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曉華
摘要: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科學課堂的教學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學生難以接受枯燥無聊的理論知識。在背記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學生學習科學學科的積極性不高,也不利于促進學生在科學學科的學習過程中有更好的發展。通過互助教學,能夠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也能夠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及時提出自己的疑問,有利于構建高效初中科學課堂。因此,本文對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進行互動教學的具體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互動教學重要性
在新課標的不斷發展和改革之下,新型的教育理念對初中的科學課堂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科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擺脫傳統觀念對于課堂教學的制約,不能讓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降低課堂教學的質量。初中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依據本班的具體學習氛圍而采取互動溝通的教學模式,為教師和學生增加溝通交流的機會,增進彼此的了解。
1初中科學科課堂教學技巧的應用意義
初中階段的學生開始慢慢有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科學學科也是一門具有技術性、操作性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可以將枯燥無聊的科學課堂營造得輕松愉悅,能夠增加初中科學課堂的感染力。但是依據如今的教學現狀,能夠發現這樣的教學現象:傳統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地植入在一些教師的腦海中,教學模式傳統老套。久而久之,學生在學習科學學科的過程中只是對重要知識進行死記硬背。而缺少依據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對一些實驗進行操作實踐,明確實驗的原理。在新課程的不斷改革之下,素質教育已經逐漸滲透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合理地融入互動教學,引導學生及時與教師進行交流溝通,這樣能夠將教師的注意由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轉換到關注學生本身上。這是教育歷史上一種質的改變,更是一種進步,有利于為二十一世紀培養綜合性的人才打下基礎。
2運用問題創設法進行教學,增加學生的學習體驗
眾所周知,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橋梁。而在初中科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進行互動式教學,能夠為學生和教師之間增加溝通了解的機會。教師通過與學生進行互動,能夠了解學生在學習科學學科的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對哪些專業知識還存在著疑惑?或者是學生難以接受教師的講課方式,希望教師在哪些方面能夠有所改變?教師了解了學生的問題,有利于對癥下藥。結合學生提出的建議,以及自己的辨別。
在如今的教育形勢之下,科學課本上的知識晦澀難懂,涉及到的語言類型都是比較專業化的。學生在對知識進行理解的過程中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就需要采取一些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比如利用問題創設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遇到問題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及時提出自己的疑問。例如在對浙教版(2013)科學學科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節《走進科學實驗室》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本節課主要對實驗室中的一些設備和常見的儀器進行介紹。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各種儀器的名稱以及用途,同時還要認識實驗室中的一些危險警告標志。七年級的學生剛剛開始步入初中,對于科學學科以及實驗室充滿了好奇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問題創設的教學模式,帶領學生深入地走進實驗室。比如,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在實驗室中,如果遇到一些具有安全隱患的問題應該如何進行處理?實驗室中的實驗器材,比如放大鏡,膠頭滴管等應該如何進行使用?在使用酒精燈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通過對這些知識進行提問,能夠幫助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互助教學,也能夠活躍課堂氛圍。
3合理運用合作探究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保證學生能夠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之上,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進行改進,能夠增加學生對于教師的信任。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也能夠高效地提高本節課的課堂效率。互動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的紐帶,彼此有所了解,有利于更加高效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也能夠通過高效的學習,增強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學科思維。通過相互合作的互動教學模式,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本節課的課堂效率。
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對于科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也存在著差距。因此,初中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進行合作交流,運用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對浙教版(2013)科學學科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生物體的結構層次》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組內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對本節課進行學習,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一些初中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性格也比較內向,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比較低。這時組內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就可以帶動組內的其他學生共同進行學習,大家一起參與討論,分工合作,可以更加快速地找出問題的答案。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增加同學之間的交流溝通,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科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運用互動教學模式符合新教育的發展趨勢,對于學生提高科學學科的專業成績以及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都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有越虒W增加了學生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的機會,有利于雙方及時了解彼此的想法。通過為教師與學生搭建溝通的橋梁,有利于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在引導學生更好的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之上,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 朱學獻. 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J]. 科教文匯, 2012(03):83-84.
[2] 黃照宇. 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提高有效教學的策略[J]. 中小學電教:下, 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