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琴,王 容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清遠 511510)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重要,實乃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之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僅是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來完成,更重要的是在專業課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望,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在此背景下,全國高校在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同時,開始進行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專業課教學往往重視知識傳授、忽視價值引領的問題[2]。高職護理專業課程教學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有些教師為了在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刻意加入相關內容,無法全面系統實施課程思政[3]。
1.2.1 教師對課程思政不夠重視及能力不足 目前全國高校都面臨著課程思政創新與改革,我校在2021年1月也出臺了《清遠職業技術學院課程思政實施方案》,不少護理專業教師認為實施課程思政增加了教師教學負擔,平時在上課過程中已涉及人文知識,課程思政會影響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最重要的是教師不清楚課程思政從何入手,不能深刻理解和開展研究,再將其滲透于課堂,傳授于學生。
1.2.2 護理專業課程思政沒有系統實施 目前我校護理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思想政治理論課完成,課時占總課時的24.2%,學分占總學分的26.0%,但教學效果還是不盡如人意。即使專業課教師授課時通過一些案例介紹加強思想引導,但也只是細枝末節,達不到很好的效果。
調查發現,目前70%~80%護理專業學生在報考時選擇護理專業主要因為容易就業,并沒有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60%的學生到臨床后才發現自己堅持護理工作已經很不容易,特別是在工作繁忙、夜班過度勞累甚至人際關系緊張時,往往會否定護理職業。這些非專業技術層面的問題,不可能僅依靠思想政治理論課或護理人文課程就能解決,作為護理專業教師,應在講授專業知識時滲透思政元素。課程思政是在各門專業課程中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做到“思政寓課程,課程融思政”,所有課程齊心協力,形成協同效應[4]。
針對課程思政實施中存在的問題,作為高校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具有政治傳承、業務傳遞的新使命,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團隊擔負起課程思政的重任,以黨建工作推動業務工作的開展[5],提高教師為黨培養護理人才的覺悟,增強學生獻身人民健康事業的意識。清遠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專業以黨建為引領探索課程思政,護理專業黨支部與護理專業教研室的黨員群眾組建課程思政建設團隊,加強教師課程思政實施能力培訓,修訂基于課程思政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教學方案,改革教學方法,完善考核評價體系等,進一步推進課程思政實施。
以清遠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專業為例,探索課程思政實施的路徑和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護理專業黨支部共有黨員12人,其中黨總支書記1人、黨支部書記1人、副院長1人、專業教師9人;高級職稱2人,講師9人,助教1人;研究生學歷5人。團隊成員思想政治覺悟高,專業能力強,群眾基礎好。作為護理專業教師,深刻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責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共同研討以黨建為引領的護理專業課程思政實施路徑[6]。
2.2.1 加強教師課程思政實施能力培訓 加強教師課程思政實施能力培訓,提高教師為黨培養護理人才的覺悟。首先改變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提升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在護理專業黨支部的帶領下,認真組織團隊成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更新教育理念,從“專業課程的承擔者”進階為“課程育人的實施者”,護理專業教師要認識到,立德樹人是教師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同時通過培訓、課程思政專題講座、黨員教師示范課和觀摩課,以及組織教師研討課程思政內容、展示與評比等活動,提高教師思想道德修養,自覺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其次在校、系安排下,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教學能力比賽,目前護理專業黨支部有2個團隊7名教師參加省級高職院校教學能力比賽,并獲得一等獎,切實提高了教師的課程思政實施和設計能力,逐步掌握了課程思政建設規律和方式方法,具備對教育事業高度負責的思想,主動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切實做到言傳與身教相統一[7]。
2.2.2 修訂基于課程思政的人才培養方案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推進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意見》(粵教職[2020]9號)的文件要求,將課程思政落實到護理專業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等人才培養方案各環節,形成環環相扣、緊密支撐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根據臨床工作崗位對人才技能(專業技能、人文技能)的要求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要求,完善課程教學內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護理專業課程教學中,同時增加了《大學美育》《勞動通論》兩門課程,構建基于課程思政的課程體系(見圖1),進而形成基于課程思政的人才培養方案。

圖1 基于課程思政的課程體系
2.2.3 制定基于課程思政的課程標準 根據黨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的制定要緊扣課程思政。修訂教學目標,制定專業技能與人文素養培養相結合的護理專業課程標準,突出專業課程教學的育人導向,如在基礎護理課程標準制定中,除了基礎護理知識和技能培養外,還要突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勞動精神培養,將課程思政建設及成效作為衡量課程標準合格與否的重要考核指標。
2.2.4 設計基于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案 為提高教師培養護理人才的能力,精心設計基于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案。(1)確定教學目標,明確思政要點。根據臨床最新需求,基于國家專業教學標準、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及學情分析,確定素質、知識、能力3方面的教學目標,要求通過相關課程學習,不僅要具備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正確的生命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及勞動精神。
(2)組建課程思政案例庫。每門課程根據思政要點和教學內容,收集相關臨床案例組建案例庫。如在講述胃腸鏡檢查前后的護理時,首先收集相關的臨床案例(消化系統疾病患者入院—住院期間—出院),根據臨床路徑讓學生理解胃腸鏡檢查的目的、注意事項,檢查前后的護理要點,通過融入臨床情景,提升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讓學生感受患者在胃腸鏡檢查時所面臨的壓力,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對患者的人文關懷能力。
(3)構建課程思政對接列表。讓每門專業課不同程度地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梳理護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深入挖掘思政資源,以愛黨、愛國、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結合護理專業課程特點,適度、恰當、適時地在課程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社會責任、道德規范、法治意識、歷史文化、勞動價值觀和職業精神等思政元素。護理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見表1。

表1 護理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2.2.5 改革教學方法(1)調整教學策略?;诮嬛髁x理論,構建臨床實戰情景,以臨床工作任務為驅動,在一體化實訓室、智能化實訓室、醫院病房創設情景,營造臨床實戰氛圍,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實施教、學、做、展、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和臨床思維能力。
(2)改革教學方法。鑒于學生溝通技巧不足,護理技能不熟練,針對課堂需求靈活應用任務驅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小組合作、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內容和思政元素形象化、生動化;安排學生臨床實踐,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3)優化教學資源。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黨支部成員認真研究黨的相關理論知識,自主研發了《急救護理》《婦產科護理》《健康評估》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融專業知識和黨建相關內容于一體,同時借助學習通平臺拓展學習空間,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政治素養和較強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獻身健康事業的意識。
2.2.6 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黨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培養能擔負起為人民健康服務、在困難面前挺身而出的杰出青年的責任。在黨的引領下,針對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要求,教師共同研究考核標準。從單一的課程成績考核向思政品德、人文素質等多維度延伸[8],建立了過程性評價方式,從素質、知識、能力3方面進行評價,激勵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專業通過課程思政的實施,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團隊成員認真貫徹黨的指導方針政策,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方案,改革教學方法和考評體系,取得了一定成效。
2.3.1 提高了教師的思想覺悟和育人能力 學院督導和其他專業教師聽課后評價,護理專業教師能夠把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督導評分由原來的86分提升至92分,特別提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恰當地融入臨床案例及實施信息化教學手段,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理念,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通過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及學生對教師的評分可以看出學生對教師的滿意度明顯提升。
2.3.2 提升了學生的政治素養和綜合素質 學生政治素養不斷提升,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刻苦學習,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及不怕吃苦的勞動精神。學習通平臺的記錄功能顯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力不斷提高,學生課堂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提高,團隊合作能力增強。
2.3.3 提高了學生成績 通過對學生的素質、知識、能力方面的評價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態度更加端正,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平均成績由77.8分提升至89.6分,不及格率由11.3%下降至6.2%。
2.3.4 臨床指導教師對學生的認可度較高 合作醫院反饋,學生在醫院見習期間得到了臨床指導教師的高度認可,學生能時刻牢記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宗旨,踏踏實實做好各項護理工作,可擔負起為人民健康事業服務的使命。
在黨支部的帶領下,教研室與黨支部同志組建團隊,黨員帶領團隊開展黨史學習和專業教研活動,在專業研討中融入黨史,提高教師為黨培養護理人才的覺悟,增強學生獻身人民健康事業的意識。
通過黨員和群眾合作,在黨史學習過程中,積極把黨史融入教學過程,真正體現教書育人,“寓專業于黨建,以黨建促專業”的工作思路可有效推動專業建設,進而在工作中形成鮮明的專業特色。
以黨建和專業建設為平臺,鼓勵黨員積極申報相關課題,帶領團隊開展黨建與教育教學研究,促進專業建設和黨建的良性互動。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本支部6名黨員帶領課程團隊開展網絡教學,高質量地完成了各項任務,兩名黨員在團隊開展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比賽中,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綜上所述,通過實施課程思政,以專業知識為載體,融入思政元素,不僅提高了教師為黨培養護理人才的覺悟,也增強了護理專業學生獻身人民健康事業的意識。今后將繼續努力,挖掘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將護理專業教師在教學中積累的成功經驗轉化為可共享的教學資源,如活頁式、工作手冊式的教材等,同時不斷總結經驗,完善課程思政考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