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珊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對于舞蹈表演所蘊含的審美情趣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傳統的舞蹈藝術表現形式已很難適應大眾的審美需要,因此,舞蹈表演要轉變藝術創作觀念,通過不斷地創新技法,從而具有更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身體是舞蹈中最重要的情感表現媒介,而舞蹈技巧能使身體的“語言”變得更加豐富,舞蹈技巧的合理應用能使舞者更好地表現出舞蹈的內涵和情感,同時也能給觀眾帶來視覺和心靈上的震撼。
所謂的舞蹈技巧,就是舞者在經過了專業的訓練之后,通過靈活的身體控制,在特定的舞蹈表演中完成一些高難度的動作,比如跳躍、翻騰、旋轉。這些肢體動作能夠很好地推動舞蹈情節的發展,也能讓舞蹈家的情感與情緒得到充分體現,給觀眾帶來獨特的審美享受。由此可見,舞蹈技巧和音樂、美術當中的表現技法一樣,本質上也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舞蹈技巧是以舞者的身體為畫筆、舞臺為畫布,從而進行舞蹈藝術審美的表達。和其他藝術表現形式一樣,舞蹈技巧當中也蘊含著多種表現形式,根據其基本內涵可以分為藝術風格、表演形式和技術特點,與普通舞蹈相比,這些舞蹈表現形式的難度系數要大得多,對表演者的體能要求也更高。而如果想運用舞蹈技巧來實現對舞蹈本身的豐富,僅僅通過單純的技巧堆砌還是遠遠不夠的,而是需要舞者在把握舞蹈作品內涵的基礎上,把舞蹈技巧和舞蹈當中的情感結合起來,在專門的情節運用適當的舞蹈技巧,提高舞蹈表演的視覺表現力,從而更好地將舞蹈的內涵和情感傳達給觀眾,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作用。當然,舞蹈表演者需要注意的是,舞蹈技巧本身是為了舞蹈而服務的,如果脫離了舞蹈本身的表演內容,那么就會淪為一種毫無情感的“炫技”,這是任何藝術表現形式都非常忌諱的一點,因此就必須在把握舞蹈情感內涵的基礎上,正確運用舞蹈技巧為舞蹈表演增色。
舞蹈技巧根據發源的不同,可以被分為兩個大類:首先是具有較強民族特色的民族舞蹈技巧,這些舞蹈技巧根據當地民族舞蹈的表現特點,也會呈現出不同的表現形式。如我國的不同民族都有著自成體系的舞蹈形式,例如維吾爾族的手鼓舞、盤子舞或者滿族的秧歌舞、隆興舞,在不同的民族舞蹈當中都有著獨具特色的舞蹈技巧表現形式,并且在這些舞蹈技巧背后所蘊含的都是這個民族獨特的文化歷史。其次是一些在現代舞蹈體系當中,具有較高專業難度的舞蹈表現形式,例如飛腳、蹦子、托舉等,這些舞蹈技巧與前面的民族舞蹈技巧不同,對于大部分的舞者而言都有著較高的難度以及危險性,但是與之相伴的就是極強的表現力,這些舞蹈技巧能夠在舞蹈表演中抓住觀眾的眼球,使其能夠快速進入舞蹈所塑造的精神世界當中,從而獲得極佳的審美視覺體驗。并且這些舞蹈技巧還有著很強的觀賞與競技價值,即使單從舞蹈當中拿出來進行表演,依舊能夠給觀者帶來震撼人心的視覺體驗,但是這些都需要舞蹈表演者進行刻苦的練習才能夠達成。
舞蹈的難度和表現力是成正比的,難度越大,舞蹈技巧表現力也就越強。以芭蕾舞當中的旋轉技巧為例,這種舞蹈技巧要求舞者在旋轉的時候要保持高度的穩定,這個時候腳尖所承受的重量與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并且需要舞者長時間保持,但是與之相對的就是該技巧能夠給觀者帶來非常強烈的視覺觀感,將芭蕾舞的優雅和在動感中蘊含的靜謐與穩定的特質展現得淋漓盡致。舞蹈技巧區別于單純的舞蹈動作,是一種有著較高難度的身體藝術,是以一些基本的舞蹈形式為基礎,結合許多高難度的動作技巧,從而達到震撼人心的視覺效果和感染力。當然,舞技不僅僅是單純的高難度動作組合,更要充分展示身體的美感,從而達到更好的感官刺激和情緒上的共鳴。并且在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人們對于舞蹈技術的審美喜好也都是不同的,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只有在表演方式上不斷創新,在動作技巧上不斷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綻放出獨特的魅力。
舞蹈本身具有某種獨特的美學價值,具體來說就是通過人體的扭動來展現人體線條與造型上的美感,這就賦予了舞蹈技巧以顯著的形式美。當然,舞蹈的形式美與其他的藝術類型不同,單純的舞蹈技巧表演是無法達到較高的藝術表現水準的。在協調連續的舞蹈動作的支持下,舞蹈技巧才能“活”起來,并結合特定的舞臺氛圍與服裝、音樂等藝術形式,帶給觀眾以獨特的視覺審美體驗。舞蹈作為一種承載藝術的存在形式,對人體動作的提煉、組織和美化,是其主要的藝術表現手段,著重表現了語言文字或其他藝術表現方式難以表現的人們深邃的精神世界。
我國有著豐富的文化和舞蹈藝術資源,各個民族都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舞蹈表現形式, 因此舞蹈技巧本身也有著顯著的多樣化特征,這極大地豐富了我國舞蹈藝術的表現語言,也給觀者帶來了獨具特色的視覺審美體驗。比如蒙古族的抖肩舞、朝鮮族的頂水舞、藏族的大鼓舞等,這些舞蹈的技法和形式都是獨特的,與人們的生活和生產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反映了當地人民生產和生活的特點。他們的舞技和風格特征使人們能夠欣賞到五彩繽紛的舞蹈,或優美或粗獷或夸張的舞蹈動作都能引起觀者的移情等審美體驗。
舞蹈技巧作為舞蹈表演當中獨特的藝術語言,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對情感的表達與宣泄。任何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都只有蘊含了豐富的感情色彩,才能夠塑造出完整動人的藝術形象,從而真正打動觀者的內心,引發人們情感上的共鳴,這是歷史上任何一種藝術都在追求的境界。舞蹈技巧存在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為了達成這一目標。究其原因,是因為舞蹈作為一門視覺藝術,需要通過視覺來傳達作品內在的情感,這就需要緊緊地抓住觀者的注意力,讓觀者能夠通過這些震撼人心的視覺語言的引導,一步步地體會到舞蹈所要表達的情感。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特定的舞蹈技巧只有在專門的舞蹈作品中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如果只是為了抓住觀者的注意力而濫用舞蹈技巧,反而會弄巧成拙,讓觀者產生審美疲勞,難以有足夠的注意力來關注接下來的舞蹈表演內容。
任何一部優秀的舞蹈作品,都是經過創作者長期打磨才完成的,其中也必定是蘊含了深厚的思想情感與文化內涵,這也正是一部優秀舞蹈作品與一般作品的主要區別。舞者的舞蹈技巧就是向觀眾敘說作品當中思想情感價值的“語言”,舞蹈技術的高低就決定了這種情感敘述表達的質量,因此舞者就必須通過合理且高超的舞蹈技巧來實現對舞蹈作品內在情感的表達,來引發觀者與舞蹈作品的情感共鳴。例如,在著名的芭蕾舞曲《天鵝湖》當中,舞者就要在模仿天鵝形態的基礎上,區分出邪惡的黑天鵝與善良的白天鵝的差異,從而能夠將舞曲的故事傳達給觀眾,激發觀眾對舞曲所述故事的沉浸式情感體驗,而這些都是需要通過一些非常精妙的舞蹈技巧來實現的。
舞蹈表演從誕生之初,由于各個地區文化背景與審美習慣的不同,就逐漸形成了各種形式的舞蹈風格,并有著各自的藝術特色和表現技巧。與此同時,對于舞蹈者來說,舞蹈技巧的高低與特色同樣也影響到了其自身的職業發展,很多優秀的舞蹈表演藝術家都擁有獨具特色的舞蹈表現形式,一看到這些動作的表達方式,就立刻能夠讓人想到某一位舞蹈表演藝術家。因此,舞蹈演員在編排舞蹈時,首先要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特點進行深刻分析,再結合自己的認識,通過合理的舞技塑造一個成功的角色,并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舞蹈藝術風格,推動個人舞蹈職業生涯的發展。
舞蹈表演不僅僅是身體動作的疊加,還需要演員對舞蹈作品有更深層的理解,并將其運用到表演中。應該說,舞蹈家的一舉一動,都是有靈魂的,只有將舞蹈的技巧融入舞步之中,才能讓舞者的身體與舞蹈藝術完美結合,才能讓觀者有賞心悅目的視覺體驗。同時,在舞蹈表演中合理運用舞蹈技巧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舞蹈的藝術表現力,使得舞蹈表演具有更加豐富的藝術內涵,從而給觀者以愉悅的視覺審美體驗。
任何一個高難度的舞蹈技巧,都需要有扎實的舞蹈基本功作為基礎,基本功的重要性就像一棟大樓的地基,只有地基打牢了,樓房才能蓋得更高,裝飾也才能更加華麗。相反,如果地基不夠牢固,那么只要遇到一點問題,整棟大樓就無法繼續建造下去了。因此,為了更好地表現高難度的舞蹈技巧,舞蹈演員就必須加強個人舞蹈基本功的鍛煉,讓自己的“地基”能夠打得足夠牢固,這樣在今后遇到高難度的舞蹈技巧的時候,才能游刃有余,同時有助于建立自己的舞蹈藝術特色,使自身的舞蹈表演的內涵和感情得到充分體現。
每一部舞蹈作品的創作都深深地烙印著創作者的情感、社會背景和文化內涵,這就需要對它的創作內容、人物形象、文化內涵、思想情感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從而更好地掌握舞蹈作品的藝術本質與情感價值,運用適當的舞蹈技巧進行展現。相反,如果不能對一部舞蹈作品的文化內涵和感情進行深入的了解,即便是舞蹈演員的技術再好,也會讓觀者有一種只是單純觀看舞蹈技巧表演的感覺,而無法產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鳴,自然也就無法獲得觀眾的認可。另外,對舞蹈作品的文化意蘊和情感的掌握,實質上也是舞者對舞蹈精神的一次自我探索,既能提高舞者的舞蹈表現力,又能發掘出新的舞蹈技巧表現形式,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大部分的舞蹈表演都是在開放的舞臺當中進行的,這與平時在舞蹈室內的訓練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演員在面對觀眾的時候,要保持冷靜,更加自然和諧地展示自己的舞蹈技巧。但是很多舞者,尤其是舞臺表演經驗不足的舞者,在面對大量觀眾的時候就很容易產生緊張怯場的心理,導致自己的舞蹈技巧無法完全發揮出來,甚至會出現一些舞臺事故,從而影響到舞蹈表演的效果。所以,對舞蹈演員來說,需要進行專門的心理訓練,才能在表演中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情緒,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舞臺下的觀眾,才能最終達到一個理想的表演狀態,自己的努力與汗水才能得到應有的回報。
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既能增強舞蹈的效果,又能提高整體舞蹈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但是也不能陷入“唯技巧論”的怪圈當中,單純地追求技巧必然會導致觀者的審美疲勞,無法真正體會到舞蹈當中的思想情感內涵。
因此就必須在正確認識舞蹈技巧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舞蹈表演內容,設計適當的舞蹈表現形式,從而將舞蹈技巧運用得恰到好處。同時,舞蹈演員既要以演員的身份去看待舞蹈技巧,又要深入細致地體會角色,全心全意地投入舞蹈表演中去,充分且正確地利用舞蹈技巧,把舞蹈的深刻內涵完整地傳遞到觀眾的腦海里。
隨著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的歌舞表演形式已經很難滿足當代大眾的審美需要,因此,舞蹈表演要根據現代社會的審美需求進行表現形式上的創新,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要在重視舞蹈基礎訓練的基礎上,準確把握舞蹈文化內涵和情感,豐富舞蹈表演者的舞臺表演經驗,以正確的方式去運用舞蹈技巧,從而更好地發揮出舞蹈藝術的獨特魅力,也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愉悅的視覺與精神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