頓巴斯戰爭(2014年2月起在烏克蘭東部和南部的戰爭,由俄羅斯控制在烏克蘭東部和南部的俄語地區的親俄勢力與烏克蘭政府軍交戰)的興趣也被嚴重夸大了,這對它不會有任何好處。美國可以在沒有戰爭的情況下實施制裁。美國自身也需要與俄羅斯進行談判,以緩解緊張局勢并騰出資源來解決更重要的任務——遏制中國。更準確地說,需要上述因素的是拜登政府。美國現在還有很多看不清現實的政客,他們還在堅信美國有能力同時與莫斯科和北京發生沖突。
一旦發生戰爭,歐洲將成主要輸家
文章稱,至于歐盟,一切都很簡單——一旦發生戰爭,歐洲將成為主要輸家。
一旦在烏克蘭爆發戰爭,那些被教導憎恨俄羅斯的烏克蘭難民將涌入歐盟國家的領土。歐洲國家將被迫切斷與俄羅斯的剩余聯系,并為此損失大量金錢。美國將把軍隊(包括更多核武器)部署在歐洲國家的領土上,之后歐盟將成為俄羅斯武器瞄準的目標。歐盟將失去俄羅斯這個可靠的天然氣供應商。
最終,戰爭將凸顯歐洲政治上的軟弱無能。
此外,對于面積很小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來說,戰爭只會帶來巨大的犧牲。
戰爭唯一的重大受益者是烏克蘭
最后談談烏克蘭。文章指出,任何頭腦清楚的讀者都會說,烏克蘭當然不需要戰爭,烏克蘭領導人不是受虐狂,不會邀請俄羅斯人開戰。然而,如果權衡一下動機,想想如果發生規模有限的戰爭,烏克蘭會失去什么?已經不屬于它的頓巴斯嗎?由西方提供的一些資金嗎?除此之外還有什么?
事實上,沒有別的了。但烏克蘭會收獲很多,例如,新的一攬子反俄制裁,俄羅斯與西方談判進程的中斷(畢竟,如果拜登和普京達成協議,那將是以犧牲當前烏克蘭的利益為代價的)。最后,這有助于動員烏克蘭民眾團結在總統澤連斯基周圍,他迫切需要靠“阻止俄羅斯入侵”的英雄氣概來提升支持率。
文章最后得出結論,這場戰爭唯一的重大受益者就是烏克蘭。
(《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