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全先
傾向性問題是指在基層部隊發生頻率高,造成較嚴重后果的違規違紀問題。當前,部隊各類傾向性問題多發頻發,極大牽扯了練兵備戰精力。從通報上看,各級大多要求從制度、管理等方面進行整改,但從涉事者心理角度分析較少。傾向性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因素造成的。通過研究分析問題背后的心理因素,提出防治建議,可以減少部隊傾向性問題發生。
傾向性問題的現象演變是心理問題傾向的具象表征,傳統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對解決傾向性問題效果甚微,進而導致其禁而不止。部隊傾向性問題多種多樣,其中以網絡賭博、高消費及網絡借貸、違規飲酒具有很高的普遍性和危害性。
(一)網絡賭博。賭博是一種心理成癮,心理成癮一般遵循“刺激—愉悅—強化—成癮”的模式。網絡賭博是以網絡為平臺的賭博形式,具有隱蔽性、刺激性、即時性等特點,遵循心理成癮模式。一是操作性條件反射作用。賭博行為是富有刺激性的,賭注是賭博者的強化物,偶爾的獲勝對賭博者產生正強化作用。賭癮的形成產生于賭博過程中輸贏交替的刺激,是“間歇式強化”,而這種強化不斷地激發人們產生某些行為。由于事先不知道輸贏,為了獲勝就必須再賭下去,賭博正是在希望與風險的交替變動中維持和強化的。二是心理動力促使。弗洛伊德的理論認為,動機主要來自無意識深層的本我,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而本我按快樂原則行事,賭博過程的刺激感滿足了本我快樂行事原則,贏得賭資的成就感進一步刺激了本我的快感實現,進而形成賭博心態。三是自我服務偏差。心理學家艾伯特·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理論,即人們對自己能力與效率的樂觀信念可以獲得很大回報,而自我效能過高帶來自我服務偏差。參與賭博的官兵對自己“賭技”和運氣有過高的自我效能感,形成自我服務偏差,即認為自己優于他人,可以贏得賭注,進而促使其參與賭博。

(二)高消費及網絡借貸。高消費是網絡借貸的根源,了解高消費心理因素,對防治網絡借貸具有指導意義。一是錯誤從眾心理。從眾是指根據他人而作出的行為或信念的改變。官兵從眾消費是指在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戰友壓力下,放棄自己的主張而采取與其他戰友一致的消費理念。從眾心理消費的官兵大多認為,只有自己與大多數人的觀念、行為保持一致,才會得到認可和接納。二是虛假自我需求。部分官兵通過高消費滿足物質優越感,用消費標志群體內部地位,實現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愉悅的欺騙。當經濟實力滿足不了消費時,進而尋求網絡借貸。三是不良心理暗示。暗示是指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網絡的普及為商家對消費者心理影響提供了便利,直播、好評、閾下廣告等對青年官兵心理產生極強的暗示。部分官兵自我需求認知不足,容易受商家廣告的暗示,被促使產生盲目消費、沖動消費。
(三)違規飲酒。由違規飲酒引發的酒駕、酗酒滋事、不假外出等問題,極大干擾基層部隊正常練兵備戰秩序,探究違規飲酒心理因素是全面落實禁酒令的基礎。一是效仿效應。班杜拉提出人的行為主要由觀察學習得來。過去“酒風體現作風”的錯誤思想為官兵提供了飲酒行為學習氛圍和學習榜樣,個別官兵無法正確認清違規飲酒的危害性和嚴重性,錯誤的認識會產生沖動的應激反應,往往在別人的言語行為刺激下坐上酒桌。二是獎賞效應。獎賞效應是指當人作出某種正確并產生了好的結果行為時,大腦會向負責決策的區域發送“獎賞”信號,刺激人進一步重復此行為。酒精進入體內產生類似興奮和快樂的感覺,使人體渴望酒精,以達到愉悅的感受,避免消極感受。個別官兵將飲酒作為調節情緒和狀態的方式就是受到獎賞效應的影響。三是僥幸心理。僥幸心理是指無視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根據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惡來行事,認為事物會按照自己的愿望發展。官兵違規飲酒時認為喝一點沒關系,上級查不到,自己也不會出問題。這種認知偏差不斷強化甚至固化了官兵違規飲酒、酒后駕車等行為。
傾向性問題大多屬于成癮行為,其治療效果評估指標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陽性癥狀指標,即外顯行為的改變;二是陰性癥狀指標,即心理狀態的改變。傾向性問題防治一樣需要改變官兵行為和認知,只有標本兼治,消除違紀心理,改變違紀行為,才能達到傾向性問題防治效果。
(一)以學增智,推進心理知識普及。心理是思想的基礎,思想是心理的高級形式。不論是“梭哈投注”的大膽一搏還是“及時行樂”的爽快消費,不論是“小酌豪飲”的酒徒心態還是“一時沖動”的違紀行為,都有復雜的心理過程,培塑良好心理素質、保持健康心理狀態是解決基層傾向性問題的基礎。一要全面統籌,定好盤子。心理常識學習是心理教育的基礎,是保證官兵心理健康的前提。將心理知識學習納入理論學習計劃,機關統籌與基層自主相結合、個人自學與統一授課相結合。將心理常識學習作為理論學習重要內容,有計劃、有落實、有檢驗,全面促進心理常識普及。二要用好網絡,擴寬路子。灌溉作為培育中的關鍵一環,通過什么渠道、采取什么方式、走出什么路子尤為重要。在當前以傳統教育方式為主的情況下,一些單位逐步引進嘗試與時代接軌的創新驅動。要過好網絡關,用好軍職在線等教育平臺,全面推開心理知識線上教學,采取統一選課、自主學習、定期交流的方式,確保傳統與時代效能競相迸發。三要多措并舉,開對方子。基層部隊要發揮兼職心理醫生、兼職心理咨詢師和心理服務骨干作用,心理專職崗位人員要先學一步、深學一層,要把握內情、了解外情,要緊盯進度、敲鐘問響,要挖真問題、找真藥方。定期進行心理知識巡講,對官兵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定期進行心理咨詢服務,對官兵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排憂解難;定期進行心理行為調研,對官兵身心上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解剖。
(二)無聲潤物,增進心理健康教育實效。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想要改變官兵違紀行為,從根本上糾治傾向性問題,就要對官兵心理進行教育引導,糾治違紀心理傾向。一要常“修枝”,堅定自信的樹干。自信是一種反映個體對自己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項活動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種積極、有效地表達自我價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識特征和心理狀態。通過自信教育,讓官兵產生積極感受,培養樂觀向上、坦誠大度、言行一致等健康品質。在面對負面誘惑時具有較強的自制力和自我信任感,可以克制享樂沖動,遵守部隊紀律。二要多“施肥”,厚植抗逆的良種。抗逆力是當個人面對逆境時能夠理性地作出建設性、正向性選擇和處理方法。部隊的使命任務和特殊環境使官兵面臨更多挫折和困難,開展針對性教育引導,使官兵更多采取健康積極方式應對壓力,而不是以“借酒消愁”“以賭怡情”等錯誤方式調節情緒。三要勤“培土”,鞏固自我意識的沃土。自我意識就是個體對自身和周圍世界關系的認識,是對自己存在的覺察。提高自我意識水平可以幫助官兵正確、客觀認同自我身份,增強遵守條令條例自覺性,面對違紀誘因時可以更好地自我察覺、自我控制,消除違紀誘因。
(三)靶向施策,確保心理干預效果。心理干預是在心理學理論指導下有計劃、按步驟地對一定對象的心理活動、個性特征或心理問題施加影響,使之發生朝向預期目標變化的過程。對無法控制自己思想和行為,屢次犯錯及具有發生傾向性問題苗頭的官兵進行心理干預,可以有效防治傾向性問題再次發生。一要正確甄別,心中有數。官兵發生傾向性問題,有的是追求個人享樂,無視部隊規章制度和集體榮譽,有的是無法控制自身行為,存在成癮傾向。要精準查找問題背后的原因,不能簡單地用紀律處分、思想教育等方法處理了之。只有找準問題發生的原因精準施策,才能防止傾向性問題再次發生。二要及時應對,心中有譜。心理干預的手段一般有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心理康復等,部隊一般以心理咨詢為主,以心理治療和心理康復為輔。開展心理干預不僅能幫助存在某些心理問題的官兵消除心理障礙,還可以促進官兵人格健康發展,形成良好的行為適應,從根本上防治傾向性問題。三要綿綿用力,心中有招。人的心理狀態是持續發展變化的,外界刺激是人心理狀態改變的重要誘因。要盡量減少傾向性復發誘因,改變傾向性問題糾治“一役求全功”的思想,常態落實心理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