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俠 宋杰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秋天的雨》這是一片起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豐收的景象、深秋中的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其中,秋雨是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的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我認為,對于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要注意抓住時機滲透段落和篇章等文章結構方面的知識。 所以,我的第一步是初讀課文,先提出具體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劃出生詞并試著理解,然后自讀課文,并把自己認為美的段落讀給同桌聽。第二步,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情況,我利用識字課件進行引導和示范,學生們很快就讀準了8個生字和“鑰匙、菠蘿”等詞語的讀音,記住了字形,尤其重點指導了較難寫的“爽”字的書寫。第三步,說說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作者為什么用“秋天的雨”做題目。一方面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感受課文與題目的關系,以及題目對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第四步,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每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并說說發現了什么,以此引導學生明確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秋天的雨”的,學習總起句的寫法。學生們一個個認真地讀著,仔細地找著,完全融入到一種潛心閱讀的境界之中。
最后根據學生的回答,我適時地把課文中每段開頭的句子組成了一首優美的小詩,初步讓學生了解總分段落、課文大意等知識,但又不落痕跡,課堂學習氛圍十分和諧。
在學習文本階段時,我采用了深入局部、靈活多樣品讀課文的方法。
首先學習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打開了秋天的大門”段落,先請一名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然后請其他學生評議,運用配樂朗讀予以引領。在有層次的指導下,學生們走向了有感情朗讀,一個個比著讀、賽著讀,讀得很投入。
接下來引導:秋天的大門打開了,我們都看到些什么呢? 學生們爭著發言……紛紛進入秋天的境界,和文本情景融為一體了。于是,我們走進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這部分,體會秋天的色彩之美。在學習這段時,我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讓他們說說看到這樣的情景后心里的感覺,目的是說出自己的感悟。我適時出示描寫色彩的句子和相應的畫面,學生們一下子就來了精神,都躍躍欲試地要來讀句子。有的聲情并茂,有的甚至手舞足蹈。他們把看畫面時的喜悅之情完全融于朗讀的語句中了。當我再配上音樂,讓他們去想象和描述秋天還有哪些顏色時, 他們的小手一個個地都舉了起來, 有的說:“秋天把紫色送給了葡萄,紫紫的葡萄像一串串小風鈴,搖啊搖啊,搖來了秋天的豐收。”有的說:“它把粉色送給了牽牛花,粉色的牽牛花像一個個小喇叭,吹呀吹呀,吹來了秋天的涼爽。” 這樣,一個五彩繽紛的秋天自然而然地呈現在了每一個學生的眼中、心中,這一教學重難點也就輕而易舉地解決了。
本段的教學效果和設計意圖是相符的。恰當借助多媒體課件把文中的文字幻化成美麗的景色,用圖畫詮釋文字,以情助讀,但是又不拘泥于簡單的圖畫和有限的文字,讓學生在多種形式、分層次的反復朗讀中,在拓展性想象和表達中,自然而然地遷移了語言知識, 感悟了本段的文眼“ 五彩繽紛” 一詞的含義,領略到了五彩繽紛的秋色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美,體驗到了欣賞美景和品味美文的愉悅。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不知不覺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共鳴, 繼而用美讀的形式表達出來,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學生思維,訓練了學語言組織運用能力,可謂妙趣橫生,生機盎然,時刻閃現著靈動的火花深深感染著教者本身。
在學習總結段時,我將段首尾的句段連成一首小詩,用以概括全文內容,回歸全文,回顧感悟秋天豐收、歡樂的景象。 我的意圖在于以小詩作為全篇的統領,力求給學生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強化對課文段落與篇章的整體感知。
我還進行了語言知識的積累拓展訓練。 讓學生說說對秋雨及秋天的印象,并送禮物給秋雨這位朋友。他們有的用圖畫表現秋天的絢爛,有的寫小詩贊美秋天的成熟…… 這節課就在學生們不同形式的展示中結束了。
教師在講課時,要指導學生讀出感情,注重范讀、領讀,讓學生在讀中領會語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范讀時,注意把感情、語氣以及音調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給學生。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少講,讓學生多讀,以讀為訓練的主要形式,整堂課都能聽到學生瑯瑯的讀書聲。根據不同的課文,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自由讀、指名讀、領讀、同桌讀、齊讀、分角色讀等,變換不同形式,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獲得不同收獲。通過多種形式地朗讀,讓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讀出感情,同時也深刻地理解了課文。
學過的課文如果不及時復習也會忘記,讀起來也會感覺生疏。學完課文后讓學生及時鞏固,多加練習,甚至一些短小的課文要達到熟讀能誦,并利用早自習和每天在家讀書半小時的時間復習,久而久之,如果學生長期堅持,朗讀水平會大幅提高。
學生的朗讀水平逐步提高后,可以開展一些朗讀競賽,如:讓學生自愿報名參加比賽,其他同學當評委,評選出優勝獎;還可以舉行“挑戰賽”“擂臺賽”“講故事比賽”等,適時獎勵,給他們加一顆小星星或發一張獎狀等。總之,教育以學生為本,閱讀教學以讀為本。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出形,讀出意,讀出情,讀出味,讀出神。讓學生從“想讀”到“會讀”最后“愛讀”。在反復吟誦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力爭讓朗讀成為語文課堂最亮麗的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