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強 ,張小慶 ,霍 婧 ,崔 清
(1.武昌理工學院健康與護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223;2.武昌理工學院教學質量管理處,湖北 武漢 430223)
改革開放以來,民辦高等教育規模快速發展,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9年底,我國民辦本科高校已達434所(含獨立學院257所),在校生439萬人,分別占全國本科高校數的34.3%和本科在校生數的25.1%[1-4];全國注冊護士數量為445萬人,每千人口護士數有3人,大專以上學歷護理人員占70%[5],每千人口護士數僅有3名,仍低于WHO在《衛生人力資源全球戰略:衛生人力2030》[6]提出的每千人口4.45名護士的最低衛生人力數量。因此我國需要繼續增加護士數量,提升護士的學歷水平。
同時,近年來大學生課程成績偏低、及格率下降[7-8]已成為學生未按期畢業的主要原因[9],也是高校教師、教育管理者和家長密切關注及討論的話題。
《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高[2018]2號)[10]要求加強考試管理,嚴格過程考核,加大過程考核成績在課程總成績中的比重,以考輔教、以考促學,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刻苦學習。但如何切實做到以考輔教、以考促學,尤其是如何提高入學成績偏低的民辦高校護理專業學生的課程成績、教學效果及人才培養質量,國內尚缺少此方面的研究。本研究從改革教學管理和學習評價方式的角度,比較湖北省某民辦大學護理學院2018—2019學年上下學期改革前后護理專業學生的課程成績,了解改革前后的差異和相關性,分析差異產生的原因,反思現行民辦高校護理專業課程教學和學業考核方式,以期為提高民辦高校護理教育質量提供依據。
湖北省某民辦大學護理學院2018—2019學年上下學期的本??茖I課程共50門,上學期26門,其中本科16門,專科10門;下學期24門,其中本科15門,???門。研究對象均為護理專業學生,共870人,本科535人(61.5%),???35人(38.5%);大一學生297人,大二學生380人,大三學生193人。因本科大四和??拼笕龑W生全年在醫院實習,僅有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茻o畢業論文),未納入研究。1位學生的1門課程成績按1份成績統計,共8 705份成績,其中上學期4 416份,本科生2 504份,??粕? 912份;下學期4 289份成績,本科生2 569份,??粕? 720份;本科專業核心課程成績3 544份上學期1 756份,下學期1 788份。
(1)2018—2019學年上學期為對照學期,教學方式、學業評價方式與以往一樣,課程成績=平時成績×60%+期末考試成績×40%;下學期為實驗學期,實施以設置課程及格的最低卷面分數為主的改革方案,主要改革措施:設置課程及格的最低卷面分數,本科生為50分,??粕鸀?5分,若學生的期末考試卷面成績不低于50分(專科45分),則課程成績=平時成績×60%+期末考試成績×40%;若學生的期末考試卷面分低于最低分數(本科50分,專科45分),則該生的本門課程成績不及格。該措施在下學期開學第一課、第十周班會和考前一個月進行宣講。
課程及格的最低卷面分數確定方法:護理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制“課程成績評價調查問卷”,包括學生版和教師版,在全院師生中調研。933名學生參與了問卷調查,其中在校生占90.1%,往屆生占9.9%。調查結果顯示,54.7%的學生認為應設置課程及格的最低卷面分數;65.9%的學生認為最低分數應高于45分。40位教師(占全院專任教師的85.1%)參與調研,97.6%的教師認為應設置課程及格的最低卷面分數,85.4%的教師認為最低分數應高于45分。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護理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提出將課程及格的最低卷面分數定為本科50分,???5分,提請學校教務處和主管校領導審批,通過后實施。
(2)在學期中、學期末、期末考試后,對學生和教師進行訪談,了解學生在課程學習壓力、學習投入度、學習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情況。
(3)通過學校教務管理系統導出課程成績,課程成績包括對應的學生姓名、學號、班級、課程名稱、課程編號、課程性質、平時成績、期末成績、總成績等信息。
運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平均值±標準差描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率描述,采用χ2檢驗;變量間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或S p ea rm an相關分析。檢驗水準為0.05。
實施改革措施后課程成績顯著提高,上下學期學生課程成績分數段分布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圖1),上下學期學生課程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圖1 2018—2019學年上下學期學生課程成績分布比較

表1 2018—2019學年上下學期本專科生課程成績比較[n(%)]
為了解實施改革措施后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的相關性,分析上下學期全部課程、本??普n程、專業核心課程及非專業核心課程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的相關性,結果顯示,上學期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的相關系數rs均小于0.4,為弱相關,改革后下學期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的相關性均顯著提高,提升至中等程度相關和強相關[11](見表2)。

表2 2018—2019學年上下學期學生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的相關性比較(r s)
統計結果顯示,改革后本??粕n程成績均有顯著提高,及格率和高分率顯著上升,本科生的成績提高幅度比??粕螅ㄒ姳?3、表 4、表 5)。

表3 2018—2019學年上下學期本科生課程成績比較[n(%)]

表4 2018—2019學年上下學期??粕n程成績比較[n(%)]

表5 2018—2019學年上下學期本專科生課程成績變化幅度比較(%)
本??粕聦W期專業核心課程成績較上學期有所提高,本科生的專業核心課程成績提高幅度比專科學生大(見表6、表7)。

表6 2018—2019學年上下學期本科生專業核心課程成績比較[n(%)]

表7 2018—2019學年上下學期本??粕鷮I核心課程與非專業核心課程成績變化幅度比較(%)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12]。課程學習評價是影響大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重要因素[13]。課程成績既具有為教與學提供反饋信息的教學診斷功能,又具有社會所賦予的選拔功能,是課程學習評價的重要指標,是教學評價的主要參考依據[14]。適當地改革課程學習評價方式,能提高課程成績及降低不及格率,更好地促進和引導學生學習,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研究結果表明,改革措施能有效地提高課程成績和課程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習專業課程。實施改革措施后,下學期課程成績均比上學期課程成績顯著提高,平均分、及格率和70分及以上學生占比均顯著提高,與上一學年相同課程的成績相比也有大幅度提升,這與以往其他基于某一門課程提高課程成績和教學效果的研究不同[15-19],本研究涉及50門本??普n程,適用對象和范圍更廣。
大多數高校存在課程低分及格(70分以下)、平時成績(過程考核成績)與期末成績(期末考核成績)懸殊、相關性弱的現象,民辦高校表現得更為顯著。之所以產生這些現象,一方面是學生學習不夠刻苦,消極被動地完成作業,靠“考前突擊”蒙混過關;另一方面是平時成績考核具有靈活性大、學生可借助網絡及其他參考資料、教師評分相對寬松等特點,難以做到客觀、真實地評價學生學習效果,如果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的占比過高,很容易出現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懸殊、低分及格的現象[7]。出現這些現象的學生往往存在對課程所涉及的知識理解不透徹、技術操作不熟練等情況,教學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和成長,也會影響后續課程的教學[20-21]。
研究結果表明,改革措施可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刻苦學習,提升課程教學效果及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的相關性。通過調研和訪談發現實施改革措施后,大多數學生感覺課程學習壓力比以前更大,害怕期末考試卷面分太低導致不及格,學生學習投入度加大。輔導員反映學生學習壓力減輕及“考前突擊”的現象減少,改革措施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本科生是高素質專門人才培養的最大群體,本科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基礎。辦好我國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人才培養是本,本科教育是根,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必須堅持“以本為本”[10]。大學教育主要通過課程教學實現,通過課程教學中教師言傳身教,學生積極投入,達到育人、立德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研究結果表明,改革措施對本科專業課程的積極作用大于專科專業課程。實施改革措施后,本??粕恼n程成績均有顯著提高,但本科生課程成績在平均分、及格率、70分及以上學生占比和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的相關性等方面的提升幅度均顯著高于??粕?。在調研中,大多數教師認為學生聽課比以前認真了、作業質量比以前更好,課間提問的學生多了,也有不少教師看到學生學習認真了,教的也更開心、更起勁兒了。這說明改革措施起到了提高課程成績和及格率、激勵學生刻苦學習的作用,對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有積極作用。教育部多個文件要求嚴格過程考核,加大過程考核成績在課程總成績中的比重,但如何將平時成績做到靈活、客觀、準確反映學生學習情況,平時成績在課程總成績中的比重是多少,如何做到既激勵學生刻苦學習,又能避免平時成績與總成績不一致及客觀進行課程評價,尚需進一步探索。設置課程及格的最低卷面分是一個既能保證課程基本教學質量,又能促進學生努力學習,落實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政策的一種積極措施。
四川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言榮教授曾提出,體現人才培養目標最關鍵的是核心課程體系[22]。學習專業課程是培養大學生專業素養的主要途徑,學習專業核心課程是培養學生專業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徑,專業核心課程成績是衡量學生專業學習狀況、評估專業教學成效的主要標準。
研究結果表明,改革措施對提高專業核心課程成績和教學效果、培養專業核心素養具有積極意義。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學生認為專業核心課更加重要、學習難度更大,專業核心課考題可能會難一些;教師認為學生在專業核心課程學習上的投入多于其他課程。
健康中國行動離不開高素質的護理人才,民辦高校是培養護理人才的主要力量之一,課程教學是培養護理人才的首要途徑,改革課程學習評價體系有助于提高課程成績、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教學效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需進一步了解改革措施在其他民辦高校、公辦高校護理專業實施前后的情況,為改革措施的推廣提供更充分的依據。目前護理人才依然短缺,在如何更有效地將臨床護理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改革課程教學及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學習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需要更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