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妮 李永福
摘 要:明清時期,晉商盛極一時,在中國商業史上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也在實踐中形成特有的晉商精神。窮則思變的艱苦創業精神、義利并重的誠信經營理念、血緣地緣延伸的群體意識、敢為人先的開拓創新視野,是晉商取得成功的人文因素。文章對晉商精神進行了解讀,并挖掘了其現代價值。
關鍵詞:多維晉商精神 養成機制 現代啟示
中圖分類號:F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1-043-02
晉人善賈,經商歷史悠久。堯舜禹時期商業活動開始出現,先秦時“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商業交易場景隨處可見,在唐宋得到初步發展,明清晉商發展達到鼎盛,其“足跡遍于天下”,成為十大商幫之首。其在發展中積淀的晉商精神是晉商成功的動力源泉,也是當下山西人傳承與發揚的文化精髓。李克強總理曾提出“晉商精神是無形的,不同于自然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山西人的優秀品德,也是華夏精神的精髓”。
一、窮則思變的艱苦創業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晉商在商界異軍突起的精神支柱之一。山西人窮則思變,利用“天時”機遇、“地利”優勢,創造了數百年的商業佳績。
1.克服惡劣的自然環境。山西地貌復雜多山,條件惡劣,晉商不畏艱險,憑借自強不息精神萬里行賈。地形封閉,易守難攻,為山西鑄就天然庇護。因此,在歷朝歷代戰亂頻仍之時,社會安定。災民大量流入山西致人口暴增。為滿足生存,人們大肆毀山林造田,導致環境破壞,自然災害高發,土地無法供給?!懊褚允碁樘臁保钏龋轿魅藦氖⊥膺\送糧食,從而開始經商。乾隆年間的《太谷縣志》記載:“陽邑(太谷)民多而田少, 竭牛年之谷, 不足供兩月”[1]。故耕種之外,咸善謀生。
2.善于利用政策的優勢。作為商幫之首的晉商隨明初“開中制”興起。明代在北部筑起防御屏障以應對北部蒙古勢力,兵馬眾多,巨額糧餉供應成為問題。為解決軍費矛盾,明王朝實行開中制,“召商輸糧而與之鹽,謂之開中”[2],這一制度最先在山西兩邊鎮實行,晉商近水樓臺,抓住機遇,成為納糧中鹽的首批商人。明代“隆慶和議”,開放邊境貿易,允茶馬互市。由于北部游牧區與南部中原兩地生活物資的互補性,貿易往來頻繁,“路當孔道”的山西充分發揮地理位置的優勢,成為茶馬互市的主要力量,從中謀利。
3.沖破思想禁錮的藩籬。中國傳統社會崇尚“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重本抑末一直是封建時代的主導思想。晉商的創業始祖不甘生活貧苦,突破思想的藩籬,尋求新的道路安身立命,憑借勇氣,不僅通過經商養家糊口,更是主張習商從商,“以商為榮”的社會價值觀得以實現[3]。舉例言之,由商起家的榆次常氏,有“世兼儒賈為業”[4]之稱,商學兼重,缺一不可,由此鑄就常氏百年基業。
二、義利并重的誠信經營理念
誠信至上、義中取利體現了晉商高尚的職業道德。晉商能夠在眾多商業群體中崛起,與他們重信譽,講義氣有很大關系。
1.義利合一。山西人崇敬關公,尊崇仁義忠勇的關公精神,在實踐中形成了義利合一的經營理念。商人皆為利往,想獨占鰲頭,然而晉商的過人之處在于能夠做到“義利分明、義薄云天”[5]。山西票號匯通天下,從不攙行奪市,甚至同行出現危機時,會助其渡過難關。晉商的眾多會館中擺放著關公圣像,提醒商人謹記“關公精神”,自我約束。晉商受中華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參與捐資助學、賑濟貧民,弘揚了家國天下的情懷。
2.誠信經營。誠信至上是晉商精神的重要內涵,梁啟超曾言“晉商篤守信用”[6]。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中,“貪賈三之,廉賈五之”[7]體現為薄利多銷,晉商皆認此言,取之有度。喬致庸主張“人棄我取,薄利廣銷,維護信譽,不弄虛偽”[8]。晉商把道德和利益相結合,主張顧客至上,童叟無欺。晉商靠著良好的商業德行,贏得了眾多顧客的青睞。
三、血緣地緣延伸的群體意識
晉商獲得的成就得益于所推崇的團結協作、同舟共濟精神。晉商以地域、宗族弟兄為紐帶結成商業群體,以會館、聯號、相與為載體衍生出互助互惠的群體意識。
1.設立會館。晉商重視群體力量,在全國廣建會館,集辦事、招待、救濟、拜神等多功能于一體。首先,在會館中,晉商人共商經營策略,并且制定行會協議,要求同鄉之間不得惡性競爭,要謀求共同發展。其次,經商在外的晉商經常在會館歡聚一堂,聯絡感情。最后,在同鄉人利益受到威脅時給予有力支持。眾所周知,晉商團結一致施壓官府抵制牙行勒索,堅定地維護了晉商的利益。
2.實行聯號。晉商大商號多實行聯號制,總號設在故里,分號遍及海內外重要商埠。國內外80多個城市均有晉商分號,享譽天下。各商號自負盈虧、信息共享,嚴禁分號間相互打擊與排斥。管理中既絕對放權,又相互支持,充分地激發了員工的能動性,晉商才能經歷數百年商海沉浮而不倒。最負盛名的太谷曹家將經營范圍從中國擴展到國外莫斯科,令人矚目。
3.慎待相與。相與即晉商結交的生意伙伴,關系確立直至始善終。建立相與的商號會關照彼此生意,即使對方突遇變故,也不會趁人之危,落井下石,而是鼎力相助,并引以為戒。譬如,大盛魁商號在其相與天亨玉商號掌柜王盛林處于破產邊緣,僅憑借貸維持商號時,慷慨解囊,借其銀三、四萬兩,天亨玉才得以渡過危機,改字號為天亨永繼續經營。1929年大盛魁有難時,王盛林不顧眾人的反對呼聲,堅持己見,襄助大盛魁,這段相互攜持的經歷與關系被傳為佳話。
四、敢為人先的開拓創新視野
晉商善經營,不斷提出新穎的管理和用人制度,其創立的學徒制、股份制、經理制,解決了商業本身的管理問題,對晉商的興盛起決定作用。
1.學徒制。晉商打破了傳統的家族繼承制,跳出血緣關系的界限,解決了人力資源問題。學徒是商號的重要骨干力量,選拔流程嚴格。除此之外,學徒入號還需有聲望的人作為擔保,保證信譽清白。成為學徒后,將經過專業技能和道德操守的培訓,同時制定號規約束學徒,如若違反規定,一律辭退,不再任用。學徒練就業務本領的同時,為企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2.經理制。晉商敢為人先,采取“經理制”,財東與掌柜的關系得到巧妙處理。晉商分號數量眾多,規模龐大,傳統的經營方式管理效率低、成本高?!敖浝碇啤睂⒔洜I權和所有權在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上分離,構建起運行有序、規范高效的管理機制。財東與掌柜雙方彼此信任,建立良好的雇傭關系,既為東家贏得利潤,也從中實現自身價值,實現雙贏。
3.股份制。在經營管理方面,采用人身頂股制,商號的發展動力問題迎刃而解。人身頂股制是商號對員工的特色獎賞,股份劃分為身股和銀股兩種,出資者稱銀股,貢獻勞力者占身股,商號分紅按其總數平均分配。這種創新管理方式把勞動者的利益和企業的收益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勞動者的積極性,推動了晉商企業的發展,促進了勞資關系的協調。
五、晉商精神的現代啟示
我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山西經濟建設刻不容緩。回溯晉商歷史成就,晉商培育的商業倫理,對山西經濟亦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新時代的山西人,要汲取早期晉商的智慧,為山西經濟注入新活力。
1.誠信教育,提升國民素質。誠信是開展一切商業活動的前提,在各個時期都具有適用性。晉商堅守誠信,商業成就問鼎全國。誠信是市場經濟的“黃金規則”[9],當今時代,部分企業家追求利益至上,背信棄義,嚴重擾亂經濟秩序,成為經濟發展的絆腳石。目前,山西經濟發展處于轉型攻堅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對企業贏得全民信任至關重要。因此,要加強誠信教育,提升全民素質水平,將誠信文化融入企業中,建設誠信、規范有序的市場。
2.艱苦奮斗,重塑新輝煌。中華民族素以艱苦奮斗著稱,晉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山西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當代企業家應學習先輩們勤勞刻苦的創業精神。在新時代,安于現狀,就會失去奮斗的意志,長此以往,難以取得長足發展。經濟振興轉型時期,國家和政府出臺大力支持經濟發展的新政策,面對營商環境的改善,山西經濟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企業家應富于冒險精神,敢闖敢干,在萬千洪流中力爭有一番大作為。
3.創新立業,謀求新發展。山西目前賴以發展的依然是煤炭資源,新興產業發展滯后,經濟總體發展緩慢,必須深化改革創新,加速發展第三產業,突破煤炭困局。關鍵要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不少山西人官本位思想嚴重,擇業考量時,多青睞穩定的公務員與事業單位,缺少創業經商之人。早期的晉商勇于開拓,探索未知,站在了行業頂尖。在山西新的改革政策出臺的背景下,我們要走出舒適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浪潮中奮斗,助力山西實現經濟振興。
4.加強合作,凝聚新力量。明清晉商的輝煌業績印證了團結一致的強大力量,合作的優勢如今仍然具有時代意義。晉商建立的眾多行會,對外維護了自身利益,對內避免了惡性競爭。在市場化的條件下,資本不當角逐嚴重抑制行業健康發展。因此,我們要向晉商學習,規劃行會,規范和監測企業行為,引導其良性發展。此外,山西經濟要緊跟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實施全球化戰略,重視企業合作,加強信息、資源、經驗分享,增強實力,有效應對不利情況,依靠整體合作再現經濟輝煌。
晉商精神的養成機制見仁見智,盡管如此,其落腳處聚焦在積極地將晉商精神融入新時代山西經濟建設之中,此為晉商精神社會價值之所系。要言之,晉商精神當傳承不息。
[基金項目:山西省軟科學項目“晉商精神養成探究——以李克強總理考察山西時相關講話為導引”(900102-03000881)。]
參考文獻:
[1] 崔俊霞.晉商倫理形成原因探析[J].山西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6.011.
[2] 張正明.晉商興衰史[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
[3] 崔瑾.淺析晉商發展北路貿易的歷史環境與社會條件[J].新鄉學院學報,2013,12,27(06).
[4] 崔俊霞.明清晉商學而優則賈價值取向探析[J].經濟問題,2014(11),20-24.
[5] 祁縣晉商文化研究所.從祁縣喬家看晉商成功之訣竅[J].晉中學院學報,2009,26(02).
[6] 謝永珍,袁菲菲.中國商幫邊界劃分與文化測度—“和而不同的商業文化”[J].外國經濟與管理,2020,42(09).
[7] 史記·貨殖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59.
[8] 李琳.看喬家大院領悟商業智慧[J].企業文化,2006(06)
[9]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晉商文話研究中心.重拾晉商精神,振興山西民營經濟[J].經濟問題,2017(04)
(作者單位:太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山西太原 030024)
(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