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燕美
摘要:本文簡要分析了中職數學教學中設立錯題集應注意的幾點問題,同時分別從數學學習和數學教學的角度論述了錯題集的有效利用,據此提出一些淺薄見解供相關教師參考,希望對改進實際問題有所助益。
關鍵詞:中職數學;錯題集;準確率;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一、中職數學錯題集的建立
眾所眾知中職院校的生源質量普遍較差,由于數學基礎薄弱的緣故,學生在數學解題方面的出錯率較高,這種情況在“后進生”的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在實際教學期間,很多教師會要求學生記錄錯題的方式來改善這種現象,以期學生的錯題率能夠逐漸降低,但基于錯題多的問題,讓他們將自己做錯的數學題全部記錄下來顯然是不合理的,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也容易消磨他們的耐心和積極性,所以在建立錯題集這方面,也要有選擇性和技巧性。
在建立錯題集的時候,我們需要重點思考三個問題:其一,如何選題?新授課的作業不宜大量收集,這類題目涉及的知識點或方法都類同,大量收集會浪費學生時間,教師只要挑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錯題即可。 這樣學生只要認真分析一個錯題就能掌握一類題目。 我們選入的題最好是多次練習常錯的、復習、考試等中出現錯誤的題目;其二,如何進行錯題分類?我們不能一股腦兒的把錯題一抄了事,這樣以后復習起來沒頭沒腦。 我們可以按錯誤類型分:知識錯誤、方法錯誤、計算錯誤、低級錯誤、心理因素(審題不清,思路不對)、訓練問題(過程不規范)等;其三,如何規范錯題格式?錯題整理的意義就在于在這個整理的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把老師教授的知識和方法變成自己的思維。 如果僅僅是將題目和答案抄一遍,那還不如老師每人發一份詳細答案。 老師需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指導。 我要求學生抄錯題的題目、原本錯誤的解題方法、正確的解題方法、簡單注明出錯的原因、對某些題進行變式改編。
二、從數學學習的角度分析錯題集的有效利用
在中職數學課程中,錯題集于學生的學習而言具有非常高的潛在價值,因而教師一定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合理開發與利用。從根本上來講,設立錯題集的目的在于改正學生錯誤的數學學習習慣,幫他們進一步夯實基礎,以實現解題速度及準確率的提升。根據這些要求,關于錯題集在學生數學學習方面的利用,教師應給出以下指導:其一,要求學生認真分析錯題是怎么“誕生”的?也即錯題原因是什么,再找出幾個相似題型的問題進行反復練習,由此逐漸修訂錯誤,同時也改進自己在思路或者是方法上的錯誤;其二,鼓勵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自己的“錯誤”經驗,然后分享自己是如何改正錯題的,再由其他同學提出相應的問題加以驗證。通過這樣一個過程,所有學生都能從中積累經驗,加深對錯題的印象和理解,并且這種交流還有助于他們形成清晰的思路,促進他們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其三,應該督促學生做好考試前的做題瀏覽,幫他們回顧自己曾經所犯的錯誤,進一步鞏固薄弱處,避免在正式考試中出現低級錯誤或者屢做屢錯的情況。這樣長期堅持下來,學生必定能通過不斷地“溫故”而“知新”,最終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數學解題能力也會獲得大幅提升。
三、從數學教學的角度分析錯題集的有效利用
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客觀辯證地看待學生的錯題以及他們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犯下的錯誤,“錯”是數學學習和探索中不可避免的一種客觀現象,而“錯”也未嘗不是接近成功、幫助學生領悟方法與精神的一個契機和過程。因而對于教師來說,也應該深入思考如何巧妙地利用錯題集來優化數學教學成果,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其一,認真批改和評價學生們的錯題集。相對來講,錯題集的批改要比日常作業的批改難度更低,經過學生的修訂和檢查,題目和解題過程的正確率基本上能保證,所以教師在這一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督促學生按時完成錯題集的書寫。在此基礎上,要根據學生書寫的規范程度、準確率等進行打分,給出相應的評語,讓他們明確自己需要改進的問題,以強化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其二,為了檢驗設立錯題集在數學教學中是否有用,教師應該在日常測試中添加一部分學生錯題集上的習題,據此了解每名學生對錯題集的利用水平,根據測試結果對全班學生進行分別指導;其三,在中職數學教學中采用設立錯題集方法的這一階段,教師一方面要以身作則,規范自己的板書和備課本,為學生們做出一個良好的示范。另一方面,應該與家長達成默契的配合,讓家長督促孩子完成錯題集的書寫記錄,同時將學生近期的進步情況傳達給家長,以教學和家庭教育相結合的方式給予學生鼓勵和激勵,進一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促進他們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職數學教學中設立錯題集,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薄弱知識,逐步提高他們的做題速度和解題準確率,培養他們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此教師應深入研究錯題集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應用,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李靜.淺談數學錯題集的使用對數學教學的幫助[J].科技風,2019(30):60.
[2]周麗.淺談加強中職數學學生解題能力的策略[J].現代職業教育,2019(12):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