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建筑規模約14萬平方米,集產業創新、產城融合、產業街區化、產業體驗性于一體,打造數字驅動的未來產業社區……10月26日,北京園博數字經濟產業園創新中心項目舉行開工奠基儀式,園博數字經濟產業園正式開工建設。
北京園博數字經濟產業園位于豐臺科技園區西區I,是住建部批復的首個“綠色生態示范城區”長辛店生態城重要組成部分,遵循“綠色生態”“零碳園區”建設理念,規劃總面積約134萬平方米。整個項目按照數字創新、城市活力、生態低碳理念,規劃了近70萬平方米數字科技企業群落,鼓勵包括下一代互聯網、數字金融、智能制造、數字能源、數字出行、數字醫療、6G未來網絡等數字經濟企業落戶發展。著力形成企業聚集力、人才吸引力、創新驅動力,全方位滿足數字經濟產城共融的發展需要,成為區域數字發展的“新引擎”。
此次開工的創新中心是園博數字產業園先導啟動項目,已納入市區重點工程計劃以及北京市“3個100”重點工程,也是推動豐臺河西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點產業項目。此項目總建筑規模約14萬平方米,集產業創新、產城融合、產業街區化、產業體驗性于一體,從創造數字人才的宜居環境、共享互聯的數字產業平臺、聚集創新和前沿科技產業等方面著手,致力于打造數字驅動的未來產業社區,實現產城共榮的可持續發展。
“創新中心項目是園博數字產業園首期先導項目,標志著園博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正式邁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作為建設單位我們將本著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高度責任心,掛圖作戰,倍增追趕,當好‘施工隊長’,嚴格質量管理,守好安全底線,努力建設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園博數字創新中心項目負責人余佳龍說。
據了解,園博數字經濟產業園于2021年12月揭牌,以其優質的營商環境、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受到一批優質數字經濟企業的青睞。目前已吸引30余家優秀數字經濟企業落戶,其中依文集團、海鑫科金、澳豐源科技等8家企業簽訂了《意向入駐協議》,涉及人工智能、數字金融、數字城市建設等多個領域。
11月3日,中關村新階層人才創新中心在海淀中關村創業大街正式揭牌成立。據了解,該中心旨在進一步探索完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系服務新機制,積極構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大統戰工作格局,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一大批優秀的全球頂尖人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技術專家、企業管理者、自由職業者等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匯聚中關村、相聚海淀,且呈現不斷攀升的趨勢,并具有年輕化、高學歷、黨外人士多的顯著特征,是推動中關村科學城建設的重要力量。
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人民政協報社、中關村科學城眾創空間黨校、中關村創業大街聯合黨委共同發起成立中關村新階層人才創新中心。該中心將秉承關注、關心和服務新的社會階層人才成長的職責,為新階層人才實現夢想提供助力,積極打造成為立足中關村、覆蓋海淀、具有全國推廣和借鑒價值的知名新階層人才創新平臺,發展成為首都乃至全國開展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工作的一個示范窗口。
北京市海淀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牟曉春表示,成立中關村新階層人才創新中心是海淀新階層人士統戰工作的重要舉措,希望中心積極發揮好產業、人才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匯聚“新”力量,講好“新”故事,引導廣大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積極投身于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和國際一流科學城建設,在促進發展、服務社會、建言獻策等方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據介紹,海淀區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積極營造識才、管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環境,為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和核心區建設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中關村科學城眾創空間黨校副校長、中關村創業大街聯合黨委常務副書記陳洪渭表示,中關村新階層人才創新中心將進一步關注、關心和服務青年人才成長,持續為黨的統一戰線事業培養優秀人才,為海淀區域創新和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11月8日,中關村科技聯盟集成電路人才培養計劃發布。該計劃的課程體系是圍繞海淀區中關村街道轄區的經濟發展特點和實際情況而設計的,從系統視角解剖計算機,結合實際產品和工程實踐逐層解剖,各步驟都有可操作的作業加深知識體系支撐。同時,通過芯片設計驗證的主流開發語言訓練,自底向上、循序漸進地培訓學習者工程實現能力。
中關村科技聯盟集成電路人才培養計劃是在海淀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指導下,由中關村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中科智匯工場主辦,中關村科技聯盟、北京中科海芯科技有限公司承辦。中關村街道黨工委書記董智杭表示,中關村街道大力支持集成電路領域技術攻關和人才培養是能力所在,責任所在,明年將拿出更多資金支持集成電路企業落地生根,助力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中科智匯工場總經理柳海永表示,集成電路產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是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重要著力點。當前,集成電路產業人才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市場對于芯片的需求進一步擴大,集成電路產業急需人才的培養與輸出。通過中關村科技聯盟集成電路培養計劃,中科智匯工場將聯合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院所組建集成電路課程設計專家團,打造一套適合海淀區、中關村地區土壤的集成電路人才培育計劃,與中關村街道轄區的企業碰撞出更多火花,起到引領作用。
北京中科海芯科技有限公司芯片業務負責人孔慶凱表示,中關村科技聯盟集成電路人才培養計劃有利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技術做出沉淀,為行業發展做出貢獻。作為中關村科技聯盟集成電路專家團成員,將配合該計劃全力推進,求真務實,共同進步。
據悉,中關村科技聯盟是在海淀區中關村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主導下,由中科智匯工場負責運營的科技服務中心,于2021年正式揭牌啟動,本著服務中關村,輻射海淀區,面向北京市的宗旨,以舉辦科技服務類活動為載體,利用資源和區位優勢為企業、投資人、中科院院所專家和項目團隊對接資源,創建信息交流互通平臺。根據本次發布會發布的集成電路人才培養計劃課程體系,本月中下旬將舉辦公開課,免費面向中關村街道轄區的科技工作者進行授課。
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體育總局近日聯合印發《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提出到2026年,我國三維化、虛實融合沉浸影音關鍵技術重點突破,新一代適人化虛擬現實終端產品不斷豐富,產業生態進一步完善,虛擬現實在經濟社會重要行業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形成若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和產業集群,打造技術、產品、服務和應用共同繁榮的產業發展格局。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多技術融合、產學研用高效協同的系統化創新體系基本形成,近眼顯示、渲染處理、感知交互、網絡傳輸、內容生產、壓縮編碼、安全可信等核心關鍵技術取得重要突破,研究制定虛擬現實標準體系,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虛擬現實制作實驗區、虛擬現實賦能舞臺藝術數字化制作實驗區。
產業生態持續完善。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總體規模(含相關硬件、軟件、應用等)超過3500億元,虛擬現實終端銷量超過2500萬臺,培育100家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行業影響力的骨干企業,打造10個具有區域影響力、引領虛擬現實生態發展的集聚區,建成10個產業公共服務平臺。
融合應用成效凸顯。在工業生產、文化旅游、融合媒體、教育培訓、體育健康、商貿創意、智慧城市等虛擬現實重點應用領域實現突破。開展10類虛擬視聽制作應用示范,打造10個“虛擬現實+”融合應用領航城市及園區,形成至少20個特色應用場景、100個融合應用先鋒案例。