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妍 辛磊
摘 要:文章通過對高職流通類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的比較以及二者的相關性分析得出高職院校流通類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深度融合的可能。借助高職流通類專業勞動教育與專業實踐教育“融合遞進式”教學模式,創新高職流通類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提出高職流通類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融合的途徑建議。
關鍵詞:流通類專業實踐教育 勞動教育 融合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1-195-02
一、立德樹人,完善高職院校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理論
通過搜索收集國內高職院校專業實踐教學改革以及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融合的相關主題文獻,可在一定程度了解學者們對相關高職院校進行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融合的研究情況。本文在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中通過對我國高職院校流通類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融合的研究文獻進行搜索發現,流通類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融合研究的成果幾乎沒有,這也反映了在高職流通類專業教學改革中融入勞動教育相關研究長期被忽視。
(一)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融合育人的共性問題分析
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的融合體現在:一方面是基于大量實踐技能來自勞動應用,有它自身的生產邏輯;另一方面是通過對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的比較,發現專業實踐教育在思維模式上與勞動教育有諸多共性特征。專業實踐教育目的相對功能性,使得思維載體更加具體和直觀,而流通類專業屬財經大類,結合流通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來看,其軟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突出。因此,對于流通類專業,文章提出建立基于功能性和理解性兼具的相對普遍性的實踐教學培養體系,見表1。
(二)高職流通類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融合分析
從高職流通類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幾個比較視角可知,二者具備較高相關性,如表2所示,因此有了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深度融合的可能。以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流通專業群主要是由市場營銷、連鎖經營管理、物流管理、商務管理和茶藝與茶文化等專業組成。開展的專業群實踐活動以真實的商貿流通活動為主,學生在合作企業或校園進行采購、營銷推廣、物流配送等經營活動都與勞動能力息息相關。
二、能力本位,創新高職流通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服務現代城鄉商貿流通業,勞動教育融入流通類專業教育教學全過程
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過程中,學校的原則意見要求準確掌握行業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使人才培養方案既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又能緊跟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人才需求,整體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結合學校“服務湖南省現代城鄉商貿流通業”的戰略發展定位,要求勞動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注重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學時數達到總學時數的50%以上,把加強實踐教學方法改革作為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以促進學生德技并修、全面發展。
基于原則意見要求,我們在推進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中全面融入勞動教育,構建了多層次、全方位的實踐教學平臺,在推進專業生產性認知實訓、專業頂崗實訓、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融入勞動教育的各個方面,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勞動素養與實踐能力。
(二)構建高職流通類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融合遞進式”教學模式
以湖南商務職院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的原則意見為例,原則意見要求勞動實踐,24學時,1學分,以分散勞動的方式進行;勞動教育,16學時,1學分,主要開展“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等專題教育。商貿流通專業群以現代流通產業對高職人才需求為切入點,提出高職流通類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融合遞進式”的教育模式。在大一專業生產性認知實訓中加強勞動精神的培養,大二專業頂崗實訓融入工匠精神的培養,大三畢業實習過程中強化勞模精神的培養。在這三個階段融入勞動教育的各個專題教育;并以流通類專業實踐技能課程為主線,分段分散融入勞動實踐,勞動教育始終貫穿于高職流通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在提高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的同時,使其獲得貫穿其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專業素養。
(三)以人才培養為主體,推進高職流通類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深度融合
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需結合職業教育特點,以人才培養方案為根本,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為加強流通類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深度融合,我們構建了流通類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融合遞進式”教學模式,以貫穿流通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整個職業生涯,明確職業規劃路徑“合格的技能人、優秀的技能人、影響別人的人”。
三、素質優化,流通類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深度融合的途徑
(一)基于產業人才需求,校企共建產業學院,全面融入勞動教育
探索建立高職流通類專業群發展新范式,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共建鄉村振興產業學院,借助湖南農產品流通特色產業——茶產業,和學校茶藝與茶文化專業開展產教融合,搭建流通類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協作培養平臺。具體實施如下:
首先,學校茶藝與茶文化專業的大一專業認知實習,組織學生去茶廠、茶園、茶葉市場、茶館等了解行業企業生產經營現狀。邀請企業相關人員及時講解并實操茶葉的采摘、制作、泡制等流程,強化同學們的勞動意識,增強對專業勞動的認知,以此培養學生尊崇勞動精神,在教育精神層面實現專業教育與勞動教育的耦合。然后,針對大二專業的頂崗實習,校企聯合培養,學生分組分配到不同茶廠或茶館門店,根據具體課程實習內容由企業設計實習方案,主要以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需求為主。通過頂崗實習,讓學生深入了解企業文化、熟悉茶葉制作銷售要領、茶館接待流程、茶葉沖泡方式等以便在這些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將模塊化的專業知識融入到勞動技能實踐體系中,切實實現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的深度融合。最后,大三畢業實習,同樣是校企聯合培養,學生單個進入茶企實習,使學生充分理解茶文化的三個內涵:根植于內心的高尚品行;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達到與我們勞動教育的勞模精神培養相契合。
(二)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雙導師”師資培育,建立勞動實踐型師資隊伍
現代學徒制是通過職業院校校企深度合作,注重技能的傳承,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雙導師”就是職業院校的專任教師和合作企業的師傅,由他們共同負責學生的專業實踐課程。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雙導師”制可將勞動教育與專業實踐教育的師資合二為一,進行“一體化”建設。一方面學校積極創造條件鼓勵教師深入到企業一線頂崗鍛煉,參與頂崗企業的各項管理、生產和服務等工作。同時制定一套完整的促進專業教師參與到專業勞動教育中的激勵措施。另一方面對于企業派出骨干擔任學校專業導師時政府應給予企業相關政策優惠,同時對企業派出骨干進行相應勞動教育培訓提出要求,以求打造二合一的一體化勞動實踐型教師隊伍。
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學校每年送出去參加學習培訓的老師占專業全體教師人數的50%以上,教師通過企業學習培訓,更清楚地了解與把握物流行業、企業要求,加深了物流企業相關崗位特別要求要能吃苦耐勞的體會。另外,物流管理專業實踐課程大部分采取“企業導師”制教學方式,實訓課程由企業導師指導學生開展企業真實項目頂崗操作。將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技能實踐深度融合,使現有人才培養體系真正結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這也正是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的融合意義所在。
(三)加快流通類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相匹配的特色課程教材的開發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務。“三教”改革中,其中教師改革是根本,教材改革是基礎。在教材的改革上,遵循職業教育特色的勞動教育標準,我們按照流通類專業實踐教育融入勞動教育的融合遞進模式進行,一方面在實踐教材內容上打破舊的束縛,加強與流通產業的聯系,關注現代商業變化發展帶來的學習內容與方式的變化,突出應用性與實踐性,分不同階段推出融合專業勞動技能的專業實踐教材;另一方面根據學校服務現代商貿流通產業要求的特色,編寫統一的勞動教育理論教材。同時也可以分階段與1+X證書制度試點相融合,勞動實踐教育教材與1+X證書教材融合,突出勞動的技術性、技能性,讓勞動實踐教育體現在技能課和技能等級證書獲取過程中。還可探索工作手冊式教材,保證教材及時更新;更多推廣以在線開放課程為代表的數字教材,滿足“互聯網+職業教育”的新需求。這樣既保證勞動教育教材在理論法方面有高的整體性特征,同時也體現勞動實踐在不同專業技能中的獨立性。
[基金項目:2020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課題“高職流通類專業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融合的路徑與對策”(20C1062)]
參考文獻:
[1] 居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實踐與問題研究——以Y局職院為例[D],揚州大學,2021(6)
[2] 羅及紅.人工智能助力高職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J].文教資料.2019(31):133-134.
[3] 孫元,付淑敏.新工科背景下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研究——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通信工程專業為例[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20.(04):64-67.
[4] 尹軍軍,陳玉蘭,弓澤宇.新時代新疆高校農經類本科專業勞動育人實踐體系研究[J].高教學刊.2020(35):62-65.
[5] 汪清蓉,陳忻,徐頌,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實踐與反思——以《餐飲管理實務與運營》課程改革為例[J].高教學刊,20210(12):42-45.
[6] 馬文韜.基于勞動教育的大學生專業成長路徑探究[J].就業與保障,2021(10):160-161.
(作者單位: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5)
[作者簡介:賈妍,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高職教育;辛磊,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教授、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高職教育、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