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蘭
摘要:在寫作練習的過程中,也能夠讓學生在正式寫作之前構建其寫作的思維框架,利用自己所儲備的英語素材提升英語作文的質量。本文立足于初中英語教學角度,分析了初中英語話題讀寫結合教學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初中英語;讀寫結合;課堂教學
引言:
在新時期的教育改革過程中,要求教師能夠在英語課堂上將閱讀和寫作兩個環節進行彼此之間的結合,通過以讀促寫和以寫促讀等方面的教學優勢來發揮出讀寫結合的價值。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認識到當前由于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并且能夠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措施對于英語課堂進行進一步的優化,使學生能夠在英語課堂上學到實質性的內容,這對于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和綜合素養具有重要的價值。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讀寫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初中英語話題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當前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現狀
1.課堂教學內容匱乏,英語讀寫興趣不高
在當前的初中英語課程教學中,教師給學生進行讀寫教學所依照的內容,僅僅是圍繞著英語課本知識進行讀寫指導的,但是課本上的內容往往是比較有限且單一的。因此,這就導致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內容相對而言較為匱乏,學生在學習英語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難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探究興趣,學生在閱讀英語課文的過程中只能夠通過其中的知識點來進行總結和積累,對于寫作環節來說學習效果甚微,難以在此過程中顯著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很多學生由于只掌握了課本英語知識,對于詞匯量的積累較少。
2.學生英語基礎較弱,讀寫互通能力不足
一些學生在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環節中并沒有打好語言學習的基礎,對于英語的掌握和學習能力依然停留在小學中低年級階段。因此,很多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較為薄弱,在給他們進行英語讀寫教學的過程中,能夠發現這些學生在讀寫互通方面的能力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很多學生在讀寫環節中容易出現學習能力的差異。例如,一些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好,但是無法將自身所學到的英語知識靈活的運用到寫作表達過程中,導致寫作能力不足,難以通過閱讀的方式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二、初中英語話題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1. 激活認知和情感
授課教師在課前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先以教師拍攝的秋季校園的美麗圖片激發共鳴,之后授課教師詢問學生:Do you liketravelling ? Where have you travelled and what is it like ?讓學生自由談論自己旅游去過的地方。這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被有效調動起來并為后面的寫作環節積累寫作素材。緊接著授課教師展示一張 Disneyland 圖片,詢問學生是否喜歡迪士尼,并讓學生猜出世界最大的Disneyland 在哪個國家。基于初中生對美國碎片化的認知,授課教師運用優美景色和著名景點圖片,如雪山、沙漠、大峽谷、好萊塢、自由女神像,步步引導學生猜出本節課閱讀語篇的主題“美國”,消除學生對美國的陌生感,積極主動融入課堂情境。
如此,利用情境圖片和音頻、視頻等形式創設情境,迅速激活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經驗背景,使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感悟,學習新知識。授課教師充分利用一系列美國景點圖片,有效激活學生背景知識,為即將開展的閱讀活動進行了文化知識的鋪墊和滲透,為理解文章主題做好了鋪墊。
2. 深入理解詞句
(1)準確理解詞義,豐富語言表達。在閱讀前,準確理解詞義是理解語篇的前提,本語篇有兩個關于方位的詞匯“northwest,southeast”還有“mile”表示長度的詞匯。授課教師利用美國地圖,直觀、實用性強地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詞匯的學習。然后教師創設語境,讓學生們以填空(It is about 3,000 from the eastcoast to the west coast.)的形式,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使用新詞匯。
(2)練習復合句式,改善句子結構。范例支架是教師語言的示范。授課教師在詞匯教學過程中適時搭建復合句范例支架,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復合句的使用,鞏固知識要點,并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幫助學生內化和靈活運用所學語言。例如:The weather isusually warm during the day,but bring a sweater because itmay be cold in the evening.
① It is sunny now,but let’s take an umbrella…(rainlater)
② It is usually hot and sunny,so we…(swim in thesea)
3. 運用思維導圖,為寫作搭建結構支架
(1)寫前階段。思維導圖是模擬大腦思維系統進行記憶、總結和創造的工具。作為一種幫助學習者學習的思維工具和思維可視化的重要載體,它能把以文字呈現的知識通過圖示化的形式呈現出來,以傳遞復雜信息。思維導圖是圖表支架的一種類型。授課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帶領學生對語篇結構進行剖析,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語篇,梳理語段間和語句間的邏輯關系,提高學生語篇分析意識和能力。本文是一篇游記,語篇承載的不僅僅是語言知識,還有篇章結構和寫作技巧。教師通過帶領學生繪制語篇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建構寫作框架,促進學生把所學知識從外部向內部進行吸收。
(2)寫作階段。在充分閱讀、理解語篇的基礎上,授課教師借助外國朋友的視頻給學生創建真實語言情境,讓學生幫助他們制定到訪中國旅行的計劃。學生在小組中利用思維導圖展開頭腦風暴,積極討論,將本課所學內容遷移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真實的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在小組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授課教師要求學生當堂寫作。教師在開展英語寫作教學活動時,要認真關注學生的小組討論情況,一旦發現學生達到預設的寫作水平,就要及時撤走支架(思維導圖),為學生自主建構文章提供更多空間,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支架的搭建與撤除過程具有動態性特點,若學生的認知水平達到一定高度,教師沒能撤出支架,就會造成學生過度依賴學習支架,不利于發展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結論: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采取讀寫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接受整體化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幫助學生在讀寫方面顯著地提升,讓學生既能夠掌握閱讀的方法,能夠在其中提高語言理解能力,同時又能夠通過寫作環節強化英語表達和知識運用能力,教師可以從多方面進行著手致力于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呈現。
參考文獻:
[1]陳瑾.基于體裁視角的初中英語讀寫整合教學改進思路——以一節童話讀寫課為例[J].福建教育,2021(06):46-49.
[2]陳寧.基于思維導圖的初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實踐[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1(04):53-54.
[3]饒麗仙.基于讀寫結合訓練有效提高初中生英語寫作水平的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21,21(02):94-96.
[4]王然.基于思維可視化理念的初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案例淺析[J].英語教師,2021,21(02):133-1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