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淵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因為一直存在“應試教育”的傳統理念而忽視了口語交際教學活動,師生雙方都將字詞積累、課文閱讀分析等常規的語言文字積累活動作為教學重點,很少會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參與口語交際活動,導致小學生長期處于知行脫節的學習狀態之中,難以順利形成語文素養。隨著部編版小學語文新教材的印發與實施,教育部自一年級到六年級根據單元教學主題設計了多元化的“口語交際”板塊,且主張在閱讀、寫作、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切實關注學生的自主表達與交際行為,切實解放學生的嘴巴,使學生能夠在豐富的口語交際活動中實現自主發展。然而,農村小學語文口語教學情況并不樂觀,這也就影響著學生的素質發育狀態。
因為部編版新教材的使用,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也會在學校的要求下設計相應的口語課,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口語教學卻普遍流于形式,常常會被教師要求進行文本閱讀、字詞書寫等,小學生很少會接受正式的口語訓練,無法形成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而且,在口語教學實踐中,教師雖然會向學生講解具體的口語交際技巧、禮儀規范等,卻忽視了學生的口語訓練與實時輔導,學生在口語交際活動中依然難以自主遷移語言所得,無法自覺遵守文明禮儀,這也直接限制著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
普遍來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依然是以“灌輸式”教學活動為主,教師會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閱讀、積累口語素材,也會示范講述某種話題時的交際技巧與交往方式,也會按照教材中所設計的口語交際板塊主題去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對話、日常交際等,形式單一,且口語交際訓練比較隨意、松散,這也就會限制著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且小學生在口語交際活動中也往往會產生惰性思維,不能集中注意力、總是敷衍應對,衍生出高耗低效的現實問題。
農村小學生的成長環境相對單純,且經歷比較少,這就導致學生在超出自身生活經驗的口語交際活動中難以實現自主表達。而且,因為學生的語言素材儲備不足,所以他們在口語交際活動中也總是出現詞不達意、表述不清等現實問題,這就影響著小學生的交際自信,難以促使小學生產生學習自覺性,將直接限制小學生在口語交際訓練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同時,教師也很少會根據學生的成長經歷去設計生活化的口語交際活動,所以學生也變得越來越不愛開口表達,在參與口語交際訓練活動時會產生心理壓力。
綜上,農村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現狀并不樂觀,學生的學、教師的教效果都不甚理想,而這不僅影響著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也限制著小學生的長遠發展。對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便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元的口語交際訓練活動,且要主動拓展交際素材與主題任務,有效地鍛煉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使學生善于表達。
文章將從五個角度,即利用語文教材組織日?;目谡Z訓練活動、通過資源整合拓展學生的語言儲備、設計趣味多元的口語交際實踐活動、布置適宜的口語交際作業任務、開展過程性的口語教學評價導向活動,探索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口語活動中不斷進步。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使用使一線教師能夠綜合培養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將這四類語言活動看成是一個統一體,以便切實優化小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經驗。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可利用語文教材組織豐富的口語交際訓練活動,使學生能夠養成主動說、善于聽的好習慣。
1. 設計專門的口語課,使口語交際常態化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根據各單元的人文主題設計了“口語交際”板塊,這也便于一線教師據此組織口語交際訓練活動,使學生能夠經常參與日常化的口語交際訓練活動,以便逐步提升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豐富學生的聽說經驗。
比如在“口語交際:制定班級公約”一課教學實踐中,我便在大單元整體教學實踐中安排了口語課,組織學生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共同制定班級公約,希望學生能夠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本輪口語交際活動中,小學生需通過自主、合作的方式共同制定班級公約。首先,學生要根據自己的集體生活體驗反思、審視現階段班級公約的合理性,找出其中落后、陳舊、不合乎人情的內容,進行刪減、補充或者是更改,在個人筆記本上進行記錄與簡要說明。其次,學生可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分享自己所制定的班級公約,然后由此進行集體討論、小組分享,每個學生都要清晰明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要主動傾聽其他同學所提出的有效觀點,主動制定班級公約,思考班級公約的約束作用。最后,各小組可輪流在班級內講解本小組所制定的班級公約,每人負責講述一個板塊的制度內容,通過全班同學的共同討論去總結、規范最后的班級公約制度及其內容范圍,我也會據此幫助學生精煉語言表達,并且指出其中不合理的內容,將各小組的集體智慧匯總下來,由此制定班級公約,據此組織班級管理活動。
由于“制定班級公約”這一口語交際主題與本班學生的集體生活息息相關,所以他們在小組討論、組際展示時都顯現出了主觀能動性,想要設計對自身發展有益的公約內容,而這也就能說明只要口語交際活動符合學生的生活成長需求,那么便可切實激發出學生的交際欲望。雖然在口語課上,學生的語言并不十分精煉,且表達時也不夠準確、具體,但是通過小組內外的交流活動,學生能自覺規范口語表達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便于改善學生的交際狀態。
2. 在其他課型中解放學生的嘴巴,使學生善于說
除了專門的口語課之外,在其他的課型教學實踐中,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同樣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使學生能夠主動表達個人學習觀點、語言積累情況等,支持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觀點、收獲,使學生在表達、分享中產生活躍的思考,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比如在《獵人海力布》一課教學實踐中,本班學生可自讀課文、共讀課文,然后在班級內復述、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梳理課文中的關鍵情節及其人物形象,在課堂上積極地表達自己的學習觀點。為了切實保護學生的交際熱情,我也會盡量以平等、民主的姿態與學生互動,不輕易否定學生的觀點、不限制學生的表達與思考,希望學生能夠不斷地輸出更多的閱讀觀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且可幫助學生盡快將閱讀所得轉化成自己的語言,有利于促使學生實現自主發展。
再如,在寫作課“介紹一種事物”活動中,我也鼓勵本班學生自主構思、積累素材,同時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通過口頭語言去描述某類事物的特征,講述自己的寫作思路與個人作文的行文思路等。在這一表達活動中,學生可以通過同伴、師生之間的交流分享進一步了解某類事物的性質與特征,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且能將口語交際所得轉化成書面語言。
除此之外,在習題課、復習課等多個課型中,我也會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主表達,盡量在學生進行了表達、分享之后再去組織語文輔導活動,而本班學生也在長期的口語交際活動中提高了交際能力,表述效果越來越好,這也將切實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有利于促使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
如果小學生不能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那么他們在口語交際活動中也難以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這就直接影響小學生的交際自信,并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因此,除了要開展常態化的口語交際訓練活動之外,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主動開發、整合豐富的口語素材,切實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使學生能夠使用多元化的表達方式去進行口語交際,由此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1. 生活資源
生活資源是指小學生的成長經歷,包括日常生活經歷、社會生活經歷,以及現實生活中所隱藏的語言素材。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語言是進行人際交往的媒介,漢字也無處不在,所以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挖掘、整合生活資源,既要設計生活化的交際主題,也要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拓展語言素材,使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口語交際。
以本校的校園環境為例,在宣傳欄、墻壁、文化走廊等便呈現著豐富的語言素材,且各班級內所張貼的橫幅、設計的黑板報、布置的功能區等也蘊含著豐富的字詞知識。在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各類實物的說明書、包裝袋等物品上也以漢語文字進行了說明解釋,且表達方式更加簡潔明了。對此,我便鼓勵本班學生將自己生活中所能看到的字詞知識摘抄下來,并且標注這些語言素材的使用情境,希望學生能夠在情境活動中自主遷移相應的語言材料,由此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為促使學生實現可持續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生活資源異常豐富,為了激勵學生,我每周都會在班級內組織一次生活資源展示活動,據此督促學生、激勵學生,使學生能夠盡快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為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做好充分的準備。
2. 網絡資源
在信息時代,網絡資源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的基本工具之一,且網絡中也儲存了大量的語言素材,其中不乏有利于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優質資源。因此,在引導學生整合口語素材時,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開發、整合網絡資源,切實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為提升學生的口語能力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一種,與口語交際活動相關的網絡資源。比如在“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口語交際活動中,我便組織本班學生自主搜索關于描寫童年生活的網絡資源,借鑒網友描寫童年生活的語言表達方式,摘抄好詞好句,學習音視頻中講話人的語調與語氣等,由此講述父母、祖輩以及自己的童年生活經歷,這也就能切實增強小學生的交際意識。
第二種,有趣的影視劇、音視頻資源。此類娛教資源普遍是通過不同角色之間的口語交際行為與相應的環境、肢體動作等去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資源媒介,所以教師可據此引導學生利用娛教資源去學習口語交際技巧,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口語行為。比如本班學生在日常休息時經常會看電視、刷網劇等,而我也會隨時與學生分享一些優秀的影視劇作品,且會積極了解學生所喜愛的影視劇作品,利用這些影視劇資源去引導學生總結口語交際技巧,以便切實提升學生的口語水平。但是,針對一些質量較差的影視劇作品,我也會將其作為反面例子去組織學生思考更多的表達方式,據此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主動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去進行口語表達。
第三種,學生根據個人興趣所搜集的網絡資源。此類網絡資源是學生在網絡沖浪時根據個人興趣自行搜集的相關資源,教師難以動態追蹤,所以便可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鑒別網絡信息價值的能力,使學生能夠自覺摒棄不健康、質量低劣的網絡資源,鼓勵學生借鑒優秀的網絡資源去學習口語交際技巧,切實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為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日常教學中,我則提醒學生在上網時盡量不要打開網頁上的廣告鏈接,且如果發現自己在上網時產生了壓抑或者是暴躁等消極情緒時便要立即摒棄該類網絡資源,尤其是要自覺摒棄“黃暴”消息,在上網時要注意保護好自己。同時,家長也應在家庭生活中監督學生上網,起到監督與引導的作用,使學生能夠在網絡環境下汲取豐富的語言素材。
網絡資源的有效開發與整合有利于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使學生能夠不斷地拓展、豐富口語素材,這也就能促使學生參與更多主題的交際活動,有利于促使學生實現自我教育,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3. 閱讀資源
閱讀是小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活動之一,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閱讀是小學生獲取語言素材的主要媒介之一,且能呈現多元化的語言表達方式,便于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我國古代便有“出口成章”的說法,但是達到這一口語能力的前提是要切實豐富學生的閱讀經驗。對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開發豐富的閱讀資源,使學生能夠主動汲取語言素材,在現實生活中自主遷移閱讀所得,為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做好充分的準備。
首先,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去拓展學生的語言儲備,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資源具有文質兼美的特點,是非常優質的語言素材,所以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多積累好詞好句,使學生能夠主動借鑒、應用,由此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比如在《觀潮》一課教學實踐中,我便組織本班學生在課文閱讀中摘抄課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等優美語句,引導學生學習修辭手法,組織學生根據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所看到的自然景色造句,由此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使其能使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去記錄生活。
其次,積極開發課外閱讀資源,使學生能夠在課外閱讀活動中邊讀邊說,由此優化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新時代背景下,課外閱讀逐步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普及起來,不少地區還建設了農村書屋,用于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經驗。而且,各類電子書軟件的使用與普及也為農村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對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主動開發課外閱讀資源,切實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以便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做好充分的準備。在組織課外閱讀活動時,我通常會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外讀物,如小說、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等,使學生能夠主動進行閱讀積累,且會組織讀書會、朗讀會、交流活動等,使學生能夠主動進行自主表達,有效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除了上述三大類語言資源之外,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也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去整合更多元化的課程資源,不斷地拓展學生的語言素材儲備情況,使學生能夠在讀、說、聽活動中順利形成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
除了單一的主題對話之外,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也應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去設計多元化的口語交際活動,使學生不僅能積極總結口語交際技巧,也能自主參與口語交際訓練活動,使學生能夠保持著良好的學習習慣。
1. 角色表演活動
角色表演是指學生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人物去進行肢體表演、口語交際,由此展現故事情節的趣味活動,且在角色表演活動中也可融入音樂、舞蹈等藝術元素,使整個角色表演活動的效果更好。對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組織角色表演活動,使學生能夠主動進行口語交際,且能在表演角色的啟發下思考更貼合、更準確的口語表達方式,使學生順利實現語言創造,由此優化學生的藝術體驗與審美感知。
比如在《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教學實踐中,因為這篇課文的敘事性很強,情節豐富、直接,所以我便組織了角色表演活動,使學生能夠親自扮演英勇無畏的五壯士。為此,我還與學生一同討論了五壯士的人物形象,將課文改編成具體的人物臺詞,減少旁白解說,由此組織學生參與角色表演活動,希望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學生可通過口語交際進行自主表達,但是在交際時的語調、語氣與神態等都要盡量貼合故事人物的特點。這樣一來,學生就能自主揣摩五壯士的形象、品質等,便于優化小學生的文本理解與閱讀感知能力,有利于促使小學生在角色表演活動中順利實現自主學習。
另外,為了設計豐富多彩的角色表演活動,我也會在課外整理一些優秀的戲劇作品,使學生能夠長期地參與角色表演活動,在興趣的驅動下不斷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這也就能優化學生的交際習慣,拓展學生的語言儲備。
2. 辯論活動
辯論活動是通設立正反對立兩方進行辯論、反駁的口語交際活動,往往能夠營造出一種激烈的交際氛圍,也能促使學生不斷地展開頭腦風暴,在短時間內自主遷移語言儲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利于優化學生的交際習慣。對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可設計豐富的辯論活動,使學生能夠在辯論活動中形成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
比如在“朋友相處的秘訣”口語交際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朋友相處時經常出現的兩個對立現象,即一類人會無條件聽從同伴的想法,迎合同伴,另一類人則完全不會因為同伴而妥協,拒絕為他人服務或者是做犧牲,據此設計了主題辯論活動,使學生能夠自主搜集關于同伴交往的語言資料,也希望學生能夠據此進行口語交際,在辯論與相互駁斥的過程中樹立清晰的交友觀念。為了優化學生的口語交際效果,我還留出了兩天的資料準備時間,學生在兩天內搜集關于交友的語言素材、事例等,然后可在口語課上選擇辯論方,進行激烈辯論。在這一辯論活動中,小學生往往會選擇使用典型事例去證明自己的觀點,這也就說明學生是能夠辨認各類語言素材的使用價值的,所以我會據此總結交際技巧:所說的話、舉的例子都要有代表性,且要簡潔明了、直擊中心。同時,我也會在本輪辯論活動結束后組織學生總結交友觀念,希望學生能夠懂得同伴交往不需要一味地迎合而模糊自己的個性,但是同時也需要通過同伴之間的相互幫助與關懷而維持友誼。
3. 演講活動
演講活動是一種感情氛圍濃厚、且具有極強渲染作用的口語交際活動,能夠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及其動人之處,便于激發出學生參與口語交際活動的欲望,同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對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可組織豐富的主題演講活動,使學生能夠在聲情并茂的演講中形成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
比如在國慶節期間,我便組織學生參與到愛國主題的演講活動中,組織學生自主搜集愛國體裁類的演講資料,結合自己對愛國的理解去撰寫演講稿。在班級內,學生可輪流站在講臺上進行動情的演講,且要不斷地調動自己的真摯情感,主動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由此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在演講中,演講者、聆聽者都會產生豐富的情感體會,這就便于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深厚情感,也將切實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在“雙減”背景下,國家已經明確指出小學中高年級所設計的課后書面作業總量不可超過60分鐘,低年級學段則不可在課外設計書面作業,同時也主張一線教師能夠基于學科素養目標去創新作業形式,使學生能夠主動地遷移所學知識。在此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可設計口語交際類作業,使學生不僅能在課堂上接受口語訓練,也可以在課外自主參與口語交際活動,以便有效地增強學生的交際意識,為促使學生實現自主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
比如在《貓》這篇課文閱讀教學結束后,我不僅根據課文中的字詞知識、優美語段等設計了書面作業,還設計了一份口語交際類作業,即學生要模仿課文的語言表達方式去表述貓的形態。有少部分學生家中養育了寵物貓,可以直接在家中進行觀察,記錄自己與貓的趣事,而家中并未養貓的學生則可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觀察貓的形態,并且使用口頭語言去描述貓的外形、行動方式等,以便切實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此過程中,本班學生也就能自主遷移閱讀所得,積極練習口語交際技巧。
評價本就具有導向與激勵作用,但是在傳統的“應試評價”活動中只突出了評價的篩選作用,導致學生無法以平常心接受評價反饋。對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在口語交際訓練活動中設計生成性教學評價活動,客觀診斷學生在口語交際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狀態,也要鼓勵學生進行評價反思、自我激勵,通過有效的評價反饋去端正學生的交際態度,使其能自主參與口語交際訓練活動。
比如在“自我介紹”口語交際活動中,學生要在班級內介紹自己的姓名、愛好、性格等,且可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在本輪口語交際活動中,本班學生明顯從缺少邏輯、毫無條理的口語交際狀態,到后來能夠有邏輯、有重點地介紹自己的性格特點,而且所使用的口語素材也變得豐富起來。面對學生的成長變化,我則通過明確的賞識語言去評價學生,肯定了學生的學習進步與成長,也鼓勵學生評價自身口語交際能力的變化情況,希望學生能夠在評價的激勵與導向下樹立交際自信。在本次口語評價活動中,我還直接用電子設備拍攝了學生的前后變化,利用視頻拓展了評價資料,這也能切實提高口語評價的準確性與真實性,對學生的激勵效果也更加明顯。
總而言之,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豐富、多元、生成性的口語交際活動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便于促使語文教育實現學用合一,也將切實優化小學生的素質發展,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為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用好部編版新教材,開展日?;目谡Z交際訓練活動,也要根據學生的興趣、能力發展去組織豐富的口語交際活動,整合豐富的口語素材,結合作業設計、評價激勵去優化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