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朱信凱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民大學在抗日烽火中誕生,在黨的關懷下發展壯大,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鮮明的紅色基因。一定要把這一光榮傳統和紅色基因傳承好,守好黨的這塊重要陣地。”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高度重視、對中國人民大學的殷切期望,為新時代中國人民大學各項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設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重要指示精神的一項具體實踐,也是助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的實質性舉措。按照新校區的規劃建設定位,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要建設“世界一流、北京最美、獨具風格、人大氣派”的新時代示范校園,這既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事業,需要“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也是一項具有傳承性的事業,需要繼承優良傳統,保持精神底色,傳承紅色基因,延續學校的辦學特色和紅色血脈。
因此,新時期推動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建設,需要深刻理解把握、全面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在規劃、建設、管理新校區過程中,在新校區主要功能區塊、主要景觀、主要建筑物設計過程中,要堅持黨建引領,堅守忠誠、擔當、奉獻、創新的精神品格,勇當開路先鋒、爭當事業闖將,努力傳承好中國人民大學光榮的革命傳統和鮮明的紅色基因。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共產黨員要對黨絕對忠誠。“對黨絕對忠誠要害在‘絕對’兩個字,就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這既是政治要求,更是實踐準則。在考察中國人民大學時,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提到“聽黨話、跟黨走”。在世紀館聽完大家發言后,習近平總書記在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希望中國人民大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讓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成為人大師生的自覺追求”。在勉勵青年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立足新時代新征程,中國青年的奮斗目標和前行方向歸結到一點,就是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因此,堅持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就是要把“聽黨話、跟黨走”作為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十四五”時期教育事業發展規劃》里唯一建設校區的中心城區優質高校,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是深入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國家重大項目,對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具有重要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建設不僅是黨和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支持和對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期許,為學校新時代“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拓展了新的辦學空間、提供了新的辦學載體。新校區建設者要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高度,認識和把握新校區建設對中國共產黨獨立創辦的高等教育“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的重大意義,秉持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聽黨話、跟黨走”,忠誠于黨和人民,忠誠于高等教育事業發展需要,忠誠于學校改革建設大局。要著力回答好“建設一個什么樣的新校區,怎樣建設好新校區”的問題,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中國人民大學時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黨的創新理論引領工作、校準方向、凝聚力量,進一步增強做好新校區建設各項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干事擔事,是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價值所在。”能否敢于負責、勇于擔當,最能看出一個干部的黨性和作風。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考察時強調,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勇當開路先鋒、爭當事業闖將”。
新校區建設對中國人民大學而言是一項開疆拓土的事業,是學校的“二次創業”,新校區建設者要做到擔當作為,就是要勇當開路先鋒、爭當事業闖將。要富有干勁,始終將抓落實放在“第一序列”,對于學校黨委的決策要樹立第一意識、第一時間、第一速度落實的能力,強調最快速度響應、落實,聞風而動,接令即辦,動員黨員干部挑最重擔子、接最燙手山芋,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在建設工作的第一線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要富有闖勁,先行先試、勇破善立,改革創新、開拓進取。從對世界范圍內有關高校建設拓展校區的研究來看,沒有可供借鑒的成熟模式和經驗,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因此新校區建設要有一股子闖勁,率先“吃螃蟹”,充分發揮標桿、示范作用,力爭在工作落實的力度速度上,在各項改革創新上,在工作標準、工作模式上發揮引領作用。要富有鉆勁,認真思考新校區建設基建管理“管什么”“怎么管”等基本問題,結合新校區建設工作做到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專業技術人員要加強管理知識學習,結合新校區建設基建管理實踐,盡快實現從技術人員向技術管理人員的角色轉變;管理職員要加強基建業務知識學習,熟悉基建管理規律和流程,盡快成為懂基建管理的專家型管理人員。要富有后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持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肅組織生活,引導黨員干部講政治、守規矩,讓思想教育、管理監督、嚴厲懲處協同發力,堅決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為新校區建設鞏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奉獻是共產黨人的本色,是一種品質、一種責任與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偉大的事業,越是充滿挑戰,越需要知重負重。”在視察學校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青年要“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中踔厲奮發、勇毅前進”。
新校區建設是學校建設史上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工程項目,是學校開啟新時代“雙一流”建設的標志性工程,也是一項任務繁重復雜的系統工程,籌謀規劃、建設實施、交付使用、運行管理,各個環節環環相扣,每個環節都離不開每一位建設者的奉獻付出,機會難得、使命光榮。新校區建設歸根結底是一項“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事業,新時代青年們未來在何種環境下成長,取決于當下的努力和汗水。按照規劃,2023年9月第一批新生將入駐新校區,將在新校區成長為“復興棟梁、強國先鋒”。這就要求新校區建設者要從政治上抓新校區、從民生上看新校區、從規律上辦新校區,不斷增強使命感,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奉獻意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不計得失,甘于奉獻,無怨無悔,勇挑重擔;健全完善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機制,同步謀劃、同步部署、同步推進,選樹推動黨建與業務融合發展的優秀典型;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成果,鞏固“我為師生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效,增強新校區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執行力、凝聚力,推動學校黨委決策部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進一步加強雙校區統一規劃,統籌辦學資源,不斷完善聯動辦學模式下的功能劃分、管理機制和后勤服務保障體系。
“守正創新”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要激發守正創新、奮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建設新校區是學校進入新時代新征程后的一項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事關“國之大者”“黨之大計”。
要賡續紅色血脈。中國人民大學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鮮明的紅色基因。新校區建設要將中國人民大學的優良傳統、紅色血脈加以延續和傳承,堅守“黨辦的大學讓黨放心、人民的大學不負人民”的精神品格。要以師生為中心。新校區建設做得好不好,最終要用師生的滿意度來衡量,要把師生滿意度作為新校區建設中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讓廣大師生廣泛參與到新校區規劃、決策、建設、管理、監督等過程,建筑設計要充分問計于民,堅持以滿足師生的實際需求為導向,以持久耐用好用為主,通過座談、訪談、聯合黨日活動等多種形式廣泛征求師生、專家、社會的意見和建議,按照“百年建筑、千年校園”的要求建設師生滿意的新時代示范校園。堅持高起點科學規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堅持規劃先行、質量第一。”根據黨中央和國務院關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的總體要求,新校區建設要立足長遠,適度超前,按照“一核、兩軸、多中心”的總體規劃框架,統籌考慮教學、科研、實驗、行政辦公與內外交流、文體活動與休閑生活等各方面功能需要,充分發揮通州新校區的區位優勢、戰略定位以及資源稟賦,形成功能齊全、布局合理、層次分明、空間活躍、獨具特色的校園環境。堅持新發展理念。新校區建設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創新驅動解決難點堵點,以協調發展優化資源配置,以綠色發展促進和諧共生,以開放發展實現合作共贏,實現更大范圍共建共享,突出“綠色生態、人本人文、兼容開放、智慧科技、持續生長”,建成“世界一流、北京最美、獨具風格、人大氣派”的新時代示范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