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江
摘 要: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山西晉城搶抓機遇、先行先試,持續推進職業技能培訓,為新時代美麗晉城高質量轉型發展培養了一大批技能人才。技能勞動者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總量短缺,結構不合理,領軍人才匱乏已成為制約晉城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瓶頸。
關鍵詞:素質提升 職業技能 培訓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1-260-03
習近平總書記在論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時指出: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近年來,山西省晉城市高度重視技能勞動者的培養和使用,圍繞“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領跑山西、躋身全國一流的總目標,搶抓機遇、先行先試,持續推進職業技能培訓,為新時代晉城高質量轉型發展培養了一大批技能人才。2020年底全市技能勞動者由上年度的28.4萬人增加到32萬人,占全市就業人員總量133.2萬人的24%,超過全省22.6%的平均水平。高技能人才由6.7萬人增加到7.4萬人,占全部技能勞動者的23.6%。截至2021年8月底,晉城市完成各類技能人才培訓88827人,新增技能人才403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0600人,從業人員持證率達40.3%。
然而,這離晉城“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的總目標,即到2021年底,全市的技能勞動者總量由28.4萬人增加到40萬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由6.7萬人增加到12萬人以上,兩項占比均達到30%,還有一定差距。晉城市技能勞動者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總量短缺,結構不合理,領軍人才匱乏已成為制約當地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瓶頸。怎樣提升“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成為晉城市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找準問題精準施策,破解技能人才短缺難題
晉城是個煤炭煤層氣豐富的資源型城市,以煤炭煤化工、煤層氣、鑄造制造及相關產業發展為主,均屬勞動密集型產業。一方面煤炭煤化工、冶鑄制造、建筑建材等行業用工量大,崗位需求旺盛,卻無人可招,長期無法滿足;另一方面大量勞動者技能不適應現代產業發展變化,農村大量閑置勞動力就業困難。長期以來,“就業難”與“招工難”矛盾尤為突出,技能人才短缺,高技能領軍人才更加匱乏,困擾著晉城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要破解技能人才短缺難題,就要把創建“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工作擺到突出位置來抓,圍繞技能密集型產業發展對用工的需求,精準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技能,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二、健全工作協調機制,優化技能人才發展環境
要健全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以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的“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工作領導小組作用,突出高位推動,市縣兩級統一部署,把創建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重大發展工程,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細化工作方案和具體措施,形成人社部門牽頭、多部門協同配合、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大力宣傳創建工作,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政策宣傳引導和專題解讀,幫助企業、培訓機構和廣大勞動者熟悉了解、用好用足職業技能培訓政策。要不斷提高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真正做到像尊重高級專家一樣尊重高級技能人才,讓技術工人獲得職業尊嚴感[1]。通過加強技能人才激勵表彰和典型事跡宣傳,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和崗位練兵、技術比武,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的濃厚氛圍。
三、健全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培訓獎補專項資金保障和落實力度
要牢固樹立人才投資優先保證理念,加大技能人才培訓工作投入力度,發揮好政府資金的撬動作用,并逐步健全政府引導、用人單位為主體、社會及個人積極參與的投入機制,進一步保障職業技能培訓獎勵的經費投入。在省級補助資金的支持下,晉城市縣兩級財政部門按每年的創建目標計劃,預算出專項資金用于創建工作。還要加大培訓獎補資金落實力度,加強資金的監管,保障各項資金落實到位。
四、健全覆蓋全勞動周期、全工種門類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健全以職業院校、技工學校、企業培訓中心為主體,以市場需求、就業為導向,嚴格培訓標準,加強培訓質量監督,培訓成果靠市場檢驗評估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立足全市轉型發展需求,堅持市場導向科學設置培訓內容,統籌全市職業培訓規劃,全面加強對全市勞動力的普惠性技能培訓,重點加強對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的技能培訓。鼓勵主體培訓機構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形成政府主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師資授課、師傅帶徒,就業牽引、政策激勵的覆蓋全勞動周期、全工種門類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五、注重培養高技能人才,帶動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高技能人才培養是提高技能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環節。要認真解決好制約高技能人才發揮創新引領作用中遇到的問題,充分調動高技能人才的創新激情和創新熱情,有效營造良好的氛圍,提供創新所必要的硬件支持、軟件支持和制度支持,充分發揮高技能人才的創新引領作用,真正體現高技能人才在促進企業創新能力、生產效率提升和企業競爭力方面的價值[2]。要堅持抓高端帶動,實施高技能人才激勵制度,發揮國家、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作用,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要充分發揮企業在培養高技能人才中的主體作用,大力鼓勵企業開展關鍵崗位和技能提升培訓,支持職業院校緊貼企業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雙方加強合作,共同開辟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主渠道。
六、緊盯持證率、就業率,促進廣大技能勞動者增收
技能培訓要始終把持證率作為培訓考核的基本指標,把就業率、增收率作為衡量培訓效果的根本標準。要按照擴面、調結構、提檔次要求,聚集轉型需求,有效推動技能人才培養與產業轉型深度融合。堅持需求導向,采取“新型學徒制”“以工代訓”“項目制”“工學一體化”“互聯網+”等靈活多樣的現代培訓模式,對一二三產技術崗位就業者進行取證升級培訓。通過提高各類技能人才的就業率,促進廣大技能勞動者增收致富,提升其獲得感、幸福感。
七、大力推行“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推動培訓工作創新發展
要大規模開展高質量職業技能培訓,創新培訓方式,豐富培訓內容,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和水平。對接技能密集型產業,實施重點群體專項培訓計劃,大力推行“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廣泛開展新職業新業態新模式從業人員技能培訓[3]。通過互聯網平臺,可以極大地拓展培訓對象的范圍,幫助勞動者群體學到新職業技能,引領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向數字化、平臺化方向延伸拓展。
八、建立健全勞務市場體系,推動培訓就業服務一體化
要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打造市、縣、鄉三級全覆蓋、業務平臺統一的公共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探索推進培訓就業服務一體化模式,培育建立集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勞務派遣、勞務輸出、人力資源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培訓就業服務機構。要圍繞全域旅游、鄉村振興和五大特色農業產業,加強勞務品牌建設,強化實施“一縣一品”活動,推進省外勞務輸出,加強有組織省外輸出就業,努力貫通組織培訓、勞務派遣、就業服務等工作。
九、健全完善信息服務體系
要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搭建的信息化網絡平臺,健全完善為廣大勞動者提供培訓就業的信息服務體系。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信息化等現代技術手段,要對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從學員報名、需求分析、培訓編班、教學計劃、培訓實施、就業服務、補貼申領等各環節全過程進行遠程實時監督、管理和服務。要把勞動者建檔立卡、參加培訓、就業等各類數據信息在政府部門、培訓機構、勞務市場之間充分實現信息數據共享,便利共同推進工作,促進勞動力就業轉移及增收致富。
十、加大監管與激勵,打造良好有序生態
全民素質提升工程的正常運轉,離不開政府的監管與激勵。要加強培訓重點環節、培訓質量、資金獎補等的監管,舉辦職業技能大賽,調動全民參與技能培訓的積極性,從物質獎勵和精神褒獎兩方面激勵技能人才,還要加大培訓工作的考核激勵力度,打造良好有序的技能生態,在全省樹立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的社會風尚。
參考文獻:
[1] 鄭喆.李軍.杜曉琳.適應產業轉型升級提高哈爾濱市技工教育發展水平的對策研究[G].經濟界,2017(05):47-53.
[2] 楊海波.高技能人才創新引領作用分析[F].現代商貿工業,2019,40(25):80-82.
[3] “技能中國行動”實施方案[C].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21(08):5.
(作者單位:晉城市創業指導服務中心 山西晉城 0480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