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南寧學院為案例,首先闡述了統計學線上教學的背景,接著分析本科高校經管類專業統計學教學存在的問題,最后基于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統計學線上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做法,以供同類高校同類課程相關授課教師參考,同時為持續優化本科高校統計學的線上教學質量提供參考案例,奠定教學改革研究基礎。
關鍵詞:本科 高校統計學 線上教學
中圖分類號:F22;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1-199-03
統計學是教育部規定的高等院校經管類各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南寧學院地處廣西首府南寧,是一所地方性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其經管類專業包括工商管理、市場營銷、經濟與金融、金融科技四個專業。結合教育部的規定以及南寧學院經管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南寧學院將統計學作為經管類專業的一門學科基礎課程,屬于經管類專業的必修專業教育課程之一。課程開設的目的是滿足我國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培養學生具有數據收集和解讀數據的能力,閱讀和編制圖表的能力,懂分析、會預測,能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決策依據的能力[1]。
統計學作為一門方法論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具有邏輯性強、理論抽象、公式多、計算多的特點,是一門既難教、又難學的課程[2]。高校經管類學生多數以文科生為主,學生普遍具有數理基礎差、學習興趣低、掛科率高的現象。2019年之前,南寧學院經管類專業統計學教學主要以線下授課為主。
2020年初,全球突發了自2003年非典(SARS冠狀病毒)疫情以來的一次大規模公共衛生事件——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情。2020年春季學期,各個高校響應教育部發布的“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積極開展線上教學活動,以保證疫情防控期間的教學進度。經歷半年時間的奮戰,中國在疫情防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自2020年下半年起進入常態化持續監控狀態。雖然我國疫情防控取得良好的成效,但是國外的疫情不容樂觀,外防內控是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疫情防控的主要方式。2020年疫情的突發,凸顯了高科技的先進,加速了線上教學的大規模發展。同時也凸顯了傳統的統計學線下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經管類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統計學課程改革勢在必行[3]。
本文結合南寧學院經管類統計學課程教學實踐,對經管類專業本科生統計學線上教學進行探討,為國內同類院校開展統計學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一、統計學教學情況分析
新冠疫情未出現之前,南寧學院經管類專業統計學教學主要以線下教學為主,線上教學尚未開始應用,教學主要有四個特點。
(一)授課模式單一,容易引發連續性風險
統計學教學以線下教學為主,雖然線下教學能夠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便于教師實時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線下教學存在以下缺點:一是線下教學受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教學活動基本都是在教室中完成。如果出現突發事件,線下教學條件不滿足時,將無法開展教學活動,引發教學連續性風險。二是線下教學主要以講授法為主,教學方法過于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學習活動主要在教室開展,難以實現課堂再現
線下教學模式,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主要集中在教室,師生之間的交流主要也集中課表安排的授課時間,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課后想要復習,只能自己看書或與同伴交流,與教師的交流幾乎沒有。即使與教師交流,也只能通過微信或QQ等聊天工具與教師交流。課后想再現課堂,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阻斷了學生鞏固知識的欲望,澆滅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課程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學生學習興致低
統計學的內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統計整理、描述性分析、參數估計、假設檢驗、相關與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等。大部分本科高校統計學在45學時以內,南寧學院經管類專業統計學學時是40學時。課程內容多,學時安排少。有限的學時中,授課知識點主要是理論教學,沒有開展統計實踐教學。而對于經管類專業的學生來說,學會統計軟件的操作和應用恰恰是對他們最重要的。
(四)缺少案例教學,學生學習興趣低
大多數經管類學生是文科生,對公式不敏感,學習較為吃力。授課過程缺少生活化、通俗化的案例教學,導致學生對課程內容難以理解,課程也變得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缺乏興趣,掛科比例較高。
二、統計學教學改革
(一)線上教學的提出
基于2020年疫情防控的大環境,國家教育部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的延期開學通知的發出,導致線下教學無法實現。為了響應國家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線上教學成為延期開學下教學目標實現的最重要方式。本文以南寧學院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為案例,從課前準備、課程實施、課后考核、實施效果四個方面探究本科高校經管類統計學如何實施統計學線上教學,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線上教學目標,提升課程教學效果,避免后續再補課,達到教育部提出的保障線上教學質量的要求。以供相關授課教師提供參考,同時為持續優化本科高校統計學的線上教學質量提供參考案例,奠定教學改革研究基礎。
(二)線上教學的設計及實施
筆者以南寧學院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為案例,從課前準備、課程實施、課后考核、實施效果四個方面探究本科高校經管類統計學如何實施統計學線上教學。線上教學設計的框架如圖1所示。
1.課前準備。一是學情分析。授課教師在授課前,通過教研室主任、專業負責人、班級輔導員、其他科目授課教師等渠道對授課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基礎、性格特征、班級班風等情況進行了解,開展學情分析。經與相關教師進行溝通交流,發現學生具有性格開朗、活潑好動、數理基礎差、數據處理能力偏弱、抵觸紙上談兵、喜歡動手、喜歡成功體驗等特點。二是修訂教學大綱。針對學生的特點,授課教師對統計學教學大綱進行了修訂。修訂內容主要包括增加上機實驗教學學時、減少理論教學學時。課程考核改革為更加注重過程考核、應用能力的考核。南寧學院經管類專業的統計學課程的總學時為40學時,授課教師由之前的純理論授課——40學時理論教學,0學時上機實驗教學修改為增加上機實驗教學學時,減少理論教學學時——31學時理論教學,9學時上機實驗教學。課程考核由試卷考試的開卷考試改革為撰寫課程論文,考核成績占比由平時成績30%,期末成績70%改革為平時成績40%,期末成績60%,考核模式更加注重學習過程的考核。三是教學設備的采購。采購PPT寫字板、設備支架等硬件設備。四是學習資源建設。主要體現為制定教學進度計劃表,優化課程內容,增加企業統計實踐教學案例,編制課程PPT,錄制微課視頻,安裝線上教學軟件,進行設備調試。采用對分易教學平臺進行課程建設,建立課程班級,學生掃碼入群。課前授課教師將編制好的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課程PPT、微課視頻上傳對分易課程資源。直播軟件采用釘釘直播軟件,以QQ群課堂作為備用直播軟件。五是在線題庫的準備。授課教師以教學大綱為前提,課前將各個章節的重要知識點以題目的形式,提前導入對分易系統,建立章、節的知識點題庫,供在線測試與練習備用。
2.課程實施。課程使用釘釘+對分易+QQ軟件三個軟件相結合,釘釘軟件作為直播軟件,QQ軟件作為備用直播軟件。對分易作為課程視頻、課程PPT,課程作業練習的學習資源的存放和使用平臺。在網絡流暢的情況下,授課教師采用“線上直播+在線答疑”方式開展線上教學;遇到網絡不流暢的情況下,授課教師采用錄課+在線答疑方式開展線上教學。不管是直播還是錄播,課程教學中授課教師基本遵循以下步驟:(1)課前教師發布課程教學資源,布置學習任務,學生自主預習。學生根據教師發布的教學資源,下載課程PPT或觀看線上共享視頻,課前自主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2)課中教師使用直播軟件(釘釘)進行現場授課,通過在線提問,對分易在線練習測試來測驗學生復習、預習情況。(3)授課過程教師主要采用BOPPPS教學法實施課程內容的教學,通過講授學習目標(O),以生活化、通俗化、趣味性的案例導入主題(B);隨機提問、在線測試等方式進行知識的前測(P1),通過生動有趣的案例講授重要知識點,讓全員聚精會神地參與課程的學習(P2),知識點講授完畢配套相應的練習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以檢測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P3),最后讓學生總結,教師補充每次課的重要知識點(S)。此外,課程還預留10分鐘左右的時間供學生在線提問,教師在線答疑。(4)簽到、不定期點名,抽查學生在線學習情況。(5)通過對分易彈屏討論功能活躍課堂氣氛、鞏固學生學習。(6)課后在對分易布置作業,通過系統發布作業到學生手中,進一步強化知識點,學生完成作業上傳系統,教師進行在線批閱。
3.課后考核。多年來,南寧學院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的考核方式為平時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70%,期末考核以開卷考試進行考核。此種考核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學生對統計知識的掌握程度,但是不能全面評價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效果。為了更加有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將統計學課程方式改革為更加注重過程考核、應用能力的考核。考核成績占比由平時成績30%,期末成績70%改革為平時成績40%,期末成績60%。考核模式更加注重學習過程的考核。課程考核由試卷考試的開卷考試改革為撰寫課程論文,論文從寫作態度、選題實用性、論文完成進度、調查方案的設計、問卷調查設計、數據收集、數據整理、圖表制作、框架設計、統計學運用程度、數據分析準確度、結論與建議有效性、寫作格式規范等維度進行評分通過論文的撰寫,更加注重統計知識的應用,真正提升學生通過統計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大四撰寫畢業論文奠定扎實的基礎。
4.實施效果。通過2020年春季學期的教學,發現授課班級的學生在課堂上十分活躍,學生學習興趣高漲,課程參與度高。從期末考核結果看,授課年級的統計學及格率達到100%,年級平均分為82.3分。授課班級的每位學生都給老師發了一封郵件,95%以上的學生都非常喜歡此種授課方式,授課通俗易懂,比預想中的難度要低,配套的實驗上機課程非常實用,通過論文的撰寫,論文的寫作水平得到很大的鍛煉。此外,抽取了100名學生對線上統計學教學滿意度進行調查,各個調查項目的滿意度平均分值都在4分以上(總分5分),說明學生對統計學線上教學總體評價較高,反映較好。
(三)線上教學的反思
1.線上教學的優勢。一是打破了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形式。為教師與學生帶來了新的教與學的體驗[4]。二是可以應對突發事件,保證教學活動的連續性。線下教學作為傳統的教學模式,要求有教師與學生面對面、學生聚集、教學場所、教學設備、教材等要素齊全的情況下才能開展線下教學。由于不確定因素的存在,如果出現突發事件導致線下教學條件不滿足,不能正常開展線下教學活動。比如,2019年末2020年初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導致2020年中國各個高校延遲開學,無法正常開展線下教學活動。此時,需要有相應的應對措施,以確保教學活動能正常開展,保障教學活動的連續性。而開展線上教學,恰好能彌補線下教學活動的不足。三是便于進行課程再現,方便學生回顧復習。本項目采用了“直播+錄播+線上輔導”的線上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教學軟件和教學平臺支持課堂回放模式,便于學生開展課堂再現,利于學生課后復習。四是可以實現課程的線上建課,方便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教師只需要創建一次完整的課程資源,后續可以重復利用,方便教師備課與教學,同時可以進行資源共享,受益學生眾多。
2.線上教學的劣勢。一是線上教學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較高,對于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學生,學習效果不佳。二是線上教學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線下教學是面對面教學,而線上教學是機對機教學。教師需要具備較高的教學水平和信息處理能力,增加課程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此外,課前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課程的建課、備課,制作課程PPT,錄制微課視頻,熟悉教學平臺和軟件,需要妥善處理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狀況。三是線上教學對教學網絡與硬件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學校的學生多數來自農村家庭,地區偏遠,網絡信號不好會影響聽課質量,同時網絡課程也會增加網絡使用費用。此外,因課程增加了上機實驗教學學時,需要學生人手準備一臺電腦,但是實際能夠準備電腦的學生并不多。導致部分學生由于缺少電腦不能進行上機操作,只能后續找機會補充操作,影響上機教學效果。四是大量、長時間的網絡教學會對學生的視力帶來負面影響[4]。
3.線上教學的持續改進。針對線上教學的劣勢,提出了幾點改進建議:一是優化線上教學平臺,實現直播授課過程授課課件、師生視頻、對話三項功能同步開啟,實現師生面對面、實時對話交流,如國際通用的ZOOM軟件就具備此項功能。二是授課過程全程開啟師生視頻,能夠便于教師監控課堂教學,同時提升學生學習的自我約束能力。三是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持續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信息處理能力。四是配套線上學習補助政策。針對農村地區學生,給予一定額度的網絡學習補助,確保農村學生即使地理位置偏僻,也能拉上網線,網絡暢通。五是配套視力保健,緩解長時間網絡教學對學生視力帶來的負面影響。六是線上線下結合。隨著疫情防控成效的顯現,國內高校已于2020年底實現學生返校,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管理,線上線下結合是未來更為有效的教學方式。
三、結束語
本文以南寧學院為案例,提出了統計學線上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做法。通過線上教學的實施與反饋,發現線上教學突破地域空間實現遠程教學,能夠有效地彌補了線下教學的缺陷。一門好的線上課程,不僅僅是應對疫情的短期行為,更是一場長期的教學改革。后續將以此為契機,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不斷優化本科高校統計學的線上教學質量[4]。
[基金項目:南寧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本科高校經管類統計學線上教學研究——以南寧學院為例》(2020XJJG26)]
參考文獻:
[1] 宮春子,劉衛東等.統計學原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
[2] 柴晶霞.《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與應用型人才培養:以延安大學混合式課堂教學改革為例[J].知識經濟,2018(7):133-134.
[3] 未良莉,黃虹.大數據時代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考[J].以延安大學混合式課堂教學改革為例[J].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2019,36(1):132-135.
[4] 陳婷婷.《醫藥數理統計》課程線上教學方法的探討與實踐[J].中外企業家,2020,20:210.
(作者單位:南寧學院管理學院 廣西南寧 530200)
[作者簡介:陳淑蘭(1986—),女,廣西欽州人,南寧學院管理學院專任教師,碩士研究生,高級統計師、經濟師、會計師,研究方向:統計、經濟、金融、財務管理等;主要講授:統計學、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等課程。](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