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俠
(北京市朝陽區東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中醫康復科 北京 100016)
2 型糖尿病是近年來在中老年人中具有較高發病率的代謝性疾病,特別是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發生的變化以及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該疾病的患病率持續提升,患者出現血糖水平升高,與此同時還具有脂肪、電解質等物質的代謝紊亂情況。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的高血糖和高血脂狀態還將對其血液循環、神經系統以及重要組織臟器等造成損傷,誘發失明、腦血管病變以及腎功能衰竭等,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極大威脅。中醫將2 型糖尿病歸入到“消渴”的范疇之中,在其治療中遵循辨證施治的原則。臨床中痰濕體質型患者十分常見,以下將分析對痰濕體質2型糖尿病患者開展中醫特色管理的臨床價值。
選擇2019 年10 月~2021 年5 月本院收治的76 例自愿參與本研究的2 型糖尿病(痰濕體質)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38 例,男21 例/女17 例:年齡52~86 歲,均值為(67.6±1.7)歲;患病時間為1~15 年,均值(6.5±0.3)年。對照組:38 例,男20 例/女18 例:年齡53~85 歲,均值為(67.5±1.8)歲;患病時間為1~14 年,均值(6.6±0.2)年。2 組各項基礎資料具備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1)患者符合2 型糖尿病(痰濕體質)的診斷標準;(2)患者對研究知曉,且簽署知情同意書;(3)患者可配合完成血糖監測及各項隨訪工作。
排除標準:(1)合并腦部器質性病變、惡性腫瘤等情況者;(2)具有藥物、酒精等濫用史;(3)屬于1型糖尿病者;(4)合并糖尿病腎病或腎功能衰竭等重度糖尿病并發癥者。
對照組為常規管理,例如進行特色家醫簽約,為其創建健康檔案以及慢性病健康檔案,嚴格依據糖尿病管理規范落實管理工作,如血糖水平達標患者(FBG4.4~7.0mmol/L、2hPH <10mmol/L、HbAlc <7.0%),可每3 個月隨訪1 次;針對血糖水平未能達標者則需改為每2 周隨訪1 次,并對用藥方案適當調整,加強指標監測。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運用中醫特色管理,方法為:(1)中醫飲食調理:對患者日常總熱卡的攝入進行嚴格控制,同時選擇低升糖以及低脂肪含量的食物,嚴格戒煙戒酒。日常進食控制速度,并增加溫水的飲用量,增加綠色蔬菜的攝入量,需要對肉類特別是動物腦和內臟等攝入進行嚴格的限制。日常可選擇健脾利濕以及具有化痰祛瘀功效的食物,主要以雜糧作為主食,如玉米、蕎麥、山藥以及小米等。避免食用各類肥甘味厚的食物,避免采用煎炸的方式烹飪,可以將冬瓜山藥湯或者薏仁赤小豆湯作為日常藥膳調理。叮囑患者日常飲食應注意規律的基本原則,在食量的控制中避免“太過”和“不及”,保持少食多餐,叮囑患者切忌貪食暴飲。
(2)中醫運動指導:指導患者每日堅持30~45 分鐘左右的有氧運動,可選擇快走或慢跑。與此同時還可進一步增加八段錦練習,每周2 次以上,每次30分鐘左右。在患者的運動鍛煉過程中遵循中醫學的基本陰陽五行以及經絡臟腑之學說,較為適合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演練功法還包括太極拳、五禽戲以及八段錦等,進而發揮疏經通絡之功效,可充分鼓勵患者結合自我運動喜好情況以及耐受情況等選擇具體的訓練項目,在太極拳、八段錦等中醫演練功法基礎上可配合適度的有氧運動,如體操快走、騎腳踏車以及慢跑等,進而促使充實臟腑以及調和氣血。在患者運動期間需要特別叮囑注意運動量的控制以及運動時間的把握,避免運動強度過大而造成身體機能損傷。針對高齡老年患者還需叮囑其運動過程中的安全性,最好由家人從旁陪同,避免發生意外摔傷。
(3)中醫情志調理:指導患者進行自我情緒調節,防止抑郁、焦慮和情緒波動而造成痰濕的加重。可定期組織開展病友交流會,鼓勵患者間交流情感并分享治療心得。向患者介紹情志不暢致病的基本原理,叮囑患者日常避免過度憂、思、悲、驚、恐,日常需要特別注意情緒控制,避免情緒波動過大,如狂喜、大恐、盛怒以及驟驚等均容易致病傷人,而久悲、經常處于消極心境狀態或過于思慮等容易導致積而成疾。向患者講解情志養生的方法,例如凝神斂思、練習氣功、減少思慮等,還可在中醫指導下適當服用中醫安神藥物,幫助調節情志,如天王補心丹、安神補心丸,安神補腦丸等。
(4)中醫穴位按摩:入睡前可給予10 分鐘以上的穴位按摩,取穴包括天樞穴、關元穴以及水道穴,進而促使患者內臟脂肪充分分解。可進一步增加三陰交、足三里、陰陵泉以及豐隆穴等進行按摩,從而改善脾胃功能并促進代謝。
(5)中醫生活調理:叮囑糖尿病患者日常應注意生活規律,包括飲食、血糖監測、運動、鍛煉、用藥以及休息等方面都需做到規律化,堅持勞逸結合,及時戒除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高糖高脂飲食、情緒波動、缺乏運動等。向患者講解生活中可造成血糖水平突然升高的危險因素,如情緒激動、疲勞、手術、多食等,通過加強日常生活指導使患者做到活動、飲食、睡眠等方面的起居規律、合理安排以及定時定量,進而促進陰陽平衡、氣血調和。
2 組的管理干預時間均為12 周,(1)比較2 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即空腹血糖(FBG)、餐后2 小時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紅蛋白(HbAlc);(2)比較2 組患者的主要血脂指標,如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管理前2 組的FBG、2hPG、HbAlc 均較高P>0.05,管理后FBG、2hPG、HbAlc 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P<0.05。
表1 血糖水平組間對比()

表1 血糖水平組間對比()
FBG(mmol/L)2hPG(mmol/L)HbAlc管理前管理后管理前管理后管理前管理后觀察組389.16±2.035.63±1.1514.69±3.069.15±0.368.06±1.157.01±0.26對照組389.15±2.056.35±1.1814.68±3.0510.95±1.198.08±1.137.65±0.35 t 值0.2855.0130.3984.0760.3153.196 P 值0.6170.0050.5270.0070.6280.010組別例數
管理前2 組TC、TG、LDL-C 水平較高P >0.05,管理后TC、TG、LDL-C 水平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P<0.05。
2 型糖尿病是與患者日常飲食及生活方式等存在緊密聯系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在患者用藥治療的同時加強科學的慢病管理,是控制其血糖和血脂水平的重要手段。多數2 型糖尿病患者具有痰濕體質,此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結合其痰濕體質開展中醫特色管理,從中醫飲食調理、情志疏導、穴位按摩以及中醫運動指導等方面入手,幫助體型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增加活動量,進而促使其血糖水平下降并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研究顯示,觀察組在健康管理后各項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的改善情況好于對照組。表明中醫特色管理的運用,能夠有效提升痰濕體質2 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預質量。
表2 血脂水平組間對比(,mmol/L)

表2 血脂水平組間對比(,mmol/L)
TCTGLDL-C管理前管理后管理前管理后管理前管理后觀察組385.50±1.234.01±0.363.19±1.082.06±0.853.03±0.832.43±0.70對照組385.49±1.245.13±0.353.18±1.092.85±1.023.02±0.852.99±0.76 t 值0.3065.1760.7854.1760.3525.517 P 值0.2980.0030.6290.0060.7950.005組別例數
分析原因在于在中醫特色管理過程中結合痰濕體質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征從日常生活中的多個層面入手給予特色指導和管理,例如從飲食方面入手加強患者的個體化飲食指導,通過調整膳食結構并配合中藥食療方可有效發揮健脾利濕、化痰祛瘀等功效,并促進血糖水平改善。鼓勵患者參與有氧運動以及中醫演練功法,可促進身體陰陽調和,恢復經絡臟腑平衡,并可有效增強患者身體機能,幫助控制體重以及改善血糖水平。加強中醫特色情志調理可疏解患者的抑郁、驚恐、緊張等負性情緒,防止痰濕加重,使患者日常保持心境平和,有利于血糖水平的平穩。給予患者中醫穴位按摩護理,有利于調節脾胃功能,改善機體代謝。最后,加強中醫日常生活調理,使患者做到起居規律有節。
綜上所述,對痰濕體質2 型糖尿病患者開展中醫特色管理,能夠有效調節其血糖和血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