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單類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持續高發,已成為當前危害最突出的電信網絡詐騙類型,堪稱“詐騙之王”。廣大群眾要清楚騙子的行騙“套路”,識破詐騙分子的把戲。
8 月2 日晚,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區分局良渚新城派出所接到警情指令稱,轄區居民黎女士正在遭遇詐騙。民警立即趕赴黎女士家中勸阻,詳細了解后得知,有個自稱是某外賣平臺“客服”的人聯系黎女士,說她是優質客戶,可以免費領水果,隨后她被“客服”拉進了一個微信群。起初,群里討論一些關于免費領水果的事,黎女士挑選了葡萄和芒果,不久后她真的就收到了。
欣喜之余,黎女士看到群里都在討論刷單,“今天賺了”“這單賺好多”等信息讓她很心動,便按照“客服”的指示進行操作,做一些短視頻號關注、點贊、APP 下載等刷單任務,每單可賺2 元至10元不等的傭金。此后,“客服”建議黎女士可以刷大單多賺錢,黎女士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而就在黎女士準備支付刷大單的時候,民警及時趕到進行勸阻。聽了民警的解釋,黎女士立即退出了群聊,刪除了APP,并下載了“國家反詐中心”APP。
這起詐騙案中,騙子基本上分3 個步驟行騙:
第一步,免費水果吸引關注。騙子在各種網絡社交平臺冒充平臺“客服”,以免費送水果、送抽紙等為由引起受害人的關注,取得受害人的信任。
第二步,施以小利引人上鉤。騙子將受害人拉入群聊,通過“僵尸賬號”“機器人”不停發布刷單賺錢的信息,營造出輕松賺大錢的氛圍。然后,騙子施以“甜頭”,讓受害人完成一些簡單的刷單任務并得到傭金。至此,受害人完全信任騙子。
第三步,加大投入掉入陷阱。騙子引誘受害人不斷加大刷單投入,達到一定金額后,設置各種障礙、編造各種理由不讓提現,最后直接拉黑、失聯。
黎女士:其實想想都是自己貪圖小利,才導致上當受騙。當時接到“客服”信息說免費送水果的時候,我是有點警惕的,后來我想反正不用付錢,就嘗試一下吧,沒想到真收到了水果。后來,在群里看到“群友”天天刷單賺錢,我就按照“客服”提示操作了,果真收到了錢,我就完全相信了。我完全是“當局者迷”了,還好民警及時提醒我,以后我再也不相信網上這些刷單類的信息了。
8 月12 日,江西省共青城市的劉先生被人拉進了一個微信群,群內有人說,到微信視頻號中去搜索某明星,點贊后就能獲得幾元錢的返利。劉先生便搜索點贊,果真收到了幾元錢。接著,又有人發布了一條鏈接,說是新任務,點擊鏈接下載一款名叫“多星某”的APP,能得到38.8 元返利。劉先生立即下載,果然又收到了錢。很快,對方又在群里發布了新消息,說不僅可以通過點擊購買APP中的商品賺錢,還有“導師”進行一對一指導。劉先生趕緊添加了“導師”的微信,“導師”說要先通過銀行卡轉賬到對方指定的賬戶充值,然后點擊購買商品,平臺就會連本帶利將錢返還。
在“導師”的引導下,劉先生接連做了好幾個任務,先后轉賬4 萬余元,平臺賬戶余額顯示已達到了9 萬元。劉先生無比開心準備提現,但對方告知,由于劉先生操作失誤,余額被凍結,如果要提現,需要再轉賬充值。為把錢提出來,劉先生又多次向平臺打款,直到投入10 余萬元仍無法提現,他這才醒悟過來,原來是個騙局。
這是一起典型的刷單詐騙案,詐騙分子通過網絡社交平臺發布誘人廣告,騙取受害人信任后,引誘其下載仿冒的刷單APP 做任務。當受害人想要提現時,詐騙分子以任務未完成、操作異常、賬戶被凍結等為借口,要求支付“保證金”“解凍費”等。受害人識破騙局后,詐騙分子快速切斷一切聯系。
劉先生:看到返利的錢到賬,我腦袋一熱,啥都忘了。這是貪圖小便宜和僥幸心理在作怪。起初我也很謹慎,心想只是點個贊而已也不損失什么。誰知,一點贊,紅包就立馬到賬,我瞬間感覺賺錢太簡單了,心理防線一下被擊破。我就像上癮一樣,一次又一次向平臺打款,甚至還向朋友借了幾萬元錢。前后刷單共獲得紅包返利305 元,而被騙損失則多達109450 元。
我也曾接受過公安機關的反詐宣傳,還下載過“國家反詐中心”APP,但總覺得自己夠聰明、夠機靈,一轉身就把它給刪除了。
“天上不會掉餡餅,掉下餡餅是陷阱”,以前總覺得這是句空話、套話,當攤到自己身上,才發現教訓深刻。
今年4 月初,湖北省公安縣的熊先生被朋友拉進了一個企業微信群,群管理員稱為幫公司網紅提高人氣,只要群友點贊關注就可領取10 元紅包。看到群內不時發出的“領取成功”截圖,熊先生躍躍欲試,按照步驟操作后,果真領到了紅包。隨后,管理員在群內發布某APP 下載鏈接,讓群友下載,長期做任務得傭金。熊先生下載后逐一完成點贊任務。
之后,對方告知有一單任務是給直播間主播送禮物助力,需要先轉賬充值,助力成功后便可獲得相應傭金。熊先生毫不猶豫地按照對方要求向指定賬戶轉賬500 元,此后便得到了100 元傭金。接著,熊先生開始做大額助力任務,先后轉賬4 次共計12.8 萬元。不料,當熊先生要提現時,對方告知賬戶異常,需解除風險才能提現,熊先生只好繼續向對方轉賬。但始終無法提現,熊先生報警求助,這時已被騙走32 萬余元。
刷單是幌子,騙錢才是真目的。刷單詐騙實際上就是騙子利用部分人貪圖小利,想找個“門檻低、來錢快”的“兼職”,在業余時間賺錢這一心理。在此,民警提醒廣大市民,天上不會掉餡餅,所有刷單都是詐騙。不要有“貪圖小便宜”“輕松賺大錢”的心理,不要輕信所謂的高額回報,更不要輕易點擊陌生鏈接。刷單詐騙形式多樣,一定要多留心多辨別,切勿貪圖小利吃大虧。
熊先生:回想起這次的慘痛經歷,真是悔不當初,正是因為自己的貪婪,才讓騙子一步步將我推進了他們設計好的陷阱。騙子先讓我完成簡單、好操作的點贊任務,獲得蠅頭小利后的我,就像著了魔一樣深陷其中,繼續轉賬充值做大金額任務,殊不知騙子的終極目標就是我的巨額錢款。
腳踏實地才是防騙的根本,希望大家以我為戒,千萬不能抱有僥幸心理相信騙子的退款承諾,以免遭遇連環騙局,造成巨大損失,后悔已晚。
上海大學生小劉一直熱心公益事業,參加了不少校內外的公益活動,認識了一些同樣有善舉的朋友,并組建了公益微信群。前不久,一名陌生人在群內發鏈接,請大家助力“寒門學子獲大學學費”。在小劉看來,這樣的公益項目很常見,于是就參加了一下。與此同時,小劉被拉進了一個新的微信群,群主要求下載安裝一個專用的聊天軟件。小劉安裝后被禁言,且群員之間不能互相加好友。群主隨后發來兩個捐款碼,是兩個“公益基金會”,稱只要向這兩個基金會捐20 元即可,并承諾捐款完成后,基金會將以隨機抽獎的形式給予40 元的獎勵。
就在小劉完成操作后,群主給小劉打來電話,在感謝小劉熱心公益的善舉之后,推薦其下載一個名為“飛鳥商城”的非公益平臺的“任務軟件”。他稱這同樣是做公益,只要完成平臺內發布的每一單“愛心認購”任務,還能獲得更高額的返利。就在小劉按照要求向指定賬戶轉賬2000 元用以認購任務單時,派出所民警上門勸阻。看到民警,小劉想找群主對質,發現自己已被拉黑。
“刷單”一詞在我們日常防騙宣傳中的出鏡率非常高,可在該案中,騙子自始至終不提“刷單”二字,迷惑性較強。騙子通過精心設計,一步步讓小劉往騙局里鉆:首先,要求受害人安裝專用的聊天軟件,目的是使其被隔絕,成為信息孤島;然后,冒用知名的公益基金設置捐款碼,讓受害人相信彼此志同道合,進一步拉近距離;接著,迎合其趨利之心,大肆宣揚做好事還能獲獎勵,兩全其美的好事不要錯過;最終,誘騙受害人進平臺完成“刷單”任務。
小劉:原本想著十幾、二十元的捐款也不是什么大數目,既然是愛心捐款,哪怕沒有返現我也是樂意做的。加之,騙子聲稱要投身公益事業,并且要鼓勵大家一起做,所以我就信了。第一次捐款前,我特意在網上查了一下,他們提到的兩個都是正規的公益基金會,這讓我更加放松了警惕。
只能說,利用別人的愛心行騙太可恥了。經民警告知,我也發現這類詐騙已不是什么新鮮個例。詐騙手段五花八門,請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冷靜思考,遇到可疑情況要多個疑問。
8 月1 日,家住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的小強(化名)在玩手機時下載了一款名為“同城佳緣”的軟件。打開軟件,就有“美女客服”熱情接待,詢問小強所在的城市,還發了一些“美女”照片,詳細給他介紹。“您只需充值38 元加入會員,就可以約美麗的小姐姐了。”小強充值后,“美女客服”告知要想和“美女”約會,先得完成幾筆刷單任務。先墊付301 元,就能返現361 元,小強照做,果然就有60 元進賬。接著,小強又刷了一筆1498元的單,但在等待提現時,“美女客服”告訴小強因為數據錯誤無法提現,讓他再次補單。此后,9090 元、57740 元、60000 元……隨著補單的金額越來越大,小強這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可惜,這時他已轉走12.8 萬元。
這起案件中,小強禁不住“美女”誘惑,掉進了騙子的陷阱。而騙子的行騙方式便是將“美女”照片通過網頁、社交軟件等廣泛發布,誘騙受害人點擊鏈接下載,進而實施詐騙。等到受害人主動詢問,騙子立即安排“美女客服”忽悠誘惑受害人充值成為會員,以便享受更優質“服務”。會員費一般是幾十元到一兩百元不等,主要是試探受害人的心理防備程度。
受害人成為會員后,騙子便會讓受害人產生既能約會美女還能賺錢的錯覺。接下來,刷單金額越來越大,直至受害人騎虎難下。等到受害人發現上當受騙時,騙子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小強:我是被“客服”發來的“美女”照片吸引的,心想不就是充值幾十塊錢嗎,即使被騙也無所謂。在第一筆刷單后,我還挺開心,覺得這錢掙得容易。所以,當第二筆任務來的時候,我想都沒想就把錢轉了。現在回頭看,那其實是騙子在一點點打消我的顧慮和防備,讓我覺得約會“美女”和掙錢兩不誤。等到第三次任務升級,需要墊付9000 多元時,我其實有些慌了,但想著快點把錢取出來,只能硬著頭皮做下去,加上騙子一直催著繼續補單,就這樣,補單的金額越來越大。最后,竟被騙十幾萬元。真是悔恨不已。
“刷單”有風險 切勿嘗試
“你想足不出戶、動動手指就賺錢嗎?正規平臺,按條結算,日入百元不封頂,工作輕松,報酬豐厚,誠邀您兼職刷單。”這樣的“刷單”廣告曾經隨處可見,結果卻是很多人沒有賺到錢,反而被騙了個精光。
“刷單”是一個電商衍生詞,即店家付款請人假扮顧客,用以假亂真的購物方式提高網店的排名和銷量獲取銷量及好評吸引顧客。刷單一般是由賣家提供購買費用,幫指定的網店賣家購買商品提高銷量和信用度,并填寫虛假好評的行為。
通過這種方式,網店可以獲得較好的搜索排名,比如,在平臺搜索時“按銷量”搜索,該店鋪因為銷量大(即便是虛假的)會更容易被買家找到。一般可分為單品刷銷量為做爆款等做準備以及刷信譽提高店鋪整體信譽度兩種。
刷單是違法行為,其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公平、誠信”原則;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所規定的“網絡刷單行為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違反了經營者履行如實告知的義務”;違反了《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中所規定的網絡經營者、有關服務經營者銷售商品或者服務不得利用網絡技術手段或者載體等方式,從事以虛構交易、刪除不利評價等形式,為自己或他人提升商業信譽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刷單的個人或團體,如果因此造成消費者損害,也應當與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刷單詐騙是指犯罪嫌疑人利用招聘網站、兼職類QQ 群等途徑發布虛假兼職(給電商平臺商鋪刷單以提升銷量、信譽度)信息,以高額回報為誘餌,套用刷單兼職的流程,等刷單成功后,再以系統或網絡凍結等種種借口,要求受害人多次匯款的網絡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