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煒
摘要:伴隨著“立德樹人”的深化落實,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班級團體心理輔導逐漸引起了中小學學校的重視。健康的心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成長,對此,中小學教師必須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地予以指導,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保障學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中小學生;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策略
中小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覺醒和思想觀念發展的重要時期,此階段的教育活動對其未來發展尤為關鍵,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質量會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思想狀態形成重要影響。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環節,是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礎保障。因此,中小學教師要正確認識到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的意義,通過班級團體心理輔導進一步豐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形式,進一步滿足中小學生的心理需求與學習需求。
一、中小學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的意義
(一)滿足新時代人才培養需求
中小學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作為基礎教育階段,中小學教育屬于義務教育范圍,承擔著重要的教育責任,對人才的素質培養、國民文化水平的整體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就此而言,強化中小學生的心理輔導,保障中小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對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提升學生素養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小學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表現就在于心理輔導方面。在新時代社會發展下,中小學生面臨著多方面的誘惑和不良文化的影響,必須要重視其心理素質的培養,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思想方向,強化團體心理輔導,保證學生心理狀態的穩定及健康發展,可以對發生的問題采取正確的方式對待。在中小學教育中加強心理輔導,能夠促進中小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使其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壓力或是來自社會、家庭及學校的其他壓力,避免偏執心態的產生,這滿足了國家經濟發展新形勢下的人才培養需求。
(二)落實新課程教育改革的要求
在當前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新課標要求中小學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把知識教學與德育教育并重發展,引導學生將心理健康知識內化于心,使學生在豐富知識素養的同時,可以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甘甜。團體心理輔導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其與中小學的整體知識教學目標是相吻合的,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利于幫助學生實現高效學習,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進而實現多元化發展,這是落實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
(三)有利于社會持續、穩定發展
社會經濟的發展如果僅僅是依靠經濟本身發展是不現實的,人才也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關鍵性因素。想要實現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不但需要社會人才具有豐富的知識理論和超高技能,還要學生具備良好的思想品質和健康的心理狀態。中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自我意識覺醒的關鍵階段,中小學學校承擔著極為重要的育人責任。也正是由于中小學學校肩負的責任極為重大,所以就需要其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式,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真正探尋社會需求,以此為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進而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心理上也更加健康的高素質人才,有利于促進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二、中小學班級團體心理輔導中存在的問題
(一)心理輔導機制的不健全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斷更新,現行教育也開始逐漸重視學生的心理輔導,但是很多中小學學校在團體心理輔導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心理輔導機制并不健全。一方面是因為中小學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時間短,在短暫的時間內沒有形成完善的團體心理輔導體系,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學校和教師對中小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沒有特別重視,更多的關注點在于學生的知識教育。
(二)心理輔導重視程度不足
現代科技的發展給學生帶來了更多地接觸外界信息的途徑,這也就使得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面臨更多的困惑,現代社會的學生比起以往的學生來說都更加的早熟。但是身處中小學這個年齡階段,學生所具有的生理特征可能會與他們的認知產生矛盾,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產生心理健康問題。這也是因為周圍環境都不夠重視學生心理輔導、缺乏心理指導所導致的。
(三)師資力量比較弱
現行中小學學校心理輔導方面的師資力量也有待加強,心理健康領域方面的教師相對而言數量較少,且能力素養也不夠強,這就使得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以應對學生的輔導需求,導致學生難以得到完善的心理輔導。此外,很多中小學學校也沒有構建良好的心理輔導部門,資金、場地等資源也不足,這就使得學生沒有一個良好的心理輔導環境。
(四)學生網絡成癮問題嚴重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網絡游戲、短視頻和網絡直播等成為很多中小學生的日常娛樂方式,網絡成癮成為當代中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很多學生熬夜打游戲、看視頻,導致作息時間紊亂,甚至部分學生因此逃課,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此外,部分網絡游戲含有血腥暴力元素,容易讓學生滋生暴力情緒,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部分學生沉迷虛擬網絡世界交友,和同班同學社交比較少,也很少參與學校活動,導致學生出現了社交障礙。
三、中小學生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策略
(一)完善心理輔導機制,提升輔導成效
心理輔導機制的構建是實現有效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的重要途徑,心理輔導機制指的是中小學學校要能夠提供完善的心理輔導服務,在學生需要解決心理問題時能夠擁有專業的指導和幫助。針對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的實施,中小學教師應設立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開展團體輔導,同時也要提升心理健康師資力量。首先,中小學學校要投入足夠的資金來構建心理輔導教室,在教室中打造溫馨的輔導環境,為團體心理輔導配置完善的環境條件,給予學生一個接受幫助的空間。同時也要提升心理輔導教師的專業水平,讓教師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中小學學校可以通過招聘或者是培訓的方式,增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一個優秀的教師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能夠有效提升團體心理輔導的成效。良好的心理輔導機制是實現心理輔導的基礎,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下才能獲取專業的幫助,解決自身的問題,進而實現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
(二)心理輔導融入課程教育,拓展輔導渠道
實現團體心理輔導僅僅靠心理健康輔導部門和心理健康教師的指導是不夠的,心理輔導是一個長期的、全方位的過程,所以學校必須在課程教育中滲透心理輔導,讓學生能夠時時刻刻地接受心理健康指導,從而培養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學生心理的健康是學生發展自身能力、更好應對生活挑戰的基礎,所以所有教師都必須重視學生的心理輔導。中小學學校學生日常接觸最多的就是課程教育,傳統課程教育往往只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對于此,中小學學校要提倡所有學科教師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讓教師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心理輔導元素,進一步豐富團體心理輔導內容,拓展心理輔導渠道。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從而實現全面的心理輔導的滲透,學生在感受到周圍教師和環境的關懷之后,就會養成健康的心理。
(三)打造專業心理輔導團隊,全面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現在中小學教育大多較為重視知識教育,對學生各學科成績的重視程度較強。但在當前素質教育的基礎上,中小學學校必須能起到育人的作用,而培養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就是育人的環節之一,所以中小學學校要構建完善的心理輔導團隊,為團體心理輔導的開展奠定師資基礎,全面推進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學心理輔導團隊包括心理教師、班主任、各學科教師等,團隊要從學生個人成長和學生生活環境等方面關懷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團隊要負責數據整理和分析,對中小學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挖掘,發現中小學學生心理存在的共同點,從而構建更加完善的心理輔導體制,提升團體心理輔導的針對性,幫助學生解決現實問題。中小學學校要結合教師的力量來構建完善的教育團隊。通過團隊的參與,從班級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推進心理輔導,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
(四)開展心理輔導活動,打造學生積極心理
在中小學階段,心理輔導活動的配合對學生的心理建設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狀態,進而結合學生需求設計活動主題,并在主題活動的載體下展開團隊輔導,用積極心理學引導學生學會溝通,掌握交流技巧,學會宣泄情緒,從而保證心理狀態的穩定。例如,沙盤游戲是團隊輔導開展的基本形式之一,教師就可以設置“生活,我答應你”的主題活動,以此引導學生用積極的視角與情緒看待生活中的任何問題與事件。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沙盤游戲的開展流程,首先,需要引導學生構建積極情感。該過程可以組織學生主動上臺演講,用幾句話說出自己成功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與體驗,通過回顧生活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其次,則要讓學生學會正確理解和解決消極情緒。一方面教師需要讓學生將自己心里的負面情緒大聲喊出來,通過情緒宣泄調整心情;另一方面則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思考自己每次出現負面情緒時的導火索,進而通過心理建設,對相應的誘導因素做好準備。其三,教師要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知識幫助學生解析實際遇到的心理問題,從心理科學的角度進行分析,讓學生正確看待自身的負面情緒。最后,則要引導學生能夠積極面對生活的挑戰,以宣誓的方式,讓學生面對各類生活問題,喊出“生活,我答應你”的口號,形成內在激勵機制。
四、結語
總而言之,現行中小學生班級團體心理輔導中還存在輔導機制不健全、學校教師對心理輔導重視程度不足、專業師資力量薄弱、學生網絡成癮問題嚴重等問題,急需引起學校和教師的重視。對此,中小學學校和教師要積極挖掘應對策略,通過完善心理輔導機制、心理輔導融入課程教育、打造專業心理輔導團隊、開展心理輔導活動等策略,進一步提升中小學生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成效,為學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心理輔導,從而培養學生的樂觀積極心理,促進中小學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惠月.團體輔導魅力大——淺談心理教師如何更好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工作[J].心理與健康,2021(12):36-37.
[2]吳秋平.薩提亞模式在初中生團體心理輔導中的干預研究[J].現代教學,2020(18):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