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國倩
(青海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0)
教育部對高等教育質量非常重視,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提出“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即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要求通過積極推廣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大力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淘汰“水課”、打造“金課”。要充分重視課堂教學,合理有效利用多種信息化軟件,依托網絡多媒體,改善學校的教學環境及學生的學習效果[1],促進教學順利進行,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智慧職教網站是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建設成果面向全社會共享的指定平臺,可提供優質數字資源和在線應用服務,以云服務的方式,為職業院校開通專屬頻道,在頻道中構建不同專業的專屬在線課程,為教師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供保障。
各高職類院校均以智慧職教平臺為依托,結合多種信息化軟件開展混合式教(導)+學—專業思政—全人教育的金課建設。我院也引進了智慧職教平臺資源,大力提倡教師和學生充分運用智慧職教優質資源。我院生理教研室教師在運用該平臺過程中,一致認為平臺資源有利于學生課前預習、課上課下討論,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這一輪教學改革中將面臨挑戰和考驗,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也將受到很大影響。
在2020年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各高職院校積極響應“停課不停學”號召,在智慧職教平臺的助力下,結合依能智慧平臺的微講師,騰訊課堂,釘釘等錄課、直播軟件,在課前發布預習資料,直播授課,課后有知識點檢測和掌握情況的即時反饋,充分秉承“混合式教(導)+學—專業思政—全人教育—打造金課”理念,將線上和線下教學活動有機結合,將傳統教學與數字化網絡信息教學有機結合,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對學生而言,開展金課教學激發了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讓他們在家提高了學習效果;對教師而言,充分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也是一個新的考驗和不斷深入探索的課題。
生理學教學團隊根據“智慧職教+信息化軟件”在生理學課程中的應用實際,在校內開展調查研究,目的是通過“混合式教(導)+學”模式教學效果、教學評價的反饋,提出生理學課程金課建設中教師綜合能力提升的策略,并針對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以達到優化教學模式,使其更貼近教學實際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
選擇我院2019級三年制臨床醫學、藥學、護理等專業新生91人,均為高中起點普招生。
1.2.1 生理學教學團隊開展金課教學情況 2018年,教學團隊在學院各專業生理學課程中嘗試開展“混合式教(導)+學”模式教學。緊密結合“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核心問題,將立德樹人、課程思政貫穿教學全過程。先后邀請南方醫科大學、沈陽醫學院等學校的優秀教師來院開展基于“混合式教(導)+學”理念,打造新時代專業課金課的講座,“混合式教(導)+學”教改學術交流會以及示范課展示;在全學院開展以“混合式教(導)+學教學交流課”為主題的教研活動,實踐金課教學。2019年,在成都舉辦的第十二屆全國醫學類實驗教學研討會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聯席會高等學校醫學類課程混合式課堂教學設計大賽中,教學團隊一名教師榮獲大賽二等獎;團隊申報的“課程思政之《生理學》教育教學初探”課題立項為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在此基礎上,團隊以生理學課程思政的開展為引領,修訂課程標準,深度挖掘單元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思政元素,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2019年,團隊青年教師在學院首屆“課程思政”課堂教學比賽中榮獲二等獎。2020年,在學院舉辦的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上,團隊一名教師榮獲一等獎;在省第八屆青年教師(高校組)教學技能競賽醫科組中,團隊一名教師獲得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績;團隊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中獲得高職專業課程一組團體第一名的好成績。
1.2.2 具體實施及評價方法 對生理學課程標準進行修訂,制定出符合人才培養方向的教學目標,對每章每單元內容進行針對性選取。具體教學過程設計:課前搜集智慧職教平臺資源,上傳現有資源,并在平臺發布預習資料。課中運用發布資源授課,并運用頭腦風暴、討論交流模式不斷鞏固知識點;安排學生分組討論,進行課中階段性總結,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課后通過平臺題庫完成檢測,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給予教和學的雙向反饋。
采用的評價方法有:(1)調查研究法: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學生對“混合式教(導)+學”模式的認可和接受程度,采用非常同意/非常喜歡、同意/喜歡、比較同意/比較喜歡、不同意/不喜歡對教學效果做出評價。
(2)行動研究法:針對具體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作出調整和完善,并在今后加以改進[2]。比如教學內容的信息量大,而學生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有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盡量簡化搜集、整理資料的步驟,使學生容易把握重難點知識,注重知識的實用性,提高教學效率。
(3)課堂回顧法:對具體教學過程采用錄像、直播回放等方式,進行同行之間、同課程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借鑒和點評,做到查缺補漏。
(4)經驗總結法:對教學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金課建設中可以借鑒和推廣的經驗。比如將重難點知識以短視頻、代表性人物的事跡、朗朗上口的歌謠、生動有趣的故事、漫畫圖片等方式呈現出來,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便于記憶,也使枯燥的理論知識富有生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麥可斯教學管理平臺發布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結果見表1。

表1 教學效果評價結果
教學效果評價結果顯示,學生對“混合式教(導)+學”教學模式的認可度和接受度很高,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為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和培養良好職業素養奠定基礎。
(1)打造生理學金課,在教學改革中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充分運用信息化網絡教學資源,做到理念融合、方法融合、學科融合。通過“混合式教(導)+學”模式在生理學金課建設中的應用,使醫學教育實現“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目標。
(2)教學模式的轉變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學生可以通過智慧職教平臺反復學習線上優質資源,線下結合生活實際、臨床學科發展動態,基于對多種信息化軟件的充分使用,更加關注課堂上教師講的每一項生命活動規律,對身邊發生的自然現象充滿好奇心,激發了學習和實踐熱情,使學生自覺、主動、創造性地學習。
(3)把線上教學系統優勢與線下課堂教學系統優勢有機結合,實現了“知識傳遞—知識內化—知識遷移”的全過程學習[3]。教師關注每個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情況,實現教學的個性化指導。教師通過對課程內容的精心設計,提升了教學設計能力和教學資源整合能力。在與學生線上線下多種方式的互動交流中,教師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使教學過程始終不偏離教學目標[4]。在線輔導,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與答疑,教與學達到了雙向反饋。
(4)“智慧職教+信息化軟件”在生理學金課建設中的應用,不僅可以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和優化,而且使更多自主學習和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成為可能。
綜上所述,“混合式教(導)+學”教學模式的運用推動了課程教學改革,提高了教學質量和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值得在教學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