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功軍
現代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手機作為便捷的現代信息溝通工具,亦不例外。手機作為現代通訊工具,的確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諸如:方便與家庭的聯系,特別是住校生,使用手機大大便利了家長與孩子的交流溝通。便于同學之間的交流,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可以打破地理空間的隔絕,與同齡人進行跨空間的交流和對話,排解一些不愿與家長老師溝通的苦惱,緩解心理壓力,有助于身心健康。能加速信息吸納、增加對社會信息的掌握,智能手機具備了網絡資源共享、拓展視野、信息傳輸便捷的特點,能讓學生更廣泛地接觸社會、增加對社會信息的掌握,加速社會化進程。
若允許學生手機進校園,對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成績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從整體結果來看,學生攜帶手機進校園的弊遠大于利,所以有人大代表稱:手機危害猛于“虎”。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手機管理,成為學校管理的棘手問題。
一、學生使用手機的危害現象與剖析
(一)嚴重影響學習
由于學生自我控制能力還不是很強,一些學生在課間、午休、睡前、自習、半夜甚至課堂上用手機來收發短信、聽音樂、看電影、玩游戲、甚至QQ聊天,不僅嚴重影響了自己正常的學習和休息,而且影響到其他同學。筆者多次在深夜巡夜時看到學生寢室里忽閃忽閃的手機亮光,就象天上的星星般璀璨,學生肯定在發短信或上網,可以想象學生的睡眠質量,也可以想象次日他們的學習狀態以及學習效果。
(二)為作弊提供方便
從平時的測驗到期中期末考試抓到的作弊者再到市統考通報的舞弊現象,手機無疑成了最主要的作弊工具,手機的使用使學生產生了不勞而獲弄虛作假的想法。此風不禁,長此以往,必將導致考風敗壞,學風不正,校風日下。
(三)滋生校園安全新隱患
一些學生之間因打手機和發短信息開玩笑,超出了“正常”的范圍,引起了不少矛盾和打架斗毆事件,帶來了人身傷害,造成了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煩,從而影響正常的同學關系;上體育課時帶在身上不方便,學生的手機在宿舍里經常出現失竊;還有手機充電而引發的用電安全事故等等,這些都給學校安全管理造成了不小的問題,也成為了學校安全的新隱患。
(四)影響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據了解,北京市某所中學曾做過一個調查:在學生發送接受的手機短信息中,70%是與正常學習和生活無關的信息,10%以上是黃色短信息,部分學生甚至把相互轉發“黃段子”當作時尚。
學生好奇心強,垃圾信息門類各異應有盡有,騷擾信息、黃色短信,不雅網頁、“黑色商業”信息等等,滿足了學生的獵奇心理。不良信息對學生思想道德觀念和價值觀的形成會產生不良影響,這些嚴重地對學生心理的正常發展構成了威脅。有些學生傳播謠言、濫發信息,破壞了學校的良好形象。同時手機也為男女生的非正常交往提供了便利。
二、學校對校園手機進行有效管理的策略
對學生的手機進行有效的管理,應注意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措施的合法性,確保管理的效果,為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提供保障,為學生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要達到這一目的,學校必須對學生的手機管理采取“兩手策略”,剛柔相濟。
(一)剛性管理策略
1、為學生提供必要的通訊設施
在校學生特別是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在不少情況下也需要必要的互動聯系,作為學校當然不能讓學生完全與外界隔離。學校要創設條件在校園、宿舍區域安裝磁卡電話、200卡電話,教師辦公室的電話以及教師的手機也應適度向學生開放,以滿足學生正常聯系的需要,以化解由禁止手機帶來的通訊需要的壓力。
2、建議禁止學生帶手機入校園合法化
早在幾年前,美國、芬蘭等國家就為校園手機立法,嚴禁在校學生使用手機。目前我國還沒有相關的法律條文明確規定學生不能在校園內使用手機和帶手機上課,因此手機管理是學校最突出的管理難題。從《教育法》來看學校可自行制定相關校規對學生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教育法》第43條第4款也規定受教育者必須“遵守所在學校或者其它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學生必須服從學校和教師的管理,違反校規校紀者將受到相應的處分。在這種不對等的法律關系中,受教育者處于個人從屬、被支配的關系”因此,學校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園不會違背教育法,可以把它明確列入校規校紀,使之成為對學生的一種管理契約。
(二)柔性管理策略
1、爭取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由于對學生攜帶手機利弊的認識不同,一些家長和學生不認同甚至抵制學校禁止學生攜帶手機進校園的做法,他們認為學校禁帶手機侵犯了公民通信自由的權利。家長的態度往往對學生的認識和學校的工作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要讓禁帶手機的工作順利開展,首先必須得到學生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學校可在學年開始時即召開家長委員會會議和家長會,在貫徹學校規章的同時把學校禁帶手機的依據、認識和做法交由家長討論,取得一致的看法,如有可能再由家長委員會向全體家長發出倡議,要求不配手機給學生或協助學校進行監督管理,從而減輕學校在處理違規學生時的阻力與壓力。
2、宣傳貫徹學校的管理制度
制度化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手段,要把手機管理列入學校的制度條文并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細則,把它列入常規管理的重要部分。特別是對違規帶入的手機的處理,要統一全校教師的思想認識,克服隨意性和盲目性,做到有章可循。可結合新生剛入學之機進行宣傳和班團活動課進行討論,加強引導和教育,讓學生認清使用手機的利弊,解決學生的思想癥結,明確學校禁止手機的意義。
3、對違規學生的教育要說理
班主任、教師在發現學生違規時要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在實踐中存在不少簡單粗暴的處理、極端激烈的訓斥,這容易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這往往成為問題的焦點,反而違背了學校教育管理的初衷,起了相反的作用。“常規管理也是一種教育手段,要講清道理,讓學生自覺遵守,而不是強迫學生執行”,因此在教育時要提高教育技巧,采取說理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正確使用,以人性化管理的思維保證制度的堅決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