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鳳爾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許多公立學校的辦學模式已逐漸從社會服務型轉變為自主辦學型。因此,高等公立學校的資金來源也不再單純依靠財政撥款,來源渠道日趨多元化,學校的各種經濟業務活動也變得復雜起來,隨之而來的財務風險也越來越大,這嚴重制約了高校的可持續性發展,出現這一系列問題歸根結底就是高校的財務內部控制沒有做到位。因此,高校當務之急就應盡快提出解決財務內部控制問題的有效對策,為高校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良好的財務制度保障。
關鍵詞:財務;內部控制;對策
一、高校在財務內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內控體系不完善
雖然目前大多數公立高校已經創建了基本內控制度,但由于公立高校目前還仍屬于非營利組織,不像企業每年有固定的經濟考核指標,因此,公立高校的財務管理者長期以來對財務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重視度不夠,一些重大決策的審批流程也設計不合理,往往使內部控制制度成為事后審計,沒有很好地發揮其事先預防作用。此外,由于當前公立高校還大多依靠國家財政撥款作為主要經濟來源,因此大多高校都仍然專注于財政撥款的計劃是否完成而不是執行,對執行的力度以及執行結果都不關心,內部的監督檢查更是流于形式,長此以往,國家的教學資源勢必會有所浪費,不能很好地發揮其作用。另外,近年來,由于大多公立高校的內控體系不完善,很多高校在海外的投資辦學、物資采購、基本建設項目等問題都相繼出現了問題。
(二)內部控制意識不夠強
當前在各公立高校推行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阻礙是部分高校管理者仍然存在傳統的管理模式思想,他們認為高校的日常管理最主要就是生源管理、教學質量、學校的資金安全以及科研項目等管理,沒有將日常管理工作與高校的財務管理需求結合在一起,片面地認為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僅僅是會計核算和資金支付等工作,而財務的風險防控、內部控制則是審計部門的責任,也未能明確規定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方面的規章體系和規范要求等,在加強內控制度建設方面缺乏公信力,不利于內部控制制度措施的執行。這種概念認知上的局限性導致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出現了很多漏洞,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現象在部分高校以前年度也有出現過,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教育資源的配置,嚴重阻礙了高校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除高校管理人員外,校內的教職工也普遍對財務內控工作認知不足,缺乏這方面的培訓學習,將財務內控工作完全劃分給財務部門,不能有效的約束自身行為,使高校內部整體的財務內控效果不盡如人意。
(三)預算管理控制方面不到位
預算管理控制作為控制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在整個財務內部控制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預算編制在整個高校預算管理控制過程中尤其重要。當前大多高校預算編制表現出不系統科學,隨意性較強,主要原因是未能結合預算管理工作的需要,沒有將眼光放長遠,過多在乎眼前利益,對預算編制的金額也沒有在成本核算環節進行必要性查證和事后監督,從而導致在財務管理工作中預算管理沒有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同時,部分高校存在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對項目預算金額隨意變動更改,缺少有力地核算監督力度,內部控制制度流于表面化。此外,正是由于預算管理控制方面不到位,當前很多高校因隨意追加預算而造成項目金額嚴重超支而受主管領導批評,這也導致高校財務人員在年終決算時編制報表比較痛苦,嚴重制約了高校資金管理工作的開展,降低了內部控制制度的時效性和工作效率。
(四)未充分發揮好財務監督機制
當前高校財務內部控制活動中也普遍存在財務監督機制不健全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部分高校沒有設立專門的審計部門,而是將審計職能劃入到辦公室或者紀委等部門,或者雖然是設置了審計部門但是沒有賦予足夠的獨立性權利,使審計人員在進行獨立審計時礙于其他部門領導或者更高層次領導的權利而處處受阻,不能很好地體現審計結果的公正性,監督力度也就大大打折扣。
2.部分高校管理層的關注重點更是將精力放在學校建設和師資力量的擴充上,對其他職能部門實行一刀切的精簡,這就導致工作人員兼任多崗,職責混亂,部分關鍵崗位缺乏監督,長此以往,財務監督就只流于形式。
(五)缺乏必要的風險評估體系
近年來,隨著公立學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在校學生人數急劇上升,學校的辦公樓、宿舍樓、教學樓等資源也越來越緊缺,因此,對高校大型基建項目的修建、改造等也迫在眉睫,基于此,公立高校也開始需要籌集大量的資金,也需要進行各種投資活動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等,隨之而來的各種資金風險、債務風險、投資風險也不得不面對。因此,高校開始擴大資金來源渠道,然而忽視了籌集資金所產生的財務風險,比如利息過高、還款方式壓力過大等,沒有進行仔細嚴謹的籌集風險評估。再者,大多高校管理層由于一直在體制內辦公,缺乏市場經濟體制的洗禮,還是按照老傳統的管理模式,對當前這種大市場環境認識不足,金融風險警惕性不高。同時,很多高校在大型投資項目比如基建項目上缺乏可行性的論證以及風險決策制度,也沒有做好風險防范措施。如若一旦發生財務風險,無法及時應對,拆東墻補西墻的現象就會時常發生,財務風險也不斷增加,貸款行為越發失控,高校的負債率也越發提高,久而久之不利于高校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優化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內部控制意識,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在當前新形勢下,第一,管理層應首先提高內部控制意識,轉變觀念,將內部控制與科研、教學等放在同等位置,并運用手中的權力積極調動全員參與內部控制,同時注重對財務內部控制重要性知識的宣傳。第二,全校應積極加強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規范財務報銷流程、明確財務崗位職責等,努力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同時高校應加強財務教育,進一步提升財會人員專業能力,并適當增加考核獎懲制度或者定期舉辦財會前沿知識有獎競賽等,在全財務部門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良好財務學習氛圍。
(二)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加強財務風險防范
隨著公立高校越來越面向市場化經濟,現代高校的籌資渠道越來越多樣化,投資方式也活躍多樣,隨之而來的各種籌資、投資以及資金的使用等各種風險接踵而至,因此,現代高校應積極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加強財務風險防范。首先,在籌資過程中,高校相關部門應事先做好合理可行的規劃,合理控制籌資規模,準確評估利息及本金的償還能力以及籌資收益等。其次,高校在進行投資項目時,尤其是大型基建項目,一定要謹慎準確評估投資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嚴格執行財務支付與竣工決算制度,重點規劃好基建項目的授權與決策,切勿盲目投入,因為投入金額越大,所帶來的投資風險也就越大。同時,高校應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一旦風險值達到某個指標,應及時查找分析原因,積極做出解決對策。最后,在資金的使用過程中,應安排專人專職監管,對資金使用的前、中、后進行全過程監督,確保每一筆資金都能落到實處并能最大化實現其使用價值,有效避免財務風險。
(三)加強預算管理,提高預算執行力度
預算管理在高校財務管理中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應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集中核算”的原則進行預算管理,加強預算編制、調整、執行和決算審查。首先,應高度重視預算編制的重要性,實事求是,按照年度規劃,預算需求的編制應全面合理,成本費用應合理有效控制,加速資金周轉率。其次,應將預算的執行結果與職能管理部門領導的績效掛鉤,按照“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原則,讓職能部門領導率先重視起來。最后,應將預算管理與監督結合起來,按照預算執行進度可安排專人實時監督,定期復查,確保預算進度能正常有序地進行,也讓預算管理能在高校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四)建立有效的內部監督制度,加強內外部審計工作
要想最大化地控制財務風險,還應高度重視內外部審計工作,建立完善、切實可行的內部監督制度。內部審計工作是對財務監督的再監督,要確保內部審計的獨立性,需要建立專門的內審部門,高校管理層應高度支持內審部門工作人員的監督核查工作,給予足夠的權力,隸屬于校領導直管。除此之外,上級主管部門還應積極接受外部審計部門檢查,多角度全方位地督促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的規范與執行,最大限度地降低財務風險對高校各方面的影響程度。
(五)建立順暢的溝通機制
高校主管領導應明確內部控制事項,建立申訴機制,積極加強各職能部門間的內部溝通,及時反饋出現的財務風險并采取積極的解決對策,群策群力,盡早將財務風險扼殺在搖籃里。
參考文獻:
[1]林雪麗.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2):4.
[2]何軍.高校財務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財會研究,2021(00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