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濤
摘要:隨著我國三胎政策的開放,幼兒人數將隨之不斷增多,據教育部的不完全統計,我國學齡前兒童已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超過了兩億人,我國的幼兒園已經突破從前,增加到了17萬所,幼兒園的幼兒總共達到5000萬人。為響應國家三胎政策號召,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成為幼兒園、家庭乃至社會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幼兒園;幼兒教育;家校合作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5-
引言
幼兒園的家校合作模式是以家庭為主導的,幼兒園為指導開展的幼兒家庭教育活動,其教學的主體是幼兒,主要的安排教學計劃的管理者為幼兒園教師,實際的操作指導者為幼兒家長,其目的是為了通過家校合作模式,提升幼兒的學習能力,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同時潛移默化的通過家庭的教育教學模式,引導幼兒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增加幼兒家長與幼兒之間的溝通,加深幼兒與幼兒家長之間的感情。
一、幼兒園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家校合作是為了給幼兒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幼兒為中心實施幼兒園與家庭的合作教育,幼兒園與家庭兩個主體要相互溝通與配合,在活動與教育上進行交流、學習,讓幼兒能夠在健康的環境下幸福成長。而家校之間的合作是指幼師與家長的相互配合,兩者在教育幼兒這件事情上要經常交流,分享經驗,探討幼兒的日常生活及行為習慣,找出在教育幼兒事情上的問題。巧妙利用家園共育,能讓雙方學習到更多的育兒心得;幼師與家長的交流溝通能讓幼師對幼兒的性格習慣更加了解,有助于幼師更好地制訂教育計劃,進一步提升幼兒園的教育質量。
二、在幼兒園教育中開展家校合作工作的策略
(一)加強溝通,增加理解
對于很多幼兒家長而言,開展幼兒教育活動是認識自己的孩子的主要途徑,但是由于自己時間的不充足,導致與幼兒園之間的溝通減少,幼兒教育活動開展也相對較少。為了更好地幫助幼兒建立健全的人格,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養成,家長的溝通和教育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幼兒園和幼師可以選擇以下兩種方式來增進家長與幼兒的溝通情況,讓家長能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時也讓幼兒能夠在家長的關懷和教育下更加健康的成長。第一,鼓勵家長積極響應與幼兒園之間進行的家校合作,與幼兒開展多樣的互動活動。通過游戲的方式了解幼兒的心理情況,減少幼兒心理問題的發生。第二,利用碎片時間,傾聽幼兒的聲音,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在碎片時間內,會讓幼兒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能夠有效減少幼兒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為此只有不斷增加幼兒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才能進一步穩定幼兒的心理,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建設。
(二)主動溝通,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
教師應積極主動地與家長溝通,用專業的知識分析幼兒的行為,與家長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在幼兒園一日生活和學習中,教師應盡可能地關注每一個幼兒,最大限度地掌握幼兒的基本生活和學習信息,仔細觀察幼兒的行為,根據幼兒的性格和生活習慣,盡可能地滿足幼兒的情感需要。家長和教師的溝通交流,需要良好的氛圍,這是提高班級溝通勝任力的關鍵,也是教師自身發展的前提。在幼兒園的班級內,一般設置三名教師,分別是主班、副班、保育員教師,三個教師之間應分工明確,自行觀察并掌握幼兒在各領域的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發展,尤其是幼兒在園中發生“特別事件”時,教師應第一時間了解事件的緣由,并積極主動地與家長做好溝通、反饋,爭取家長對幼兒園教師的信任。規范教師的自身溝通言行,為家長和幼兒做好榜樣示范作用。幼兒園教師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到自尊自律,成為幼兒在園期間的引路人。幼兒園應重視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建設,貫徹落實“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理念,要求幼兒教師時刻規范自身的言行,做到身體力行,樹立良好的行為模范,以提升教師在家長心中的地位,從而建立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信任關系。
(三)科學評價,開展有效的家園溝通培訓
幼兒園教師家園溝通勝任力培訓應以傳統的培訓經驗為基礎,診斷教師現有的家園溝通勝任力,結合教師的專業素養、職業技能、性格特征、口語交際能力等多種因素,對教師的家園溝通勝任力進行準確地評判,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教師的溝通現狀,針對教師的個性化特征,選擇針對性的培訓內容。幼兒園教師家園溝通勝任力的測評,以教師的詞語表達、溝通建議反饋、交互管理、主動傾聽與交流、責任心和認可度等多方面的特征進行參考,以科學地設置教師培訓內容。
第一,教師對溝通勝任力的認知以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為基礎,應培訓教師正確的兒童發展觀和教育觀,引導教師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第二,加強教師的家園溝通技巧培訓,為教師提供有效的家園溝通渠道和方式,強化有效溝通的特征,提高教師的人際互動與交流能力,提高教師對家園溝通的認可度,以促進教師與家長的相互理解。第三,提高教師的情緒管理能力。教師應將自信心、責任心等個人品質與家園溝通相融合,強化教師的教育理念與責任,開設相關的教師心理健康、幼兒心理素質培養等專題講座。
結束語
孩子的教育不能只通過在幼兒園或者是在家庭中單方面的教育,兩者應該結合起來才能給孩子一個更全面、更健康的成長環境,進一步提高對幼兒的教育水平。當然,家校合作的實施不是輕而易舉能夠完成的,需要家長與幼師的共同配合才能實現,需要社會重視對家校合作的教育方式,這樣才能給孩子打造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
參考文獻
[1]校嘉妍,瞿聰慧,黃亞文.新媒體環境下家校溝通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9(53):78.
[2]李曉冬.淺談如何加強合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4(1):1.
[3]蔣旭培,宋小藝.幼兒園教育中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