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雖然已經過去一個甲子,但它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淡忘,一代又一代的軍人、軍迷始終對這次反擊作戰抱著濃厚的興趣。尤其令中外許多軍事專家、研究者著迷的是:我軍首戰為何能全殲印軍王牌旅?
為紀念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60周年,西藏軍區司令員、開國中將張國華的女兒張小康在采訪當年參戰老前輩、搜集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組織戰史研究者一起編寫了《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一百問》,全景式反映了這次反擊作戰,特別是講述了英雄、功臣、烈士、傷員等前線指戰員和支前民工可歌可泣的戰斗事跡。
這場戰爭雖然已經過去一個甲子,但它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淡忘,一代又一代的軍人、軍迷始終對這次反擊作戰抱著濃厚的興趣。
尤其令中外許多軍事專家、研究者著迷的是:我軍在兵力、火力并不占多大優勢的情況下,怎么能在短短幾天內就殲滅了印軍最精銳的王牌部隊?我軍為什么在勝利之日主動回撤,并主動釋放印軍俘虜、交還戰繳武器裝備?
“只能打好,不能打壞”
1962年10月6日,為了打擊印度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保衛中國西南邊疆的安全,創造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條件,中共中央作出決策:對印度軍隊的進攻堅決予以反擊。
10月8日下午,在中南海頤年堂,毛澤東召集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陳毅、賀龍、聶榮臻、羅瑞卿開會,討論中印邊境沖突問題。這是黨中央研究部署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
毛澤東在會上說:“多年以來,我們采取了許多辦法謀求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印度都不干,蓄意挑起武裝沖突,且愈演愈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魯非打不可,那我們只有奉陪了,來而不往非禮也。俗話說不打不成交,也許我們反擊一下,邊境才能安定下來,和平解決邊界問題才有希望實現。但我們的反擊僅僅是警告懲罰性質,僅僅是告訴尼赫魯和印度政府,用軍事手段解決邊界問題是不行的。”
會上,毛澤東問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聽說印度軍隊有些戰斗力,能不能打得贏?”張國華堅定地回答:“打得贏,請主席放心,我們一定能打得贏。”
中央軍委對于首戰極為重視,在給參戰部隊的指示中特別要求:“此次對印度反動派作戰,事關國威、軍威,務求初戰必勝,只能打好,不能打壞。”
“你們在24小時內消滅了1個旅”
鑒于印度軍隊已做好大規模武裝進攻中國的準備,解放軍總參謀部于1962年10月8日向西藏軍區發出了殲滅侵入克節朗地區的印軍的預先號令。中央軍委決定,以印軍主力入侵的克節朗地區為全線主要反擊方向,集中西藏軍區主力約兩個師的兵力,在西藏軍區前指的統一指揮下,對侵入克節朗地區的印軍實施反擊。
這次戰役是中印邊境主要方向自衛反擊作戰的第一個戰役,首戰成敗與否,對反擊作戰的全局關系極大。張國華深思熟慮后,提出了首戰殲滅印軍王牌部隊步兵第7旅的方案。
10月20日,我軍發起克節朗戰役總攻。由于作戰部署周密,進攻準備充分,達成了戰役的突然性,特別是廣大指戰員英勇善戰,戰役迂回包圍與戰術分割包圍相結合,從敵人薄弱的側后實施主要攻擊,原來計劃的以3天時間完成的作戰任務,不到1天就勝利完成了。
擔任戰役預備隊的第11師主力還未來得及使用,克節朗地區的印軍即被我軍殲滅。印軍步兵第7旅旅長達爾維準將被我軍抓俘后說:“你們在24小時內消滅了1個旅,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殲滅克節朗地區的印軍后,西藏軍區前指奉中央軍委命令,乘勝越過“麥克馬洪線”,攻殲棒山口之敵,連日實施戰役縱深追擊,一舉攻占了達旺。這也就在事實上否認了非法的“麥克馬洪線”,進一步表明了達旺等藏南地區是屬于中國的領土。
我軍為什么在勝利之日主動回撤
就在印度陷入絕望之際,1962年11月21日,中國政府宣布自11月22日零時起,全線停火撤軍。
12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向參加自衛反擊作戰的部隊下發了《反擊入侵印軍作戰定名問題》的電報,其中明確規定:關于此次反擊入侵印軍作戰定名的問題,為了便于對內、對外統一使用起見,現確定全名為“中印邊境東(西)段自衛反擊作戰”。
自此,全軍按照總參謀部的規定,統一使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這一定名。
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中,我軍共殲滅印軍8853人,其中擊斃4885人、俘虜3968人。我軍犧牲722人、負傷1697人,無一人被俘。殲敵人數與我軍傷亡人數之比為3.7:1。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為促使中印邊界問題得以公平合理解決,站在自衛的立場上,在中印邊境地區進行的反擊入侵之敵的正義戰爭。
我軍奪取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的完全勝利,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在軍事上,我軍完勝,徹底粉碎了印度侵略者的猖狂進攻,殲滅了印軍參戰部隊的主力,在東段以實際行動否定了非法的“麥克馬洪線”,鋒逼中印邊界傳統習慣線;在西段拔除了印軍全部入侵據點,收復了全部失地。這一仗大揚國威、大振軍威,打出了中印邊境至今60年的和平局面,形成了我軍對印軍的巨大心理優勢,奪取和保持了我軍在中印邊境的主動權。
在政治上,這次自衛反擊作戰沉重打擊了印度尼赫魯政府的地區霸權主義和擴張主義政策,迫使印度不得不拋棄尼赫魯政府頑固堅持的“中印邊界問題不談判”、印度單方面要求甚至訴諸武力擴張領土的政策,而按照中國的主張坐下來對邊界問題進行和平談判。
在外交上,這次自衛反擊作戰徹底揭露了尼赫魯政府奉行強權政治、投靠帝國主義的本質,撕掉了尼赫魯“不結盟”的面紗,打破了其當“盟主”的夢幻,伸張了正義。特別是在我軍完勝后,我國政府決定單方面主動停火和后撤、主動釋放全部被俘印軍官兵、主動交還戰繳印軍武器裝備和物資的震世之舉,使誰要戰爭誰要和平的真相更加大白于天下,贏得了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贊揚以及國際輿論的強烈反響。
(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