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維
摘要:蓬勃發展的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架構起全新的互聯網背景,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全新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如何進行思政教育創新,提高思政教育的親和力與實效性,是各大高校亟待研究的重難點課題。文章著重分析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薄弱之處,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優化路徑,以推動高校思政教育再上新臺階。
關鍵詞:網絡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與對策
如今我國已經進入全新的網絡信息時代,互聯網滲透到了經濟、文化、政治等各個領域。高校思政教育也需要借助互聯網優勢,實現網絡環境下的創新,更好地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滲透網絡技術的思政教育能夠更具實效性,比如高校思政教師可以將十九大精神、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理念滲透于思政教育,讓學生第一時間了解思想政治知識及當下時局。網絡環境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人們可以利用社交媒介進行實時交流,而教師利用這些媒介的在線傳輸功能,可以營造動態化的思政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中積極接受思政教育。因此,網絡環境下各大高校進行思政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是大勢所趨,并且必然會收到良好的成效。但這一推進過程仍然有一些薄弱環節需要加以完善,從而揚長避短,進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親和力和實效性,培養思想素質過硬的優秀人才。
一、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薄弱環節
1.互聯網環境存在負面性,可能引發價值觀偏差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必然需要依賴于良好的、正向的互聯網環境,這是不可或缺的客觀條件之一。但目前互聯網環境有時存在一定的負面性,一些網絡平臺存在暴力、色情、虛假信息,在輿論的漩渦中,少數學生充當了“鍵盤俠”的角色。
2.教育方式傳統守舊,創新力不足
長期以來,高校思政教育課程的教育方式較為傳統守舊,創新力不足,依舊沿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方式,課堂氛圍較為沉悶枯燥,難以引發學生積極參與和學習的積極性。而且相比其他專業科目,思政教育有時未能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高度重視,學生往往容易青睞專業課程的學習。長此以往,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學質量堪憂。
二、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優化路徑
(一)堅守主流文化,優化監督路徑
1.堅守主流文化陣地,利用主流媒體平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一定要堅守主流文化,利用主流媒體平臺,這也凸顯了思政教育的思想統一性。典型的主流媒體有政府的官方網站和平臺,如新華網、人民網等,高??梢越柚俜矫襟w管道來引導正向的網絡輿論。高校思政教育在其創新過程中要充分重視主流媒體的“發聲”,通過這些主流思想的普及來傳播思政理論,達到借助互聯網平臺培養學生整合文化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
2.清肅網絡平臺,做好監督工作。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資源,為避免負面信息對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不良影響,相關部門必須清肅網絡平臺,做好監督工作,加強對網絡環境的管控,為高校師生提供良好的網絡環境。高??梢酝ㄟ^網絡技術,采用后臺攔截等方式來清肅不良信息,精準判斷,快速應對,并通過一系列的座談會、講座、視頻播放等形式,宣傳正面信息,讓學生有意識地篩選正向信息并為己所用。
3.強化自我管理,規范民間平臺“發聲”?;ヂ摼W有著海量的信息,其中一些不良信息可能會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但學生自身的主觀意識能夠起到決定作用。因此,高校要重視強化學生的自我管理,相關部門要規范民間平臺“發聲”。教師要教育學生,在微博、微信、QQ等平臺發表言論時,應謹慎、客觀地使用詞語,保證信息的權威性、真實性及合法性,一旦碰到不良信息,一定要理性對待,提升自我管束能力。
(二)借助網絡優勢,創新教育方式
1.緊跟網絡潮流,創新高校思政教育理念。①建立碎片化學習觀。自媒體興起后,人們接受信息有碎片化傾向,高校思政教育要利用這一特質,創新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樹立碎片化學習觀。這種學習觀的核心,在于借助碎片化的信息傳播方式循序漸進地傳遞思政教育內容。例如,學院、團委及易班的微信公眾號可以定時推送有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的信息。而在思政教育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慕課、微課等方式,對思政教育核心內容進行詳細講解,讓每一堂課都能解決一個學習重難點,使學生可以通過云端設備或移動客戶端設備有選擇性地進行學習。②樹立自由學習理念。網絡環境下學生學習的方式已不再是單純依賴教師授課,學生還可以借助網絡平臺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性地篩選學習資源,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自由學習理念。教師可以充當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借助互聯網平臺學習思政內容,達到補充思政知識的目的。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方式。純理論式的思政教育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時代需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要借助網絡,不斷豐富教學方式,致力于提升思政教育質量。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慕課、微課,開展交互式教學。如今,慕課、微課憑借其特色化的教學手段及更加符合時代需要的傳播特質,已普遍應用于各大專業學科教學,思政教育也不例外。除了在線課堂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之外,交互式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質量。
總之,得益于互聯網技術的長足進步,高等院校思政教育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高校在思政教育改革創新過程中,雖然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問題,但只要教師勇于探索,實事求是,就能夠獲得教育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寶君,劉靜涵.“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載體探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1).
[2]盧玥,任念文.“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索[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