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磊
(榆林市榆陽區森林草原火災防控中心,陜西榆林 719000)
我國的國土面積廣大,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肩負保護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防風固沙、綠化國土、美化環境、凈化空氣、控制噪聲、旅游開發等功能。在陜西榆林地區,森林和草地為土地建設、農業、畜牧業和人民生活提供了豐富的木材和林產品。然而,由于森林和草原資源的利用,存在著潛在的火災風險,森林火災的突發性和不可預測性對人類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損害非常大。同時,火災也會危及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所以必須積極對森林和草原火災的防治進行控制,以人為本,用科學的方法消除火災對森林和草原的影響。
火災是森林草原安全最大的威脅,所以必須加強對森林草地的防火管理。首先,加強森林草原的防火工作,保障對森林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其次,森林草地資源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合理的森林草原防火措施是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有利于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同時,森林草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對森林草原的火災進行有效防范,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
防治森林火災是發展林業的必然選擇,加強森林防火是實現資源保護的重要途徑。首先要做好森林草地的防火工作,盡量減少火災發生。近年來,陜西榆林的森林草原資源得到了較好的保護,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但是森林火災的突發性強,森林面積較大,想要保護森林草原的安全就必須進行全面的規劃,將火源消滅在搖籃之中[1],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珍貴樹種得到保護,減少森林草原資源的消耗,維護森林草原的生態環境。同時,加強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可以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森林草原的資源不可替代。陜西榆林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對于推動林業發展、維護生態平衡、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口不斷增長,農民大量外移,林地和草地產權制度的改革,使私人林地的發展迅速,以及部分人長期不遵守自然森林的禁伐禁令,使得林下可燃物不斷累積,給森林和草原帶來極大的危機影響。有些地方的防滅火工作缺少時間和精力,或者由于對自身職責的認識不足,林業工作者對森林和草地的防火工作不夠重視,或者在林業和草原防火工作中,僅僅關注人的因素,沒有對其他方面的因素進行分析,從而導致了森林草原火災事故增加。
目前,我國已認識到了森林草原防火的重要意義,配套工程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由于該項目的實施時間相對滯后,還不夠完善,在預測、控制火災等方面尚有不足,控制方法與現代森林草原防火的要求不相適應。假如發生了火災,并且它的發現被延遲,很可能會導致大火災,引起大災難等。例如,陜西榆林的某些小地方,由于經濟發展較慢,消防器材和設施不健全,嚴重影響了森林和草地的消防安全,以及消防器材的規范化配置沒有達到相應的標準和要求造成了火災時工作人員不能及時滅火,導致森林草原火災的快速蔓延[2]。
森林草原防火隊伍的質量,將直接關系到森林火災撲救工作的效率。消防人員的裝備與技術是滅火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目前我國森林火災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火災撲救的裝備、消防裝備、消防人員的素質較低,火災撲救能力較差;大部分林地的海拔較高、地形陡峭,路況也比較糟糕,使得消防車隊很難及時到達。在此期間,若發生火災蔓延程度過大,則會增加消防隊伍滅火的難度,增加滅火器材及人員的數量。此外,在某些地方,若無專業滅火人員,則難以進行及時有效撲救。
陜西榆林處于沙生植被和干旱草原植被地帶,喬木純林面積較廣,其中包含人工種植的楊、柳、榆、刺槐、油松、側柏等,喬木純林含油量高、易燃性強,對森林防火工作極為不利。尤其是在多年的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后,地方的氣候比較干旱,植被比較繁茂,如果不小心把煙蒂掉到林地上,或者被陽光照射到玻璃瓶子等物體上,會產生反射,從而引發森林火災[3]。
森林草原火災是一種受自然地理環境制約的災害現象。陜西榆林地處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地交界處,屬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天陽光充足,溫度上升快,風大、空氣干濕、水分蒸發多,導致干旱現象顯著。由于降雨在時空上的不均勻性,使得春、夏、秋季的林木可燃性更高。林區植被繁茂,可燃物的自然分解量明顯小于后期累積速率,為森林火災的發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要防止火災,切實落實防火工作,就需要梳理目前的火情資料,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問責制,加強黨委、政府和防火工作人員的責任配置。在各級人民政府的行政責任制的指導下,通過立法、宣傳等手段積極推進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嚴格執行森林草原防火管理責任和標準,責成防火指揮部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做好森林草原的防火救火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制度的落實不能只流于表面,無論是哪一層領導都應認識到森林草原防火對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影響。從細節出發,認真落實每一步制度規劃工作,使相關防火制度措施深入現場,貫徹落實,加強防滅火隊伍的素質建設,提高森林草原防火的質量。
盡管目前絕大多數人已經認識到了森林草原防火的重要性,但仍有一些人,甚至消防隊員的安全意識都還很低,這是由客觀因素造成的,需要進行及時改進,來轉變這些人對森林防火重要性的認識。因此,不僅要加強消防安全教育,加大對消防知識的宣傳力度,還應利用微信等網絡平臺對群眾進行有效宣傳,促進人人都重視森林草原防火的重要性。在林區和草原上可以設立各種標識和標語,向人們介紹防火法規、防火常識。同時,要根據工作的具體要求制訂和加強對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組織和管理責任制,充分認識林區、草原防火工作的重要性,落實林區、草原各類防火工作,把防火培訓和安全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此外,要加大對旅游景區的巡查力度,組織消防隊伍,不定時巡查,宣傳森林、草原防火知識,增強群眾消防安全意識[4]。
火源的控制是消防工作中最為關鍵的一項,尤其是在防火期,應成立專業的森林和草原防火隊伍,以便對森林和草原進行有效控制,監督森林和草地的情況,保證嚴格管控火源,并永久性地制止人為造成的森林和草地火災,實現早發現、早預防和早控制。其次,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健全和優化森林草原防火規劃,并采取有效的滅火措施,盡量保證人民的人身安全。同時,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履行職責,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保障。在執行全國重點的森林管理計劃之后,陜西省榆林市頒布了封禁林地的法令,并且雇用了大量的專業林業管理員來管理森林草原資源。此外,要對各區域的護林防火指揮權和管理權進行界定,并安排專職和兼職的護林員進行綠化與護林,增強對人工林地的治理與保護。各縣森林防火指揮部應與各林場簽訂了明確的管理責任書,明確目標、責任、獎懲制度等[5],遵循“誰受益,誰負責,加強協作,綜合治理”的原則,簽訂相應的林業防火協議,并結合其他各級消防部門、消防站,健全的防火反應體制、清晰的職能、有序的內部管理制度,確保森林防火工作依法依規、有序可靠地進行。
在一些防火部門,參加森林草原防火的人員總體素質較差,使得防火工作的開展達不到預期效果,并受到技術層面上的制約,因此,要想開展有效的防火工程建設,就必須全面提升防火人員的綜合素質,制訂計劃,加強教育,積極培養,組建專門的隊伍,明確隊員職責,把消防安全工作擺在第一位。在人民群眾中積極宣傳消防法規,積極促進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落實。另外,要按照具體的要求,定期開展培訓,強化模擬訓練,提高消防人員的綜合素質,同時,結合實際案例拓寬培訓思路,普及消防知識,通過培訓增強消防安全意識,加強自救自防技能。通過積極參與培訓活動,還能促使消防人員熟悉道路水源和消防預案。尤其是消防器材要經常進行維修和檢測,要不斷地提升森林火災的管理效能[6]。
由于部分地區經濟水平較差,對防火工作的重視程度較低,防火工程投入較少,導致防火處理能力較差。為此,要從總體上改善和保障防火工程質量,增加資金的投入、建立長效的投資機制、加強日常啟動資金的投入、給予更多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同時,要想有效地防止森林火災,還必須提升工作人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增強應對突發事件的意識,定期的應急訓練。在此過程中,也要積極組織進行緊急情況演練,以提高森林和草原防火工作人員的技能和應變能力,增強他們的警覺意識。并在訓練中,不斷改進森林和草原防火預案,以促進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的進程。
在今天的信息化時代,我國科技隊伍不斷壯大,科技實力不斷增強,科技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每一個環節,其影響無所不在。良好的科學技術支撐體系能夠促進防火部門及時對森林的情況進行分析,并能預先識別出引起火災的危險因子。裝配感應器和監控顯示器這樣的現代化科技裝備,使其成為防火工作的最佳幫手,但目前,中國現行的森林草原防火規劃在技術和裝備方面還不完善。信息技術是一種能夠有效地監控森林草原的氣溫、濕度的技術,運用衛星遙感、航測信數據,結合大數據、物聯網設備、云服務等更多的技術手段,我們可以通過組合,使其在森林草原的防火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并學會運用科學技術來防止森林草原的火災發生[7]。
所有的防火培訓都是針對實際情況進行的,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經驗的過程,而實戰演練則是考驗消防隊員職業素養、幫助防火隊員快速獲得防火經驗和操作技能的有效方式。在實際演練中,可以不提前說出這是一次演練,也不向消防隊透露具體的演習地點,做一場真實的演練。當警報響起,所有的消防隊員都要立即趕往火場,聽從指揮,運用他們所掌握的專業知識迅速把大火撲滅。同時,在搶救工作中也不能忽視生命安全,要以人的生命安全為首要任務,最大程度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在實戰演練中,消防隊員的動作要專業、迅速,要爭分奪秒,聽指揮,高效完成滅火任務。演練后由領導部門進行科學分析和總結,對優秀隊員進行嘉獎,對缺少專業素養的隊員進行淘汰處理,提高滅火隊伍的建設質量[8]。
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任務繁重,要想避免火災的發生就必須充分考慮各種可能引發火災的因素,并對意外事故進行有效的防范與控制。各級領導和工作人員要充分吸取以往的教訓,加強自身的專業技術,充分利用科學技術的優勢,科學地規劃救災工作,爭取早發現、早撲滅,使人民群眾和消防員的生命得到保障。在有可能引發火災的大風季節,要加強對林區的管理,加大巡查力度,在規定的區域設置消防用水、滅火設備,對林區和草地進行24h實時監控。此外,還應定期進行消防演練,提升消防器材的品質,提高消防人員的綜合素質,為防火工程的建設提供有力的基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