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2020 年中國未成年網民人數達1.83 億,近兩年還在不斷增長,“觸網”逐漸走向低齡化。一些電信網絡詐騙分子專盯未成年人下手,利用“關注明星公眾號”“掃碼返利返現”“充值送游戲皮膚”等套路進行詐騙。今年以來,國家網信辦已處置涉未成年人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2萬余起。
未成年人遭遇電信網絡詐騙,這既讓其家庭蒙受財產損失,也對其本人造成負面心理影響。要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信網絡詐騙的侵害,需要多方合力斬斷“黑手”。
一方面,公安機關應持續大力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網站平臺也要履行好管理職責,如及時發現和處置異常賬號,建立健全賬號監測預警機制、涉詐舉報機制等。另一方面,家長和學校應積極對未成年人開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的防騙意識和能力。家長還要做好自身手機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要輕易告知孩子手機支付密碼、銀行支付密碼等重要信息。
涉及未成年網民的網絡安全事件不止于電信網絡詐騙,像賬號密碼被盜、電腦或手機中毒、個人信息泄露等,都占有一定比例。這些都需要相關部門合力加強網絡治理,要為廣大未成年網民營造安全的網絡環境,筑牢保護未成年人的網絡堤壩、法治堤壩。
少數網絡平臺為了獲取更大的收益,對未成年人動起了“歪心思”,比如侵犯未成年人個人隱私、誘導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等。保護未成年人上網安全、維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要“快狠準”地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快”就是要有秋風掃落葉之勢。針對涉及誘導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賬號租售服務信息等10 個方面的重點問題,要快速反應、快速打擊、快速查處,決不能給不良平臺、不法商家喘息機會。
“狠”就是要有雷霆萬鈞的手段。利用未成年人“吸粉”、引誘未成年人打賞、對未成年人進行網絡暴力等網絡問題和網絡亂象,既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更嚴重影響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長。對于涉及未成年人的網絡亂象,我們不能有絲毫心慈手軟和等待觀望,要有強硬的措施和雷霆萬鈞的手段,對這些網絡問題和網絡亂象進行重點打擊、嚴肅查處,讓不良平臺付出沉痛代價。
“準”就是要拿住“命門”、專打“七寸”。打擊行動怎樣才能立竿見影、收到成效呢?就是要拿住不良平臺和不法商家的“命門”、專打“七寸”。對不良網絡平臺和商家,監管部門要加強技術管控,斬斷黑色利益鏈條,促使更多的網絡平臺、商家加強自律,文明守法經營,共同守護清朗的網絡空間。
當前,青少年模式成網絡平臺標配,但仍有漏洞亟待堵住。一些平臺設置的限制性措施不夠硬核,青少年模式設置頁面過于隱蔽、繞開模式太容易、實名認證流于形式等,還有人鉆制度的空子,惡意申請退款。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對未成年人網絡信息保護、網絡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規范。同時,網絡平臺均增設了青少年模式,禁止未成年人使用平臺的打賞、充值、提現、直播等功能。相關平臺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遵守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序良俗,增強為青少年營造健康安全網絡環境的主觀能動性,完善未成年人用戶識別功能,補齊青少年模式短板和漏洞。同時,監管部門要對鉆空子惡意申請退款行為進行嚴格篩查,依法依規重拳出擊,減少違法違規空間,為青少年健康安全用網保駕護航。
青少年應該如何正確、合理用網
青少年在網絡安全方面常遇到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網絡違法侵害。隨著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社交網絡欺凌現象,已經演變成了全球性的社會問題;網絡沉迷成癮。青少年群體好奇心強、自制力弱,渴望得到認同的心理特點,導致他們對網絡世界的沉迷成癮;不良信息影響。網絡中的非適齡圖文影像、不健康行為習慣、不當言論內容,對青少年群體的身心健康構成潛在危險;個人隱私泄露。隱私受到侵害是未成年人上網中最常見的問題,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視和防范。
那么,青少年應該如何正確、合理用網呢?
為防止網絡沉迷,要合理控制上網時間,適度有節制地上網娛樂,避免沉迷于網絡;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不要把網絡當做緩解壓力和焦慮的唯一方式。
網上交友要謹慎,不隨便添加陌生人的賬號,不向網友透露能確定自己真實身份的信息;不隨意接受網友的邀約,更不要單獨與網友線下會面;不與網友發生經濟往來,不點擊網友發送的鏈接和文件。
不貪圖小利,白送的“禮包”不要收,幸運的“中獎”不要領;在家長的幫助和指導下進行網絡購物或交易,不輕易向陌生人匯款。
不在網上公開透露個人、家人或親屬的姓名、住址、電話、學校、工作單位等隱私信息;在社交軟件設置中增加好友驗證功能,關閉“附近的人”和“所在位置”等功能;不隨意連接免費WiFi,不在未知WiFi 信號下,輸入個人信息或者支付賬號密碼。
正確使用網絡資源,不瀏覽暴力、色情、賭博等非法網站;區分網絡與現實的區別,不要模仿虛擬世界中的不良行為,如暴力、恐怖、自殺等。
在網絡活動中應守法自律,對網絡上散播的有害、不實信息要加以辨別,不編造、不傳播謠言;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試圖通過隨意辱罵他人等形式在網絡上宣泄自己的憤怒和不滿,文明上網,不做“施暴者”;遭遇網絡暴力時,要及時告知父母,并采用合法的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